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教材中多次提及湿地以及湿地作用的重要性,事实上湿地如同森林,农田,草地,海洋一样,和我们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樣性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一、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二、湿地的类型
海洋湿地 即海洋沿岸咸水湿地。海洋湿地受水位线、波浪和海洋潮流的影响较大,因而其特征千差万别。盐水植物是这里的统治者。潮线下的海洋湿地平时都被淹没在水下,而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湿地则能周期性地露出水面。
河口湿地 即淡水和咸水混合性湿地。河口湿地通常与海洋相接,水位每天随着潮汐涨落。由于潮汐、波浪和含盐量的不同,河口湿地呈现不同的特征。红树林沼泽地也属于河口湿地。红树林最大的特点是其发达的根系支撑着整个树身,落潮时,盘根错节的根茎一直延伸到海洋里。当其根系暴露于空气中时,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红树林的种子随潮水四处漂流,在水中浸泡100多天后仍具生命力。
河流湿地 与河流相接,一般位于流速较快的上游地区,其底部往往有很多岩石。河流湿地的最大特点是这里常栖息着一些能在水上快速移动的昆虫。河流湿地也常常发源于流速较慢的河流边上,其底部往往由泥土组成,有适于流速较慢的水中生活的动植物,河边湿地是它们河滨栖息环境的一部分。
湖泊湿地 围绕着湖泊和水库,水面面积常常超过8万平方米,水深常常在2米左右。与海洋湿地和河口湿地一样,湖泊湿地常常是波浪作用的结果。
沼泽湿地 与湖泊和水库没有联系的孤立的内陆湿地。与湖泊湿地比,沼泽湿地范围小,主要包括草甸、沼泽。
三、湿地的效益
湿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解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事珍稀特有的物种。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二分之一生活在湿地。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湿地也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调蓄洪水 湿地在控制洪水、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许多沿海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风浪对海岸的侵蚀;湿地的蒸发会在附近区域产生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降解污染物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使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等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使这些污染物降解和转化。因此,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
2.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湿地提供的莲、藕、菱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
提供水源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湿地在输水、储水、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为人类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芒硝、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
能源和水运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中的水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许多沿海湿地的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从湿地中可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同时,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促进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3.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胜地。
教育和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一、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二、湿地的类型
海洋湿地 即海洋沿岸咸水湿地。海洋湿地受水位线、波浪和海洋潮流的影响较大,因而其特征千差万别。盐水植物是这里的统治者。潮线下的海洋湿地平时都被淹没在水下,而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湿地则能周期性地露出水面。
河口湿地 即淡水和咸水混合性湿地。河口湿地通常与海洋相接,水位每天随着潮汐涨落。由于潮汐、波浪和含盐量的不同,河口湿地呈现不同的特征。红树林沼泽地也属于河口湿地。红树林最大的特点是其发达的根系支撑着整个树身,落潮时,盘根错节的根茎一直延伸到海洋里。当其根系暴露于空气中时,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红树林的种子随潮水四处漂流,在水中浸泡100多天后仍具生命力。
河流湿地 与河流相接,一般位于流速较快的上游地区,其底部往往有很多岩石。河流湿地的最大特点是这里常栖息着一些能在水上快速移动的昆虫。河流湿地也常常发源于流速较慢的河流边上,其底部往往由泥土组成,有适于流速较慢的水中生活的动植物,河边湿地是它们河滨栖息环境的一部分。
湖泊湿地 围绕着湖泊和水库,水面面积常常超过8万平方米,水深常常在2米左右。与海洋湿地和河口湿地一样,湖泊湿地常常是波浪作用的结果。
沼泽湿地 与湖泊和水库没有联系的孤立的内陆湿地。与湖泊湿地比,沼泽湿地范围小,主要包括草甸、沼泽。
三、湿地的效益
湿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解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事珍稀特有的物种。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二分之一生活在湿地。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湿地也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调蓄洪水 湿地在控制洪水、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许多沿海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风浪对海岸的侵蚀;湿地的蒸发会在附近区域产生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降解污染物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使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等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使这些污染物降解和转化。因此,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
2.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湿地提供的莲、藕、菱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
提供水源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湿地在输水、储水、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为人类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芒硝、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
能源和水运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中的水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许多沿海湿地的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从湿地中可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同时,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促进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3.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胜地。
教育和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