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为一个男人坚守80年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岁出嫁当媳妇;
  21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夫妻双双走上革命道路;
  女儿3岁时,丈夫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走南洋。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102岁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刚入党……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一个镜头:一位女战士背着熟睡的孩子参加红军。这位女战士的人物原型正是王运梅,她是目前在世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之一。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一曲《红色娘子军》军歌让这支奇特的队伍传颂大江南北。
  入党:了却一份近一个世纪的执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王运梅。”7月6日,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入党誓词。
  站在王运梅旁边的预备党员中,不乏80后、90后。在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政府公告栏中张贴的《2012年新吸收预备党员花名册》中,王运梅的名字在第17栏。“1910年5月”的出生日期让这一栏相当显眼,在备注一栏标注着:红色娘子军。
  王运梅出生在阳江镇九弄园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我的三叔王启宏是红军战士,哥哥王运栋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遭敌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一”革命的种子在王运梅幼小的心里早早地扎下了根。
  如今,102岁高龄的王运梅仍不忘传承老一辈革命情怀,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红色教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召后辈。纪念园主任王儒翰说,每次走过红色娘子军雕像时,王运梅总要眉头紧蹙着驻足思索良久,那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我是一名真正的党员了,很高兴。”这一天,王运梅盼望已久。“我是穷苦出身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以前总认为参加了革命便是加入了共产党。”王运梅说,她以前并不是不想入党,而是不了解入党的规定和程序。
  2010年3月的一天,一位游客问起王运梅一年要交多少党费。那天晚上,外孙女马世菊接到王运梅的电话:“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叫我交党费呀?”
  “我要入党!”第一次听到王运梅这一要求时,马世菊并没有放在心上,“那么大年纪了,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但在外祖母反复提起入党的事,甚至表露出埋怨情绪后,有着10多年党龄的马世菊决定帮助外祖母了却这份近—个世纪的执著。
  2010年6月30日,一封由马世菊代笔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了阳江锁岭下村党支部。因为申请人身份特殊,王运梅的入党申请先后引起了阳江镇委、琮海市委组织部、海南省委组织部的关注。
  在《入党培养对象考察写实簿》、《入党志愿书》这两本入党材料上,详细记录了两年来王运梅接受组织培养、考察、审查等过程。2011年6月,王运梅被确定为入党培养对象;2012年6月,她被确定为人党发展对象。2012年7月4日,阳江镇党委研究决定,接受她为中共预备党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就没饭吃,没衣服穿,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比山高、比海深。”王运梅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直到最后一口气。”
  爱情:为一个男人坚守80年
  “腐竹煨猪脚”、“鱿鱼炒粉丝”、“酸笋炖羊肉”、“红豆八宝饭”……7月8日中午,琼海102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在阳江镇老家的家人,用家乡菜款待前来为王运梅祝寿的远近亲朋。饭后的两个大蛋糕上,写着“102岁”和大大的“寿”字。晚辈和亲朋好友拍着手唱起生日歌,王运梅吹罢蜡烛,在众人簇拥下开始许愿。老人用海南话低声说:“感谢共产党,让我有了今天这样幸福的晚年。我要话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祝寿活动结束,王运梅老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惆怅:“要是我丈夫隆焜今天在这里该有多好啊。”老人自语着。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王儒翰主任陪伴王运梅多年,他最了解老人此刻的心思。经过记者追问,王儒翰道出了珍藏在王运梅老人心底80多年的秘密——
  因家贫16岁出嫁当媳妇
  出生于1910年的王运梅家境十分贫寒。王运梅回忆说,她小时候全家12口人合开一个大灶,家里仅有的一亩地产的口粮不能糊口,母亲每天都煮一大锅红薯给家人充饥。冬天没有被子,王运梅只能在稻草房里取暖。王运梅长到16岁的时候,家里把她嫁给了邻村的青年庞隆焜。
  王运梅21岁那年,看到苏维埃政府张贴的征召“女子军”的布告。于是苦大仇深的王运梅便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娘子军”。而丈夫庞隆焜也同时到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学习,从此,夫妻双双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后,王运梅随娘子军队伍转战山区丛林,接受了革命战火的洗礼。
  1932年秋,王运梅在母瑞山区突然分娩。战友们采来山葵叶、芭蕉叶,用树枝支撑着搭成临时产棚,这个行军途中的婴孩提前来到了人间。
  “我用衣服和碎布包好婴孩,用奶头挨近他的小嘴挤出奶水,这样婴孩才停止哭泣,敌人就不会听到。”王运梅有点儿哽咽。
  王运梅说:“断了炊烟后,战友们将好吃的野果留给我,让我能多些奶水。”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岩洞里灌满了水,人们只好站在雨中。他们瑟缩着身子,身上凸起鸡皮疙瘩。在一个风雨飘摇的黄昏,出生不久的婴孩,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在王运梅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个悲痛故事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唯一的儿子留给她永生难忘的记忆。
  丈夫出走南洋夫妻从此天各一方
  i936年,王运梅的女儿庞庆美只有3岁大的时候,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用家里水田典当了100光洋,搭船去了南洋。到了南洋以后,丈夫曾经随信给王运梅寄来一张照片,并希望王运梅也去南洋找他,但由于他们的小女儿年龄尚小,再加上对故乡的依恋,王运梅并没有前往南洋。照片上的庞隆焜西服笔挺、英俊洒脱。直到今天,王运梅还珍藏着这张照片,总不时地在想念丈夫的时候把照片拿出来看上一阵子。夜深人静,王运梅每每拿着丈夫的照片独自垂泪。   日军侵占海南以后,王运梅与丈夫的通信联系中断。丈夫庞隆焜一度听传言说王运梅已经不在人世。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之后,庞隆焜在南洋重新娶妻,并生育有3女2男5个孩子。
  后来,庞隆焜从返回海南的华侨那里得知王运梅还活着,喜出望外。他急忙托人从马来西亚带信给王运梅,要求她去南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成行。
  1984年夏天,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曾经把王运梅对丈夫说的知心话语录在一盘录音磁带上,托人带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庞隆焜。听到妻子久违的声音,庞隆焜流出了眼泪。据说,此后庞隆焜经常在夜深时听这盘录音,边听边回忆与妻子患难与共的日子。
  1993年1月21日,王运梅的丈夫庞隆焜在马来西亚病逝。听到这个噩耗时,王运梅一个人痴痴地果坐了好长一阵儿,不愿意和别人讲话。
  2007年春节期间,庞隆焜和南洋妻子生的两个儿子庞庆良、庞庆泮回到海南琼海阳江镇,探望他们父亲的故乡,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探望他们留在琼海的“母亲”王运梅。王运梅把这两个“儿子”视如己出,逢人便讲:“我自己‘肚不疼’生的两个儿子从南洋回来看我,真是太欢喜了。”
  2007年春节两个“儿子”从马来西亚回来看望王运梅。为庆祝两个儿子“回家”,王运梅还特意让晚辈们准备了20桌酒莱,款待来祝贺的乡亲们。两个“儿子”按照海南风俗祭奠了祖宗,又在亲友陪同下畅游了三亚、博鳌等景点。临别,王运梅给两个“儿子”分别包了红包。两个“儿子”一边推脱一边流着眼泪说:“等母亲百岁生日那天,和三个姐姐一起来给妈妈祝寿。”
  2009年,王运梅百岁寿辰,果然迎来了南洋的5个“儿女”前来为她祝寿。
  我要活到160岁,看着祖国富强是最幸福的事
  如今,王运梅已经儿孙满堂,第五代的玄外孙都有7个,最大的已经上小学五年级。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王运梅和子孙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享受着天伦之乐。
  当记者问及现在的生话,王运梅老人高兴地说:“当然好啦,吃得好、睡得好,政府照顾得好,子女也好,很幸福。”
  老人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外婆身体一直很健康,除了有高血压之外,平时没什么病痛。她说,外婆之所以102岁了还这么健康,除了爱劳动、饮食健康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心态好。“她十分开朗,喜欢跟人说话,也乐于助人。”
  “心态好”是所有子孙对王运梅共同的评价。“曾祖母为人随和,很平易近人,而且一直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王运梅的曾外孙严朝毅说。“现在生话好了,但外婆自己舍不得花钱,都想着子孙们,过年还要给孩子们包一个红包。”马世菊说,“家里每一个人对外婆也都很好。”马世菊告诉记者,每年过年过节,就会把外婆接回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很热闹,十分开心。
  “电影里党代表洪常青的故事是真的吗?”来访者问。“洪常青是艺术形象,但真实的战斗中处处有党的领导。”老人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候,党员是我们的主心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彭立昭据《快乐老人报》整理
其他文献
2000年11月8日,范明与妻子厉玲为女儿在家乡南京金陵饭店举办“百日宴”,开宴前,范明别出心裁地为亲友们播放了一段自己和女儿在一起的生活录像,屏幕上,范明系着围裙哼着小调,给女儿热奶;一路小跑为女儿开窗透气;推着摇篮,带女儿在墙根下晒太阳;女儿哭闹时,他扮鬼脸逗小家伙开心…他表现出的浓浓的父爱,赢得了众多亲朋的喝彩,  厉玲的妈妈看完这段家庭录像,不无担心地对女儿说:“小玲,范明有自己的女儿,不
期刊
16岁时,他们两个就好上了;地下恋爱一年之后,为了成就刘国梁的乒乓梦想,王瑾提出退役并接受上级公派,远赴日本打球,这一走就是四年……他在电话里说:“飒飒飒”,她一听就知道赢球了。  刘国梁,国家男子乒乓球队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他和王瑾已相爱多年,恩爱有加。  最浪漫的事之一:雨中散步  王瑾说:“我觉得一直都在谈恋爱。”原来,1991年刘国梁只有16岁,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取得了
期刊
英国媒体报道,9月4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通过推特(Twitter)宣布内阁改组信息。他由此成为第一位通过推特网站对外宣布人事任免的英国首相。  一直热衷于新技术  从当天上午10点起,卡梅伦在推特上至少发布了14条信息,对200万粉丝公布他新任命的内阁成员。这些信息加起来不超过140个字符。在这次内阁改组中,包括卫生、交通、司法等大臣在内的众多关键职位发生变动。这是2010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内
期刊
从中级法院做起。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中级法院担任经济审判二庭(民四庭)担任副庭长、执行庭庭长等职务,脚踏实地历练了整整十年。之后在京从事律师工作又近十年,经历了从法官到律师的角色转换,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对法律的精髓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就是北京市信格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严涛律师!  优秀源自于勤奋努力  严涛律师出生于山西省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
期刊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他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胡宗
期刊
1997年初,我被海淀区老干部常青艺术团吸收为舞蹈队员,由于女多男少很快地成为队里的主力,那年我才66岁。  从四面八方走在一起的老头、老太们,兴致勃勃地练功、排节目、切磋、交流,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度过每一次活动日。大家在专业老师王万德的精心辅导下,10多年来创编了30多个歌舞(我参演了其中大部分节目),很受老年朋友们喜爱。其中有一段风趣幽默的新疆双人舞《掀起你的盖头来》每次表演时笑声、掌声不断
期刊
这是找的小学同学几十年来的第三次聚会。第一次聚会时,同学们就已经20多年没见过面了。聚会时一些同学已经几乎是互不相识了。而且第一次聚会的范围很小,人数不及当年班里人数的八分之一。聚会的地点也是选在了一位同学的家中。当时的感觉是每人都对这麼多年的变化唏嘘不已。第二次聚会时人数多了一点,大家找个餐厅简单吃了一顿,边聊边吃,从唏嘘变成了感慨。第三次聚会时,一些同学们还带来了自己的爱人,地点选在了圆明园。
期刊
今年是母亲诞辰88周年。2003年1月3日,母亲78岁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眼看快十年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怀念她。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动乱、战争、贫穷使她无缘读书识字。嫁给父亲后,她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终生辛劳。无怨无悔。她怀拙大爱,把我们五个子女抚养成人,直到离世也没过上几天富足的好日子。待我们长大成人想好好报答她时,她却离我们远去了。岁月悠悠,思念不断。平凡朴实的母亲一生几乎没有
期刊
职业:潘家园街道法制宣传教育专干  经历:已在基层社区工作15年  “大妈,请问您认识扬庭椿吗?”“认识!认识!我们社区的大法官、大律师呀!你有什么事吗?在南里,你有事找杨法官就对了!”在潘家园街道,“有事找杨法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遇到困难时的口头禅。杨庭椿是居民中间有求必应的热心人。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社区大法官”。  从法院院长到社区普法志愿者  杨庭椿是社区普法教育的组织者,宣讲者,是邻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本报记者分头采访了在京的多位老军人和军人家属,听他们讲述了战火硝烟中的历历往事和红色情怀……谨以此文纪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并向经历过战火硝烟、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老军人致以崇高的问候!  王志胜:张鲁集一战打得很艰苦,我身负重伤  王志牲,山东省潍坊市人,1928年7月24日出生,1945年7月入伍,1946年8月18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