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实世界是“斯密世界”和“纳什世界”的某种程度的交融,要理解真实世界的运行,必须把握交易与冲突,结合“棒”及“捧”去采取策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均衡。为分析国防资源配置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国家安全需求提出指导。
关键词:交易 冲突 均衡 斗争 生产
中图分类号:F091.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75-02
一、从“棒”到“捧”还是从“崩溃论”到“责任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面对一个不断壮大的力量,以西方各国为代表的世界舆论的态度经历了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的三大转变。这体现了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的一般过程,即在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逐渐了解的过程中更客观地认知中国、评价中国。本文认为,这些转变可以概括为策略上从“棒”到“捧”。针对这些现象,以冲突经济学为突破点,以交易经济学为辅助,试图剖析这种态度的转变后面隐藏着的本质规律。
二、“斯密世界”与“纳什世界”
经济学领域根据不同理论对于真实世界的抽象即得出两个不同的世界。亚当·斯密通过智慧的分析真实世界,归纳出劳动分工的兴衰,以《国富论》为人们展示了“交易世界”的精彩,也可称之为“斯密世界”。纳什的出现带来了以“经济人会采用策略性行为,损人利己达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内涵的不合作或冲突世界的“纳什均衡”,从而为人们展示了另外一个真实世界的抽象世界“纳什世界”。二者在抽象真实世界时有不同的优劣势,交易世界更加准确地展示了“双方势均基础上的交易与互利行为”,而冲突世界在理解“单边优势基础上的斗争与互害行为”更为有效。
传统的主流交易经济学总是认为交易会达到“双赢”,因而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如何使资源配置产生更大的效益。而以冲突经济学的眼光看,在现实世界中,对一方有利的选择往往对另一方造成损坏(损害),因而经济学家更要研究如何避免最大的损害。
三、“棒杀”-“纳什世界”
“棒杀”对应的是分配性努力,是通过非生产性手段来影响资源的分配结果,这时面临的更多的是零和博弈,是双方通过对各自采取策略以及预期收益的思考得出均衡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纳什世界的特点,用纳什世界的抽象方法来分析更具优势。
根据不同的情形,引入分析产出与投入的竞争成功函数。①
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该函数中,认为最终的产出决定于双方斗争性努力占双方斗争性努力的总和的比率。
抽象出中国和敌方两个参与者。假定每一方将资源 在生产性努力 和斗争性努力 之间分配。以Pi表示双方在冲突的最后产出中获得的比例,其收益的比例显然受斗争性努力的影响。
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为:Pi=Pim/■Pim。其中m为决定系数,表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成功的程度。无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成功的程度多大,只要双方斗争性努力相等,那么二者的成功份额就相当,即各50%。
竞争成功函数的差异形式。该模型中,最终的产出决定于双方斗争性努力的差异程度。
这个时期的状况可以借用比较成熟的“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来描述。抽象出中国和敌方两个参与者。假定每一方将资源Ri在生产性努力Ei和斗争性努力Fi之间分配。以Pi表示双方在冲突的最后产出中获得的比例,其收益的比例显然受斗争性努力的影响。
差异形式为:
P1=1/(1+exp[k(F2-F1)])
P2=1/(1+exp[k(F1-F2)])
参数K是决定性系数,表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力的程度。
斗争性努力的边际回报在比F2少时是递增的,在F2附近也是递增的,但是当超过F1较多时,边际回报开始递减。也即在稍微比对手斗争性努力多一点点时,此时的成功份额增加的很多。
比率模型适用于双方信息比较对称时的情形。鸦片战争中,中国付出的斗争性努力几乎为零或者相对于西方的几乎可以忽略,所以由模型可知,此时中国的成功份额只能为零,不可能有收益,验证了历史的客观事实。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产性努力与斗争性努力之间,必须有侧重点的加以考虑。西方对于中国的“棒杀”策略,是基于中国的斗争性努力几乎为零的前提下才是最优的。中国与西方的博弈是相互影响的,只要有一方改动自己的策略,那么纳什世界的均衡就会移动。然而可悲的是在近代的中国或许理念上没有意识到斗争性努力的重要性,或者意识到了,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投入到斗争性努力当中去,导致最后的成功份额几乎为零,铸就了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历史。
决定系数越小,参与者的斗争性努力的回报就越低。建国以后,中国的抗美援朝、越南战争、中苏边境对峙都强烈的向世人展示了斗争性努力的决心。 两弹一星等重工业的发展也为斗争性努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因素使得对手通过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成功的能力越来越小,即m和K的值变小,由图形可知,当决定系数逐渐变小时,选择斗争性努力使自己增大自己份额的努力就越不容易实现。从而更倾向于选择交易性努力,来达到解决问题的均衡。这也印证了邓小平的论断“和平发展”为世界的主题。
四、“捧杀”-“斯密世界”
当斗争性努力的回报逐渐减低,决定系数逐渐减低时,越来越多的资源就分配与生产性努力之中。此时更多的是通过交易达到双方的目的,所以要求在交易世界中达到对自己有利的均衡。交易世界以分工为基础,以双方意愿的价格基础上的交易为途径,最终达到一组价格向量使得所有参与者达到自己的最大化效用。
在国际战略中,基于通过交易性努力取得优势的前提在于“自由贸易掩盖下的比较优势”,自己取得利益还吹捧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用自由贸易掩盖捧杀的目的。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不是为了平等而是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能够取得优势。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使得该国获得国际上的优势。第二,生产成本 低碳 (可持续)减量化的特殊形式,环保条件下的自由贸易。比如碳关税、银行税等。捧与自由贸易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来看,发达国家认为己方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占优势,但是还对于发展中国家指出这种行动对于发展中国家也占优势。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1)欺骗对方,不指出实质的逻辑关系。(2)蒙蔽对方,否认长远,只让对方看到眼前的利益,吹捧不科学的理念。比如对于中国制造的吹捧。根据产业链理论,制造环节处于产业链增值的低端,其他的环节才是价值最大的地方。通过大势宣传中国制造,吹捧中国,使得中国即使处于低端的地位,仍然心理上感到光荣,而实际上,最大的利益已经被榨取,剩下的制造环节的利益非常少。这不仅仅是对于短期的影响,而且对于长期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可能使中国进入发展的低水平陷阱。
改革开放是对于“交易世界”理解到位的举措。改革开放打开了之前分工的壁垒,使得要素能够自由的流动,通过交易,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个人达到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同时,整个社会也达到了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世界范围内斗争性努力的回报逐渐减低的趋势下,以交易世界为主题的全球化浪潮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通过G20、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统筹与协调,交易世界趋向于不断地繁荣昌盛。
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迟滞,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世界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浪潮之后,西方的以自由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价值体系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是“西方智慧”还是“东方文明”更适于组织整个世界的运行,这样的疑问进入了学术界的探讨。
面对新生的力量、新生的文化,西方世界开始反思的同时也有些人抛出“中国责任论”,在斗争性努力不足以抵挡中国发展之后试图通过“捧杀”这样的交易性努力来遏制中国的崛起。
在2008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体系内西方似乎没有发言权,于是其通过战略性思考站在了全球制高点“节能、环保、低碳”,于此同时还站在了“削核武器”的制高点,想引领全球思潮,把全球的关注点从失败的经济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是交易性努力的突出表现,也是对于中国“捧杀”的突出表现。
发达国家通过斗争性努力起家以后,已经占据了优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交易性努力,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交易规则,交易标准,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其关于“汇率”,关于“碳关税”,关于“金融创新”的策略,皆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的发展。
可以讲,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交易之外,更多的“捧杀”组成了一个个精彩的“交易世界”。要想较为准确的把握现实世界的运行,应该可以把交易世界和纳什世界合为一体予以考虑。
五、“棒杀”与“捧杀”-“真实世界”
“大棒”还是“玉米”?“大炮”还是“牛奶”?“棒杀”还是“捧杀”?讨论到此恐怕不能得出一个唯一的结论。真实世界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才可能更加准确地予以理解。面对真实世界,不仅要有斗争性努力的能力,更要有交易性努力的基础。
结合建国以来国防资源配置的历史数据,从国防开支占GDP比例变化可以看出,国防与经济发展经历了“先强军以立国”的“建国期”(1950—1980年)、“先富国以强军”的“忍耐期”(1980—2000年)、“强军富国”的“补偿期”(2000—2010年)三个阶段,军民融合统筹强军富国的“和谐期”正在到来。用冲突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即先“斗争性努力”占优,再“生产性努力”占优,最后达到二者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状态。这一结果正体现了本文分析的结论。
关于两个世界的构造可以给出理解真实世界的新的思路。在应对真实世界的问题时,能够运用“交易”和“冲突”两个维度去思考,能够“棒杀”与“捧杀”相结合去考虑国际相处中应对的策略,从而合理配置国防资源是本文期望达到的目的。
① 国防经济学手册II。
收稿日期:2011-06-09
作者简介:阮晓萌 (1986-),男,河北曲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装备采办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 Keith Hartley,Todd Sandler, The 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 The North Holland Press , 1995:177~186.
[2] Lu Zoulai, Modern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Beijing: Oil Industry Press,2006:226~227.(卢周来,现代国防经济学).
[3] Hirshleifer, J., 1987, Conflict and defense, in: J. Eatwell, M. Milgate and P. Newman, eds.,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ol. 1 (Macmillan/Stockton, London/New York) 567-570.
[4] Hirshleifer, J., 1991, The paradox of power, Economics and Politics 3, 177-200.
[5] Skaperdas, S., 1994, Contest success function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6] Chen Yuanping, 2010, The speech on the ceremony of the gradu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责任编辑王 佳]
关键词:交易 冲突 均衡 斗争 生产
中图分类号:F091.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75-02
一、从“棒”到“捧”还是从“崩溃论”到“责任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面对一个不断壮大的力量,以西方各国为代表的世界舆论的态度经历了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的三大转变。这体现了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的一般过程,即在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逐渐了解的过程中更客观地认知中国、评价中国。本文认为,这些转变可以概括为策略上从“棒”到“捧”。针对这些现象,以冲突经济学为突破点,以交易经济学为辅助,试图剖析这种态度的转变后面隐藏着的本质规律。
二、“斯密世界”与“纳什世界”
经济学领域根据不同理论对于真实世界的抽象即得出两个不同的世界。亚当·斯密通过智慧的分析真实世界,归纳出劳动分工的兴衰,以《国富论》为人们展示了“交易世界”的精彩,也可称之为“斯密世界”。纳什的出现带来了以“经济人会采用策略性行为,损人利己达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内涵的不合作或冲突世界的“纳什均衡”,从而为人们展示了另外一个真实世界的抽象世界“纳什世界”。二者在抽象真实世界时有不同的优劣势,交易世界更加准确地展示了“双方势均基础上的交易与互利行为”,而冲突世界在理解“单边优势基础上的斗争与互害行为”更为有效。
传统的主流交易经济学总是认为交易会达到“双赢”,因而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如何使资源配置产生更大的效益。而以冲突经济学的眼光看,在现实世界中,对一方有利的选择往往对另一方造成损坏(损害),因而经济学家更要研究如何避免最大的损害。
三、“棒杀”-“纳什世界”
“棒杀”对应的是分配性努力,是通过非生产性手段来影响资源的分配结果,这时面临的更多的是零和博弈,是双方通过对各自采取策略以及预期收益的思考得出均衡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纳什世界的特点,用纳什世界的抽象方法来分析更具优势。
根据不同的情形,引入分析产出与投入的竞争成功函数。①
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该函数中,认为最终的产出决定于双方斗争性努力占双方斗争性努力的总和的比率。
抽象出中国和敌方两个参与者。假定每一方将资源 在生产性努力 和斗争性努力 之间分配。以Pi表示双方在冲突的最后产出中获得的比例,其收益的比例显然受斗争性努力的影响。
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为:Pi=Pim/■Pim。其中m为决定系数,表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成功的程度。无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成功的程度多大,只要双方斗争性努力相等,那么二者的成功份额就相当,即各50%。
竞争成功函数的差异形式。该模型中,最终的产出决定于双方斗争性努力的差异程度。
这个时期的状况可以借用比较成熟的“竞争成功函数”的比率形式来描述。抽象出中国和敌方两个参与者。假定每一方将资源Ri在生产性努力Ei和斗争性努力Fi之间分配。以Pi表示双方在冲突的最后产出中获得的比例,其收益的比例显然受斗争性努力的影响。
差异形式为:
P1=1/(1+exp[k(F2-F1)])
P2=1/(1+exp[k(F1-F2)])
参数K是决定性系数,表示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战斗力的程度。
斗争性努力的边际回报在比F2少时是递增的,在F2附近也是递增的,但是当超过F1较多时,边际回报开始递减。也即在稍微比对手斗争性努力多一点点时,此时的成功份额增加的很多。
比率模型适用于双方信息比较对称时的情形。鸦片战争中,中国付出的斗争性努力几乎为零或者相对于西方的几乎可以忽略,所以由模型可知,此时中国的成功份额只能为零,不可能有收益,验证了历史的客观事实。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产性努力与斗争性努力之间,必须有侧重点的加以考虑。西方对于中国的“棒杀”策略,是基于中国的斗争性努力几乎为零的前提下才是最优的。中国与西方的博弈是相互影响的,只要有一方改动自己的策略,那么纳什世界的均衡就会移动。然而可悲的是在近代的中国或许理念上没有意识到斗争性努力的重要性,或者意识到了,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投入到斗争性努力当中去,导致最后的成功份额几乎为零,铸就了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历史。
决定系数越小,参与者的斗争性努力的回报就越低。建国以后,中国的抗美援朝、越南战争、中苏边境对峙都强烈的向世人展示了斗争性努力的决心。 两弹一星等重工业的发展也为斗争性努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因素使得对手通过斗争性努力转化为成功的能力越来越小,即m和K的值变小,由图形可知,当决定系数逐渐变小时,选择斗争性努力使自己增大自己份额的努力就越不容易实现。从而更倾向于选择交易性努力,来达到解决问题的均衡。这也印证了邓小平的论断“和平发展”为世界的主题。
四、“捧杀”-“斯密世界”
当斗争性努力的回报逐渐减低,决定系数逐渐减低时,越来越多的资源就分配与生产性努力之中。此时更多的是通过交易达到双方的目的,所以要求在交易世界中达到对自己有利的均衡。交易世界以分工为基础,以双方意愿的价格基础上的交易为途径,最终达到一组价格向量使得所有参与者达到自己的最大化效用。
在国际战略中,基于通过交易性努力取得优势的前提在于“自由贸易掩盖下的比较优势”,自己取得利益还吹捧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用自由贸易掩盖捧杀的目的。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不是为了平等而是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能够取得优势。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使得该国获得国际上的优势。第二,生产成本 低碳 (可持续)减量化的特殊形式,环保条件下的自由贸易。比如碳关税、银行税等。捧与自由贸易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来看,发达国家认为己方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占优势,但是还对于发展中国家指出这种行动对于发展中国家也占优势。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1)欺骗对方,不指出实质的逻辑关系。(2)蒙蔽对方,否认长远,只让对方看到眼前的利益,吹捧不科学的理念。比如对于中国制造的吹捧。根据产业链理论,制造环节处于产业链增值的低端,其他的环节才是价值最大的地方。通过大势宣传中国制造,吹捧中国,使得中国即使处于低端的地位,仍然心理上感到光荣,而实际上,最大的利益已经被榨取,剩下的制造环节的利益非常少。这不仅仅是对于短期的影响,而且对于长期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可能使中国进入发展的低水平陷阱。
改革开放是对于“交易世界”理解到位的举措。改革开放打开了之前分工的壁垒,使得要素能够自由的流动,通过交易,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个人达到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同时,整个社会也达到了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世界范围内斗争性努力的回报逐渐减低的趋势下,以交易世界为主题的全球化浪潮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通过G20、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统筹与协调,交易世界趋向于不断地繁荣昌盛。
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迟滞,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世界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浪潮之后,西方的以自由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价值体系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是“西方智慧”还是“东方文明”更适于组织整个世界的运行,这样的疑问进入了学术界的探讨。
面对新生的力量、新生的文化,西方世界开始反思的同时也有些人抛出“中国责任论”,在斗争性努力不足以抵挡中国发展之后试图通过“捧杀”这样的交易性努力来遏制中国的崛起。
在2008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体系内西方似乎没有发言权,于是其通过战略性思考站在了全球制高点“节能、环保、低碳”,于此同时还站在了“削核武器”的制高点,想引领全球思潮,把全球的关注点从失败的经济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是交易性努力的突出表现,也是对于中国“捧杀”的突出表现。
发达国家通过斗争性努力起家以后,已经占据了优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交易性努力,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交易规则,交易标准,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其关于“汇率”,关于“碳关税”,关于“金融创新”的策略,皆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的发展。
可以讲,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交易之外,更多的“捧杀”组成了一个个精彩的“交易世界”。要想较为准确的把握现实世界的运行,应该可以把交易世界和纳什世界合为一体予以考虑。
五、“棒杀”与“捧杀”-“真实世界”
“大棒”还是“玉米”?“大炮”还是“牛奶”?“棒杀”还是“捧杀”?讨论到此恐怕不能得出一个唯一的结论。真实世界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才可能更加准确地予以理解。面对真实世界,不仅要有斗争性努力的能力,更要有交易性努力的基础。
结合建国以来国防资源配置的历史数据,从国防开支占GDP比例变化可以看出,国防与经济发展经历了“先强军以立国”的“建国期”(1950—1980年)、“先富国以强军”的“忍耐期”(1980—2000年)、“强军富国”的“补偿期”(2000—2010年)三个阶段,军民融合统筹强军富国的“和谐期”正在到来。用冲突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即先“斗争性努力”占优,再“生产性努力”占优,最后达到二者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状态。这一结果正体现了本文分析的结论。
关于两个世界的构造可以给出理解真实世界的新的思路。在应对真实世界的问题时,能够运用“交易”和“冲突”两个维度去思考,能够“棒杀”与“捧杀”相结合去考虑国际相处中应对的策略,从而合理配置国防资源是本文期望达到的目的。
① 国防经济学手册II。
收稿日期:2011-06-09
作者简介:阮晓萌 (1986-),男,河北曲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装备采办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 Keith Hartley,Todd Sandler, The 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 The North Holland Press , 1995:177~186.
[2] Lu Zoulai, Modern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Beijing: Oil Industry Press,2006:226~227.(卢周来,现代国防经济学).
[3] Hirshleifer, J., 1987, Conflict and defense, in: J. Eatwell, M. Milgate and P. Newman, eds.,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ol. 1 (Macmillan/Stockton, London/New York) 567-570.
[4] Hirshleifer, J., 1991, The paradox of power, Economics and Politics 3, 177-200.
[5] Skaperdas, S., 1994, Contest success function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6] Chen Yuanping, 2010, The speech on the ceremony of the gradu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责任编辑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