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作为后方基地,肩负起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使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军事、物资、人员保障,推进了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战争;支援前线;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7-0077-02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音乐之都”等美誉,在历史上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尤为荣耀的是,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这座年轻而伟大的英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在赢得全国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由此开启了哈尔滨城市历史的崭新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哈尔滨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战略后方基地,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等重要机关相继迁置于此。
任弼时同志曾指出:“东北这个地方很重要,东北革命的胜利,将会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足见,东北解放事业之于全国解放事业的重大意义。而作为东北北部的最大城市,哈尔滨的解放与否,尤可谓影响东北解放大局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说哈尔滨的解放对于我党、我军以及全国解放事业而言都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然而,解放之初的哈尔滨形势却依然十分严峻。由于日伪统治时期的掠夺、破坏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压榨,致使哈尔滨的各项事业在“四·二八”解放前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恢复、建设哈尔滨的城市生产秩序,成为哈尔滨解放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的城市生产秩序快速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在东北解放区中的重要经济地位。据记载,“一九四六年我们初入北满时……东北局除了哈尔滨市外,没有财政收入的地区”。足见,哈尔滨之于东北解放区财政收入的重要地位。另据《东北解放区1947—1948年税收分省统计》显示,東北解放区1947年税收总额为231.4亿元(东北币),其中哈尔滨税收额为75.5亿元(东北币),约占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的32.6%。翌年,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增长为4 603.7亿元(东北币),哈尔滨市的税收额亦增长为1 126.1亿余元(东北币),约占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的24.4%。鉴于哈尔滨经济在东北解放区中的重要地位,哈尔滨肩负起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使命。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等口号,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出哈尔滨支援前线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从1946年4月至1948年9月间,哈尔滨全市共动员财力高达40.13亿元东北币。
作为东北北部的最大都市,哈尔滨历来以商品贸易的繁荣而著称。加之哈尔滨邻近苏联,是当时解放区中唯一的大城市,因此哈尔滨在解放战争时期,最早承担起共和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使命。这一时期,哈尔滨的对外贸易,以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易货贸易为主,其次是与朝鲜的贸易往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哈尔滨经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巩固了哈尔滨作为战略后方基地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充实了我党、我军的财政收入和物资供给,为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持和物资保障。作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早尝试,哈尔滨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活动,为共和国以后的对外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完全可以说共和国的对外贸易事业正是从哈尔滨开始的。
虽然,哈尔滨当时的商贸产业已较为发达,但工业基础却十分薄弱,尤其缺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1947年,随着东北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东北解放前线对于武器装备的需求与日激增。作为东北解放战争后方基地的哈尔滨,却由于缺少军工基础,无法为东北解放战争前线生产武器装备。为解决这一困境,“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及时发出指示,要充分利用哈尔滨人民城市的有利条件,大力组织军工军需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哈尔滨“市委决定,全市工厂只要可能都要参加军工生产”。在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军工、军需产业在哈尔滨迅速建立起来,并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军工、军需生产任务,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工、军需物资。据统计,“1946年至1948年全市机械行业职工共生产六○迫击炮2 337门、六○炮弹25万发、六○炮宣传弹2 000枚,掷弹筒261个,掷弹筒弹4万发,八二迫击炮弹2万发,爆破筒1.5万支,信号枪2 276支,土坦克18辆,马刀1万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军工部门特别根据前线部队的实际作战需要,发明制造了大量极富创造性的实战武器装备,例如迫击炮宣传弹、爆破筒、土坦克等。这些军工产品多系哈尔滨军工部门独创或首创,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极好的实战效果。除武器装备外,哈尔滨还为东北解放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冀热辽军区、“南满”军区、“西满”军区、吉林军区,及各纵队以纵队为单位在哈尔滨专门设有办事处领取军需品。“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松南战役到东北全境解放……完成军粮7 000吨;生产军用服装(鞋帽军衣被服等)338万件”。物资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为支援解放前线,哈尔滨市民踊跃参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在全市第五次大规模的参军活动中,参军人数达二万三千人,占全市适龄青年的百分之二十三”。与此同时,广大哈尔滨群众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支援着人民解放战争事业,彰显出哈尔滨人民高昂的支前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正如任弼时同志所说:“东北青年在伪满统治下十四年,他们有强烈的爱国心,过去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就像黑屋子里的人,骤然跑到阳光下面”。对于曾长期生存在压迫统治之下的广大东北人民而言,他们积蓄了太多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他们对于国家解放事业有着更为强烈的期待。“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松南战役到东北全境解放,哈尔滨地区共出动战勤民工10万余人,大车3万多辆,马13万匹,担架2.5万副;动员汽车司机1 000多名;有2 5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战地救护工作。还有近700人的前线工作团参加战勤组织工作”。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人民是倾尽所有、毫无保留地动员一切力量支援解放前线。 由于哈尔滨是我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所以,当时我党在大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缺少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先例参照,很多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尽管如此,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哈尔滨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而为我党解放区其他大城市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党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众所周知,人才的根本在于教育。我党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线,知识分子是夺取革命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废除伪满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建立民主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全面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培养干部为主旨,以中等教育为重点把师范教育列为第一位,职业教育列为第二位,普通中学教育列为末位,大刀阔斧地开展以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教育运动,争取大批知识青年参加革命工作,支援解放战争,为全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哈尔滨解放初期,著名法学家韩幽桐,奉周恩来总理之命来东北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出任松江省教育厅厅长,兼任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和松江省立行知师范校长。在职期间,废除了伪满国民高等学校学制,一律按解放区学制改为中学。她亲自发展了松江省第一批青年团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声援蒋管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等院校为代表的各级学校,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顺应历史大势,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政治、教育任務,成为党培养革命干部和新型知识分子的摇篮,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从哈尔滨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奔赴全国解放事业的各个重要岗位,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据记载,“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为新解放区输送了大批干部,除老干部外,还抽调了五百名城市积极分子、工人、职员、学生、知识分子支援新解放区。他们随军南下,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多年经营起来的反动机构,建立了革命新秩序”。
综上所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哈尔滨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正因有哈尔滨这座稳固的后方保障基地和广大军民同志的协力支持,才为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进程。2021年时逢哈尔滨解放75周年。75年间,哈尔滨坚持继承发扬城市血脉中的革命传统,与时俱进,谱写出一篇篇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历史华章。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哈尔滨必将在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续写这座英雄城市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简明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税务局,档案局.东北解放区工商税务史料选编(1945—1949年):第1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战争;支援前线;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7-0077-02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音乐之都”等美誉,在历史上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尤为荣耀的是,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这座年轻而伟大的英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在赢得全国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由此开启了哈尔滨城市历史的崭新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哈尔滨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战略后方基地,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等重要机关相继迁置于此。
任弼时同志曾指出:“东北这个地方很重要,东北革命的胜利,将会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足见,东北解放事业之于全国解放事业的重大意义。而作为东北北部的最大城市,哈尔滨的解放与否,尤可谓影响东北解放大局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说哈尔滨的解放对于我党、我军以及全国解放事业而言都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然而,解放之初的哈尔滨形势却依然十分严峻。由于日伪统治时期的掠夺、破坏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压榨,致使哈尔滨的各项事业在“四·二八”解放前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恢复、建设哈尔滨的城市生产秩序,成为哈尔滨解放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的城市生产秩序快速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在东北解放区中的重要经济地位。据记载,“一九四六年我们初入北满时……东北局除了哈尔滨市外,没有财政收入的地区”。足见,哈尔滨之于东北解放区财政收入的重要地位。另据《东北解放区1947—1948年税收分省统计》显示,東北解放区1947年税收总额为231.4亿元(东北币),其中哈尔滨税收额为75.5亿元(东北币),约占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的32.6%。翌年,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增长为4 603.7亿元(东北币),哈尔滨市的税收额亦增长为1 126.1亿余元(东北币),约占东北解放区税收总额的24.4%。鉴于哈尔滨经济在东北解放区中的重要地位,哈尔滨肩负起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使命。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等口号,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出哈尔滨支援前线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从1946年4月至1948年9月间,哈尔滨全市共动员财力高达40.13亿元东北币。
作为东北北部的最大都市,哈尔滨历来以商品贸易的繁荣而著称。加之哈尔滨邻近苏联,是当时解放区中唯一的大城市,因此哈尔滨在解放战争时期,最早承担起共和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使命。这一时期,哈尔滨的对外贸易,以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易货贸易为主,其次是与朝鲜的贸易往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哈尔滨经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巩固了哈尔滨作为战略后方基地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充实了我党、我军的财政收入和物资供给,为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持和物资保障。作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早尝试,哈尔滨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活动,为共和国以后的对外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完全可以说共和国的对外贸易事业正是从哈尔滨开始的。
虽然,哈尔滨当时的商贸产业已较为发达,但工业基础却十分薄弱,尤其缺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1947年,随着东北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东北解放前线对于武器装备的需求与日激增。作为东北解放战争后方基地的哈尔滨,却由于缺少军工基础,无法为东北解放战争前线生产武器装备。为解决这一困境,“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及时发出指示,要充分利用哈尔滨人民城市的有利条件,大力组织军工军需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哈尔滨“市委决定,全市工厂只要可能都要参加军工生产”。在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军工、军需产业在哈尔滨迅速建立起来,并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军工、军需生产任务,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工、军需物资。据统计,“1946年至1948年全市机械行业职工共生产六○迫击炮2 337门、六○炮弹25万发、六○炮宣传弹2 000枚,掷弹筒261个,掷弹筒弹4万发,八二迫击炮弹2万发,爆破筒1.5万支,信号枪2 276支,土坦克18辆,马刀1万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军工部门特别根据前线部队的实际作战需要,发明制造了大量极富创造性的实战武器装备,例如迫击炮宣传弹、爆破筒、土坦克等。这些军工产品多系哈尔滨军工部门独创或首创,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极好的实战效果。除武器装备外,哈尔滨还为东北解放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冀热辽军区、“南满”军区、“西满”军区、吉林军区,及各纵队以纵队为单位在哈尔滨专门设有办事处领取军需品。“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松南战役到东北全境解放……完成军粮7 000吨;生产军用服装(鞋帽军衣被服等)338万件”。物资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为支援解放前线,哈尔滨市民踊跃参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在全市第五次大规模的参军活动中,参军人数达二万三千人,占全市适龄青年的百分之二十三”。与此同时,广大哈尔滨群众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支援着人民解放战争事业,彰显出哈尔滨人民高昂的支前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正如任弼时同志所说:“东北青年在伪满统治下十四年,他们有强烈的爱国心,过去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就像黑屋子里的人,骤然跑到阳光下面”。对于曾长期生存在压迫统治之下的广大东北人民而言,他们积蓄了太多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他们对于国家解放事业有着更为强烈的期待。“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松南战役到东北全境解放,哈尔滨地区共出动战勤民工10万余人,大车3万多辆,马13万匹,担架2.5万副;动员汽车司机1 000多名;有2 5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战地救护工作。还有近700人的前线工作团参加战勤组织工作”。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人民是倾尽所有、毫无保留地动员一切力量支援解放前线。 由于哈尔滨是我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所以,当时我党在大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缺少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先例参照,很多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尽管如此,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哈尔滨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而为我党解放区其他大城市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党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众所周知,人才的根本在于教育。我党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线,知识分子是夺取革命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废除伪满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建立民主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全面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培养干部为主旨,以中等教育为重点把师范教育列为第一位,职业教育列为第二位,普通中学教育列为末位,大刀阔斧地开展以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教育运动,争取大批知识青年参加革命工作,支援解放战争,为全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哈尔滨解放初期,著名法学家韩幽桐,奉周恩来总理之命来东北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出任松江省教育厅厅长,兼任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和松江省立行知师范校长。在职期间,废除了伪满国民高等学校学制,一律按解放区学制改为中学。她亲自发展了松江省第一批青年团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声援蒋管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等院校为代表的各级学校,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顺应历史大势,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政治、教育任務,成为党培养革命干部和新型知识分子的摇篮,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从哈尔滨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奔赴全国解放事业的各个重要岗位,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据记载,“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为新解放区输送了大批干部,除老干部外,还抽调了五百名城市积极分子、工人、职员、学生、知识分子支援新解放区。他们随军南下,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多年经营起来的反动机构,建立了革命新秩序”。
综上所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哈尔滨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正因有哈尔滨这座稳固的后方保障基地和广大军民同志的协力支持,才为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进程。2021年时逢哈尔滨解放75周年。75年间,哈尔滨坚持继承发扬城市血脉中的革命传统,与时俱进,谱写出一篇篇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历史华章。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哈尔滨必将在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续写这座英雄城市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简明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税务局,档案局.东北解放区工商税务史料选编(1945—1949年):第1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