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大有潜力r——基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精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研究

来源 :农机科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et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站调研组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精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机具库棚、培训基地、经销中心等场所,同合作社成员广泛交流,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在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研提对策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是以农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托管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桥梁纽带.
其他文献
山地城市重庆存在一些集合了轨道高架、过江大桥与匝道立交等空间立体交通的桥下附属绿地,可供居民休闲活动.但其建成后,居民的游憩体验反馈鲜有报道.以重庆4处轨道站点旁桥下附属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使用人群特征,运用使用后评价法从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文化与娱乐性等5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评价,理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随机访谈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桥下空间利用率,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为了明确粗集料压碎值对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选取玄武岩、破碎砾石和石灰岩3种不同压碎值的粗集料.首先采用击实试验模拟分析了粗集料和多孔沥青混合料受荷后的级配变化规律,其次探究了粗集料压碎值对多孔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粗集料和沥青混合料受荷后9.5 mm筛孔集料的质量通过率变化最大,4.75 mm筛孔集料的变化居中,13.2 mm筛孔集料的变化最小,并且粗集料的压碎值越大,各档集料的质量通过率变化越显著;压碎值增大使多孔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减小,尤其是石灰岩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
建立在互联网、云计算平台之上的智慧农业,正在深刻改变江西省农业面貌.从生产方式到销售模式,从生态环境保护到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已渗透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可供推广借鉴的宝贵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瞄准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首次在全会的政治文件中提出建设智慧农业.这为我们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智慧农业就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具有预测预警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突出特征的高级农业生产形态.世界各主要发达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冲击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线能量200、300、400 J/em对船板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晶粒尺寸、夹杂物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线能量的提高,船板钢的晶内针状铁素体减少,晶界铁索体、脆性侧板条铁素体组织增加,组织粗化;晶粒尺寸粗化,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夹杂物统计分析显示船板钢夹杂物尺寸在3 μm以下最多,占6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钛钙、钛铝镁、锆铝钙的氧化物复合夹杂在奥氏体晶内析出,从而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生成.
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立足“双示范”建设,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新“党管村办、机械强农”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针对炼钢-轧钢全流程制约铸坯热送热装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重点结合国内某1450 mm热连轧的工艺流程、装备及功能控制环节,研究开发了产销系统ERP的热送热装功能、板坯库存优化及板形控制等应用技术,在保证产品工艺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上下工序生产计划一体化及动态调整,保证了热轧工艺质量控制与热送热装条件的匹配.热装温度、热装比分别从研究应用前的520℃、46.21%提高到652℃、77.93%,煤气单耗从1.26 GJ/t下降到1.10 GJ/t以下,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实现了节能、环境友好生产.
对35 mm厚NM450低合金耐磨钢板进行气体保护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以及综合性能进行分析.选用φ1.2 mm的OK AristoRod 69焊丝、双面V形坡口、92%Ar+8%O2混合气体保护、预热温度为120℃、层间温度≤200℃的焊接工艺.结果 表明,在焊接热输入量为11.7 kJ/cm条件下焊接接头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880 MPa,焊缝金属及焊接热影响区-40℃冲击功平均值均高于130J.利用斜Y型坡口裂纹敏感性试验表明,耐磨钢板NM450具有优良的抗冷裂
依托处于强震区复杂应力环境中的典型软岩隧道,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首先对静力开挖时隧道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三维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隧道开挖工法以及在不同施工阶段时隧道余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不同开挖工法下,通过比较余震作用产生的隧道位移差、隧道结构与围岩加速度响应、塑性区和初期支护最小主应力,发现隧道开挖工法对隧道余震动力响应规律影响较小;在隧道开挖不同阶段,即初支单独作用与初支二衬共同作用,二衬的施做使隧道位移差减小17.44%,初支压应力降低16.13%,说明二
以湛江大道一级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期间150 d的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软土路基未来30 d内的累计沉降量,并提出了一种在施工过程中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滚动建模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软土路基长达150 d的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小误差概率P<0.95,后验差比值C<0.35,模型精度为高;在连续填方施工路段,对未来30 d沉降累积量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10%;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滚动建模,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适用于沿江、沿海公路软土路基变形评估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