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话式德育”的内涵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这样,我们根据场域理论,把合理的德育过程解析为“对话源—对话流—对话场”结构,以区别于传统的灌输、规训的德育模式。“对话式德育”认为,教师、学生(多个学生)、文本(课程、教材或道德人物形象等)三者之间是平等、独立、可转变、自组织的“对话源”。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众多的“对话源”互相作用,彼此对话,形成“对话流”。“对话流” 不断运动、碰撞、交流,从而创建动态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对话场”。在对话式德育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独立、封闭的个体,它们在开放而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流,从而使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道德生命得到呵护。
对话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使学生道德判断产生有意义的向上的运动。通过积极的讨论,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想道德规范的同时,学会思考,有主见、独立、科学的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克服“静”态的死记硬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二、“对话式德育”的途径
1.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
在师生对话中,要注意学会倾听、学会赞美。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地指出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
通过师生间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教育过程中的对话、沟通,来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方面,实现班级对学生主动发展的价值。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师生对话的渠道。
(1)设立《班级日志》。《班级日志》由值日生轮流记录。学生在《班级日志》中可以进行班级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苦与乐、教师的得与失、干部的勤与律。《班级日志》配合班级的活动,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字里行间,无不跳动着师生生命对话的音符,篆刻着师生生命成长的真实轨迹。
(2)写好周记。周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周记的批阅中,班主任必须认真仔细充分阅读并解决其实际问题,要有认真的评语,或讨论式的,或鼓励式的,或自我反省式的,或着力于解决问题的承诺式的等。若是些有共性的问题,则需召开主题班会或通过进班教育的机会解决;若是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或提出一个不可公开的要求,或有涉及私密的问题,则应进行及时、个别的交流或辅导。
2.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诸如学习偏科、逆反心理、早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建立学生在校生活档案,就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并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互通有无。针对一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亲子、家校之间的对话,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偏科、逆反心理、性格孤僻或违纪等问题开展讨论。这样既可以统一教师、家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就一定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3.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
班级中的学生大多处于同一年龄层,一般来说,同龄人的心理发展处于同一水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是诸如环境适应、情绪调适、人际交往等共性问题,因而学生与学生间更易进行平等、真诚的对话。通过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给与对方心理安慰、鼓励、劝导、支持,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拓展生生对话的渠道。
(1)开展班级活动。在组织每一次班级活动前,教师或学生要精选对话内容。生活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都可以作为对话的内容。如关心集体荣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追星、消费攀比等;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之间的矛盾、自我矛盾与社会性价值间的矛盾等。
在班级活动中,可以互相质疑、释疑、讨论或辩论,最后再次形成新认识,产生新感受,促成新行为的不断养成。
(2)与学生心理辅导员对话。在班级内设立的学生心理辅导员,是经过心理教师培训、考核后上岗的,他们针对班内学生存在的人际交流障碍、心理焦虑等问题,通过对话交流,倾听学生的苦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所学心理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已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朋友间真诚的倾诉倾听,友情互助,是孩子们心灵上需要的最大给养。
4.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唤起自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需要鼓励学生与自我对话。
记日记是十分有效的方式。要求学生不断追问与反思自己,并将自省的结果形成文字,写在日记上。如记优点日记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好方式。一个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还仔细地研究自身,不仅努力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还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为完善的时候,他才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在记优点日记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他在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我今天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昨天的优点有没有发扬,昨天的缺点有没有改正?明天我哪些方面还要加强?我要向哪些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只有正确地分析、认识、评价自我,才能有效地改造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武邑县审坡镇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这样,我们根据场域理论,把合理的德育过程解析为“对话源—对话流—对话场”结构,以区别于传统的灌输、规训的德育模式。“对话式德育”认为,教师、学生(多个学生)、文本(课程、教材或道德人物形象等)三者之间是平等、独立、可转变、自组织的“对话源”。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众多的“对话源”互相作用,彼此对话,形成“对话流”。“对话流” 不断运动、碰撞、交流,从而创建动态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对话场”。在对话式德育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独立、封闭的个体,它们在开放而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流,从而使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道德生命得到呵护。
对话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使学生道德判断产生有意义的向上的运动。通过积极的讨论,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想道德规范的同时,学会思考,有主见、独立、科学的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克服“静”态的死记硬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二、“对话式德育”的途径
1.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
在师生对话中,要注意学会倾听、学会赞美。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地指出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
通过师生间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教育过程中的对话、沟通,来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方面,实现班级对学生主动发展的价值。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师生对话的渠道。
(1)设立《班级日志》。《班级日志》由值日生轮流记录。学生在《班级日志》中可以进行班级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苦与乐、教师的得与失、干部的勤与律。《班级日志》配合班级的活动,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字里行间,无不跳动着师生生命对话的音符,篆刻着师生生命成长的真实轨迹。
(2)写好周记。周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周记的批阅中,班主任必须认真仔细充分阅读并解决其实际问题,要有认真的评语,或讨论式的,或鼓励式的,或自我反省式的,或着力于解决问题的承诺式的等。若是些有共性的问题,则需召开主题班会或通过进班教育的机会解决;若是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或提出一个不可公开的要求,或有涉及私密的问题,则应进行及时、个别的交流或辅导。
2.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诸如学习偏科、逆反心理、早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建立学生在校生活档案,就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并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互通有无。针对一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亲子、家校之间的对话,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偏科、逆反心理、性格孤僻或违纪等问题开展讨论。这样既可以统一教师、家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就一定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3.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
班级中的学生大多处于同一年龄层,一般来说,同龄人的心理发展处于同一水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是诸如环境适应、情绪调适、人际交往等共性问题,因而学生与学生间更易进行平等、真诚的对话。通过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给与对方心理安慰、鼓励、劝导、支持,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拓展生生对话的渠道。
(1)开展班级活动。在组织每一次班级活动前,教师或学生要精选对话内容。生活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都可以作为对话的内容。如关心集体荣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追星、消费攀比等;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之间的矛盾、自我矛盾与社会性价值间的矛盾等。
在班级活动中,可以互相质疑、释疑、讨论或辩论,最后再次形成新认识,产生新感受,促成新行为的不断养成。
(2)与学生心理辅导员对话。在班级内设立的学生心理辅导员,是经过心理教师培训、考核后上岗的,他们针对班内学生存在的人际交流障碍、心理焦虑等问题,通过对话交流,倾听学生的苦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所学心理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已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朋友间真诚的倾诉倾听,友情互助,是孩子们心灵上需要的最大给养。
4.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唤起自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需要鼓励学生与自我对话。
记日记是十分有效的方式。要求学生不断追问与反思自己,并将自省的结果形成文字,写在日记上。如记优点日记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好方式。一个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还仔细地研究自身,不仅努力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还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为完善的时候,他才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在记优点日记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他在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我今天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昨天的优点有没有发扬,昨天的缺点有没有改正?明天我哪些方面还要加强?我要向哪些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只有正确地分析、认识、评价自我,才能有效地改造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武邑县审坡镇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