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的教育对创新培养不够重视的做法。通过教育现状分析,使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紧逼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解决学生毕业时缺乏就业竞争力,致使就业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
关键词:创新认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侯昭武(1956-),男,广西容县人,钦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钦州 5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09C0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142-02
一、加强对创新教育紧逼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创新教育紧逼性认识
传统的技术课中的原理教学手段一般采用黑板、粉笔、挂图、幻灯和投影等;实践课一般只在实验室进行,仪器少、简单、落后;课堂教学只围绕教材讲,重理论轻实践,讲课缺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造成了考试高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的情况出现,且这种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1)部分讲技术课的教师缺乏实践经历,缺乏社会调查,缺乏继续学习和继续技术钻研。(2)缺乏奉献精神,备课和上课怕麻烦,不愿意主动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3)责任心不强,不积极想办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4)部分学校领导管理观念跟不上,建房政绩明显,仪器外表看不见,致使只注重建房,不愿意在设备上投资。(5)部分学校教学经费紧张和教学人员严重短缺,无财力添置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无法按规定补充教师,致使教师上课过多,无法认真备课,教学效果不佳。这些现象是与党的教育方针不相称的,它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培养,就无法保证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需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这是决不允许的。
由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和教师晋升职称的考核体系中存在重学术轻技术的政策导向,使部分学校和教师出现重学术轻技术的倾向;另外,技术课需要实验经费,一般学校的资金短缺,没有能力在改革和创新教育中增加投入;再者,从事技术课比从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时间的投入要多得多。因此,导致从事技术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中不愿意坚持下去,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激励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育必要性认识
加强技术课的创新教育。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学技术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发展,教育在先。教育的实质是要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各行各业走在世界的前列,才使我国国民经济能保持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1.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就是从书本、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网络和自我摸索等获取知识或技术的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习的形式分为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种,或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两种,或在校学习和继续学习等。既要注重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更应注重课后和离校后的继续学习。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学习内容不多,知识面窄,知识全是盖棺定论的,不够新颖。另外知识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过时,如电视技术课,80年代前学习黑白电视技术,90年代学习彩色电视技术,21世纪学习数字电视技术和液晶电视技术;70年代的电视机是分立元件,90年代后的电视是集成电路的,现在的电视是大规集成电路的,内含微处理器,功能多,电路板简洁,故障少,维修方便。七八十年代所学的电视技术理论和技术早已过时,完全不能用来处现在的电视出现的故障。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当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涌现时,就可以通过从书本、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网络和自我摸索等获取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的知识,学到老,用到老,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永不掉队。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进化,原来所建立的理论和技术都会老化过时,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只看书,只会背诵,不能从书中获取知识营养,这还不算是学习。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以及提炼升华的方法。
2.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就是学会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筛选出正确、合理、有用所需要的东西,把不重要、次要的东西去掉的能力。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开关电源的维修这一节的教学,其故障现象为三无(即无光栅、无伴音、无字符)。由于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是电源,也可能是行输出。电源中有许多元器件,可是元器件开路,也可能是短路,或者是电路板短路和开路。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逐一故障可能性筛选。首先根据故障的特点进行故障范围筛选。其次再进行元器件筛选,先大元器件后小元器件,先重要元件后次要元件。通过这样筛选很快就能找到故障的范围和故障元器件。
3.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就是学会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规律、观点及技术对某客观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随着时间久远可能会陈旧、过时。但逻辑推理的方法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陈旧过时。所以,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把逻辑推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有光栅、无图象、无伴音故障维修[3]的教学。教师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演绎法找出故障的范围一定是在公共通道,再用电视故障维修中的干扰法(或信号寻迹法)和逻辑推理中的比较法就很容易找出故障的具体部位。今后遇到出现其他电视机型类似的故障,就能在电视故障检修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出故障的具体部位予以维修。
4.加强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就是学会能根据事物的各种表象、特征、内在联系,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归类等方法得到事物的规律及结论的能力。归纳总结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习惯使用的方法之一。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得到的巨大成就都是站前人(或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归纳总结加以提高的结果。所以,传授归纳总结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技术课中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是每个技术课教师的责任。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于寻找行输出故障的共同特征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百度、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寻找诸多报导有关行输出故障特点的文献,加上教材与自己实验中出现有关行输出故障特点,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归类等方法就可以得到行输出故障的共同特征。
5.加强高效率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学会能以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从书本、资料、他人、网络和自我摸索获取更多的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但平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注意课堂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因为,人离开课堂的学习时间比在课堂里学习的时间多得多,学习是终身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手抓科学知识的教授,一手抓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到两手都要硬。学生不但要学会学习,更须要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能够挤时间用来学习十分有限,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主要矛盾。教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在电视技术课中扫描电路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撑握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故障特点和检测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提高学习效率。过去的教师不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时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学习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缺不可以三心两意;必须学会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方法;必须学会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或特征等等。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提高实践对创新的地位认识
实践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处理和解决生活、生产、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事业中所出现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践第一”和“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任何科学理论、技术革新、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来源于社会实践,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创新是脱离实际的乱创,乱创是可能用来指导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还有可能引向反面。误导人们犯错误、走弯路、经济损失。创新的学习方法是来源于实践,但又必须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检验,不断在学习中的修正和发展,这样的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世界上的一切创新都不是怦空而出,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大量的、反复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才能得出的。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要善于观察与分析事物的特征、特点,寻找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找到规律,再加以改造和提升成为创新。如进行电视技术课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电视故障特点和结合广大农村很多青壮年已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的社会现象,研究开发出具有故障语音提示和远程监控的电视,解决了外出打工时家庭电视损坏和小孩在家过多看电视影响学习的问题。这就是从实践中学习创新的例子,千万不要为实践而实践,为工作而工作,那样的话永远也别想有创新出来,工作效率也永远别想提高。
2.加强从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实路中培养出来,也可通过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吾出。如明可斯基创造性地运用启发教育培养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意识。爱因斯坦在就读大学时,有一次突发奇想,问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迮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明可夫斯基并没有马上回答,三天后,他将爱因斯坦领到一个建筑工地,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路面,然后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由于明可斯基对受因斯坦的创新理念的培养和爱斯坦自己的努力,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世界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后来爱因斯坦成为世界上的物理大师。这个例子说明明可斯基对爱因斯坦创新意识培养成功。
3.加强创新意志的培养
创新是属于第一次吃螃蟹和第一个踏水泥路面的事情,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困难在所难免,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会负出巨大代价,甚至负出生命。因此,创新蕴藏着喜悦和危险。所以,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成为第一次吃螃蟹和第一个踏水泥路面的人。如毛泽东同志敢于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敢于同千难万险做斗争,才能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延安,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所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日后创新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创新就一定能成功。
4.加强创新检验的培养
创新的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何种创新,如果没有回到实践中检验,就没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知道其优劣。否则就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不但要培养学生有创新的思想、有创新的能力、有创新的成果,还得培养学生学会把创新的成果用实践去检验。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因为,这种创新理论已经用社会实践来证明,它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能使中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物质充足,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对于技术课中的创新教育同样要经过教学的实检验,如把多媒体辅助用到电视技术课教学中,这一创新教学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能提高教学中的可视性和知识采集面,使板书和电路仿真方便,能够增加教学的互动性,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如把电视技术课的,这创新的授课模式转变也是很成功的。因为,电视技术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多彩,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但授课时数不断缩小,把理论课和实验课合二为一进行教学能缩短教学时差,俗话说得好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同时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教学效果不错。
四、加强创新规律把握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一定都象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象美国发明原子弹,象爱迪生发明电影那样在世界上有极大影响的才是创新。只要在自己的工作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与以前相比、与他人相比更有成绩,你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创新的。不管在哪行哪业,哪天哪时都可以创新,创新有惊天动地,有日常生活小事。只要善于学习和实践,创新总会向你走来。
由于一切创新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是创新的条件。没有学习和实践,就没有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综上所述创新的规律是:学习、实践—创新;再学习、再实践—再创新;连续不断,以至无究。
众所周知,工作有创新就能使工作越干越好;教育有创新就会人才辈出;学习有创新成绩就会突飞猛进;科研有创新就会硕果累累……所以,创新是推动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
五、结束语
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的能力,解决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6:29-31.
[2]汤德森,江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与哈贝马斯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6-9.
[3]苏小红,奚春雁,张玥.创新无止境,实践出真知——精彩纷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3.
[4]冯启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3):47-49.
[5]马沛文.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横空出世的回顾与思考[J].新闻战线,2008,(7):26.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创新认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侯昭武(1956-),男,广西容县人,钦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钦州 5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09C0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142-02
一、加强对创新教育紧逼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创新教育紧逼性认识
传统的技术课中的原理教学手段一般采用黑板、粉笔、挂图、幻灯和投影等;实践课一般只在实验室进行,仪器少、简单、落后;课堂教学只围绕教材讲,重理论轻实践,讲课缺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造成了考试高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的情况出现,且这种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1)部分讲技术课的教师缺乏实践经历,缺乏社会调查,缺乏继续学习和继续技术钻研。(2)缺乏奉献精神,备课和上课怕麻烦,不愿意主动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3)责任心不强,不积极想办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4)部分学校领导管理观念跟不上,建房政绩明显,仪器外表看不见,致使只注重建房,不愿意在设备上投资。(5)部分学校教学经费紧张和教学人员严重短缺,无财力添置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无法按规定补充教师,致使教师上课过多,无法认真备课,教学效果不佳。这些现象是与党的教育方针不相称的,它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培养,就无法保证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需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这是决不允许的。
由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和教师晋升职称的考核体系中存在重学术轻技术的政策导向,使部分学校和教师出现重学术轻技术的倾向;另外,技术课需要实验经费,一般学校的资金短缺,没有能力在改革和创新教育中增加投入;再者,从事技术课比从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时间的投入要多得多。因此,导致从事技术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中不愿意坚持下去,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激励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育必要性认识
加强技术课的创新教育。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学技术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发展,教育在先。教育的实质是要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各行各业走在世界的前列,才使我国国民经济能保持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1.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就是从书本、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网络和自我摸索等获取知识或技术的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习的形式分为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种,或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两种,或在校学习和继续学习等。既要注重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更应注重课后和离校后的继续学习。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学习内容不多,知识面窄,知识全是盖棺定论的,不够新颖。另外知识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过时,如电视技术课,80年代前学习黑白电视技术,90年代学习彩色电视技术,21世纪学习数字电视技术和液晶电视技术;70年代的电视机是分立元件,90年代后的电视是集成电路的,现在的电视是大规集成电路的,内含微处理器,功能多,电路板简洁,故障少,维修方便。七八十年代所学的电视技术理论和技术早已过时,完全不能用来处现在的电视出现的故障。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当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涌现时,就可以通过从书本、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网络和自我摸索等获取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的知识,学到老,用到老,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永不掉队。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进化,原来所建立的理论和技术都会老化过时,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只看书,只会背诵,不能从书中获取知识营养,这还不算是学习。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以及提炼升华的方法。
2.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就是学会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筛选出正确、合理、有用所需要的东西,把不重要、次要的东西去掉的能力。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开关电源的维修这一节的教学,其故障现象为三无(即无光栅、无伴音、无字符)。由于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是电源,也可能是行输出。电源中有许多元器件,可是元器件开路,也可能是短路,或者是电路板短路和开路。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逐一故障可能性筛选。首先根据故障的特点进行故障范围筛选。其次再进行元器件筛选,先大元器件后小元器件,先重要元件后次要元件。通过这样筛选很快就能找到故障的范围和故障元器件。
3.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就是学会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规律、观点及技术对某客观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随着时间久远可能会陈旧、过时。但逻辑推理的方法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陈旧过时。所以,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把逻辑推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有光栅、无图象、无伴音故障维修[3]的教学。教师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演绎法找出故障的范围一定是在公共通道,再用电视故障维修中的干扰法(或信号寻迹法)和逻辑推理中的比较法就很容易找出故障的具体部位。今后遇到出现其他电视机型类似的故障,就能在电视故障检修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出故障的具体部位予以维修。
4.加强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就是学会能根据事物的各种表象、特征、内在联系,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归类等方法得到事物的规律及结论的能力。归纳总结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习惯使用的方法之一。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得到的巨大成就都是站前人(或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归纳总结加以提高的结果。所以,传授归纳总结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技术课中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是每个技术课教师的责任。如在电视技术课中对于寻找行输出故障的共同特征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百度、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寻找诸多报导有关行输出故障特点的文献,加上教材与自己实验中出现有关行输出故障特点,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归类等方法就可以得到行输出故障的共同特征。
5.加强高效率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学会能以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从书本、资料、他人、网络和自我摸索获取更多的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但平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注意课堂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因为,人离开课堂的学习时间比在课堂里学习的时间多得多,学习是终身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手抓科学知识的教授,一手抓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到两手都要硬。学生不但要学会学习,更须要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能够挤时间用来学习十分有限,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主要矛盾。教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在电视技术课中扫描电路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撑握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故障特点和检测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提高学习效率。过去的教师不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时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学习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缺不可以三心两意;必须学会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方法;必须学会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或特征等等。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提高实践对创新的地位认识
实践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处理和解决生活、生产、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事业中所出现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践第一”和“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任何科学理论、技术革新、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来源于社会实践,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创新是脱离实际的乱创,乱创是可能用来指导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还有可能引向反面。误导人们犯错误、走弯路、经济损失。创新的学习方法是来源于实践,但又必须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检验,不断在学习中的修正和发展,这样的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世界上的一切创新都不是怦空而出,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大量的、反复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才能得出的。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要善于观察与分析事物的特征、特点,寻找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找到规律,再加以改造和提升成为创新。如进行电视技术课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电视故障特点和结合广大农村很多青壮年已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的社会现象,研究开发出具有故障语音提示和远程监控的电视,解决了外出打工时家庭电视损坏和小孩在家过多看电视影响学习的问题。这就是从实践中学习创新的例子,千万不要为实践而实践,为工作而工作,那样的话永远也别想有创新出来,工作效率也永远别想提高。
2.加强从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实路中培养出来,也可通过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吾出。如明可斯基创造性地运用启发教育培养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意识。爱因斯坦在就读大学时,有一次突发奇想,问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迮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明可夫斯基并没有马上回答,三天后,他将爱因斯坦领到一个建筑工地,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路面,然后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由于明可斯基对受因斯坦的创新理念的培养和爱斯坦自己的努力,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世界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后来爱因斯坦成为世界上的物理大师。这个例子说明明可斯基对爱因斯坦创新意识培养成功。
3.加强创新意志的培养
创新是属于第一次吃螃蟹和第一个踏水泥路面的事情,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困难在所难免,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会负出巨大代价,甚至负出生命。因此,创新蕴藏着喜悦和危险。所以,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成为第一次吃螃蟹和第一个踏水泥路面的人。如毛泽东同志敢于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敢于同千难万险做斗争,才能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延安,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所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日后创新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创新就一定能成功。
4.加强创新检验的培养
创新的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何种创新,如果没有回到实践中检验,就没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知道其优劣。否则就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不但要培养学生有创新的思想、有创新的能力、有创新的成果,还得培养学生学会把创新的成果用实践去检验。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因为,这种创新理论已经用社会实践来证明,它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能使中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物质充足,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对于技术课中的创新教育同样要经过教学的实检验,如把多媒体辅助用到电视技术课教学中,这一创新教学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能提高教学中的可视性和知识采集面,使板书和电路仿真方便,能够增加教学的互动性,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如把电视技术课的,这创新的授课模式转变也是很成功的。因为,电视技术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多彩,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但授课时数不断缩小,把理论课和实验课合二为一进行教学能缩短教学时差,俗话说得好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同时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教学效果不错。
四、加强创新规律把握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一定都象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象美国发明原子弹,象爱迪生发明电影那样在世界上有极大影响的才是创新。只要在自己的工作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与以前相比、与他人相比更有成绩,你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创新的。不管在哪行哪业,哪天哪时都可以创新,创新有惊天动地,有日常生活小事。只要善于学习和实践,创新总会向你走来。
由于一切创新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是创新的条件。没有学习和实践,就没有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综上所述创新的规律是:学习、实践—创新;再学习、再实践—再创新;连续不断,以至无究。
众所周知,工作有创新就能使工作越干越好;教育有创新就会人才辈出;学习有创新成绩就会突飞猛进;科研有创新就会硕果累累……所以,创新是推动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
五、结束语
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的能力,解决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6:29-31.
[2]汤德森,江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与哈贝马斯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6-9.
[3]苏小红,奚春雁,张玥.创新无止境,实践出真知——精彩纷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3.
[4]冯启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3):47-49.
[5]马沛文.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横空出世的回顾与思考[J].新闻战线,2008,(7):26.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