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世界,全球经济形势不稳,人们消费能力下滑,再加上欧洲局势动荡、“美国优先”战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等不断刺激着金融体系;在经济波动影响下,现有的全球性政治制度、组织机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逆全球化”思潮兴起更是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文化认同危机隐患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扩散、气候变化、核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人类的生存、生产和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处处充满机遇和挑战,不确定性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一国或区域性问题渐显复杂并逐步蔓延,而这类复杂性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一国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然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对当代人类命运何去何从作出了历史性的回答,其中体现着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层层递进且相互嵌套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显着现实和历史的合理性,而每个过程都展现出逐步深化与上升的共生逻辑。
一、基于利益共享构建利益共同体
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全球空间的流动,产品、资源实现共享,意识形态区分、国家发展程度已经不是合作双方所考虑的重要方面;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推动人类逐渐走向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在这层意义上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是各方相互协调的结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检视、批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可以看到,在资本扩张过程中,财富为私人所占有,无产阶级只能在雇佣劳动的条件下获得需要,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放,国际社会也摆脱不了资本主义固有的限制和束缚,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混乱。从现代发展状况来看,发达国家在资本扩张逻辑框架下所组成的各个利益主体,仍然会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加剧各种全球性问题,如全球环境问题、支持地区恐怖主义武装等,而其中的矛盾、冲突和战争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性问题与危机,增加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将给整个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在对先前已存在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进行批判、审视之后,必须立足于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选择。
要顺应全球化历史潮流,扩大利益交汇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推进,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不断交往,形成了关系更为紧密的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形式,并且这种交往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入,“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经济互补性会在全球化的助力下发挥更大潜能,并转化为合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可以实现在资源有限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绩效,以及个体互助和社会共享资源的有效结合,在共商共享基础之上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相结合,可以增加发展可能性,拓宽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兼顾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战略利益,有利于在全球化进程中搭建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从而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在全球化世界背景下,各国之间还存在着利益矛盾与冲突,利益边界模糊化,一系列现实难题为各国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因而也需要正视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既要享受权利利益,也要承担责任义务。
二、基于责任共担形成责任共同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利益体之间的联系显得既紧密又脆弱,经济隐忧给各方面带来一系列经济波动,进而也会影响到其他政治、社会等领域。现存的不同领域的共同体的行动仍然受制于国家、地区等,在利益关系上还存在在着一定的狭隘性,所以一国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不仅仅要强调实现互利共赢,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责任共担。
一方面要坚持平等对话。当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有着相似相近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利益和公平的协作,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每个人都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相反,迷失自我主体的个人所组建的共同体也毫无实质性意義。从整个国家来看更是如此。当前,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涌入国际组织的框架内,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行为层出不穷,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的观念及行为仍然四处作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走入某种思维习惯的误区而产生争议甚至引发战争,因而在国际关系中树立一种理性的平等的思维尤为重要。然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所造成的全球性社会风险共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却要为此行为买单。所以无论国家大小、资源多少,必须要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坚持积极正确的义利观,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求同存异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对话与交流,围绕不同关切、致力于解决多方面矛盾、寻求对话磋商,这样才有利于突破传统“政治共同体”的束缚,加速政治全球化的发展,从政治上维护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世界。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规制体系。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各国基于本国发展实践的利益需求所作出的相互协定,而这些协定也就逐渐成为了世界体系的萌芽。但现有国际体系制度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超出了权限范围,一些规则应进行完善或修订,因而在遵循世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协商来完善、制定并维护新的体制与规则,这也必然会引起与原有规则制定者的交锋。在美国退出多个国际性组织的同时,中国倡导责任共担,就是要通过不断协商弥合各方分歧,在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以全球参与、全球共享为前提,将会极大地降低治理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新进程,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增进各方关系联结,减少摩擦争端,为经贸互利、政治互信、文化互惠提供保障,在可控范围内规避争斗,以理性合力谋划人类社会发展未来。反之,任何挑战当前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行为都会付出极高的代价。
责任共同体强调必须具备包容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价值观,尊重世界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而面对全球性问题保持冷漠的态度,采取以邻为壑的行动选择,奉行“零和博弈”的过时思维,不会有赢家,终将会被全球化大势所淘汰。所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摒弃迥异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借助已有平台,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更好解决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人类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升跃迁而达到的一个新高点。共同利益是构成共同体的基石,以共同利益为依托,以责任约束为保障,才可以充分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也将会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奠定基础。这一构想不仅仅基于解决中国问题,更是从全人类角度出发以期解决世界性问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历史教训的检视,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生动彰显,是“真实的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信独善其身只能使得原有状况变得更加紧急、更具威胁,只有共同克服和解决各种全球问题,人类才可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要正确面对现有的矛盾和问题。全球化进程面临一系列经济困境和发展困境,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发展空间不均衡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大国关系裂变、问题争端不断给社会发展蒙上了阴影,伴随着社会发展由于利益不均导致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而构建命运共同体,倡导“求同存异”,抛开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的影响,在相互交往、平等互信的基础之上,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既保持国家主体性独立权力,同时又可以得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互赢基础之上实现各领域融合发展,各行业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出发展的和谐状态。否则任何一个局域性的事变都可能引发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大波动,或衍生出新的全球性问题。
要倡导正确的共同体发展理念。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全球性社会的出现,使得人类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生存、发展,人类的共同利益成为可能,但当代各种全球问题的产生也是因为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和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而构建命运共同体,倡导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尤为重要的,形成共同利益观是其中关键。与此同时,通过“妥协”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妥协”合作坚持的是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协商谈判,要在國际法制法规、协约以及自我要求的相互约束之下承担国际责任。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任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行为都将遭到谴责。超越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理念,填补全球治理发展缺位,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务实,充分展现应有的责任担当,从而为各国、各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的大环境,个体利益也因此得到保证和巩固,可以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各骋所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要以人类整体为行动主体,超越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是要以共同命运为联结主线,改变利益之上的国际关系。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把握发展方向就变得极为重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国,中国仍需要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承担起历史与时代使命,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一、基于利益共享构建利益共同体
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全球空间的流动,产品、资源实现共享,意识形态区分、国家发展程度已经不是合作双方所考虑的重要方面;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推动人类逐渐走向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在这层意义上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是各方相互协调的结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检视、批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可以看到,在资本扩张过程中,财富为私人所占有,无产阶级只能在雇佣劳动的条件下获得需要,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放,国际社会也摆脱不了资本主义固有的限制和束缚,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混乱。从现代发展状况来看,发达国家在资本扩张逻辑框架下所组成的各个利益主体,仍然会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加剧各种全球性问题,如全球环境问题、支持地区恐怖主义武装等,而其中的矛盾、冲突和战争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性问题与危机,增加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将给整个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在对先前已存在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进行批判、审视之后,必须立足于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选择。
要顺应全球化历史潮流,扩大利益交汇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推进,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不断交往,形成了关系更为紧密的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形式,并且这种交往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入,“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经济互补性会在全球化的助力下发挥更大潜能,并转化为合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可以实现在资源有限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绩效,以及个体互助和社会共享资源的有效结合,在共商共享基础之上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相结合,可以增加发展可能性,拓宽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兼顾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战略利益,有利于在全球化进程中搭建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从而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在全球化世界背景下,各国之间还存在着利益矛盾与冲突,利益边界模糊化,一系列现实难题为各国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因而也需要正视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既要享受权利利益,也要承担责任义务。
二、基于责任共担形成责任共同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利益体之间的联系显得既紧密又脆弱,经济隐忧给各方面带来一系列经济波动,进而也会影响到其他政治、社会等领域。现存的不同领域的共同体的行动仍然受制于国家、地区等,在利益关系上还存在在着一定的狭隘性,所以一国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不仅仅要强调实现互利共赢,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责任共担。
一方面要坚持平等对话。当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有着相似相近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利益和公平的协作,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每个人都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相反,迷失自我主体的个人所组建的共同体也毫无实质性意義。从整个国家来看更是如此。当前,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涌入国际组织的框架内,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行为层出不穷,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的观念及行为仍然四处作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走入某种思维习惯的误区而产生争议甚至引发战争,因而在国际关系中树立一种理性的平等的思维尤为重要。然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所造成的全球性社会风险共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却要为此行为买单。所以无论国家大小、资源多少,必须要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坚持积极正确的义利观,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求同存异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对话与交流,围绕不同关切、致力于解决多方面矛盾、寻求对话磋商,这样才有利于突破传统“政治共同体”的束缚,加速政治全球化的发展,从政治上维护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世界。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规制体系。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各国基于本国发展实践的利益需求所作出的相互协定,而这些协定也就逐渐成为了世界体系的萌芽。但现有国际体系制度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超出了权限范围,一些规则应进行完善或修订,因而在遵循世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协商来完善、制定并维护新的体制与规则,这也必然会引起与原有规则制定者的交锋。在美国退出多个国际性组织的同时,中国倡导责任共担,就是要通过不断协商弥合各方分歧,在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以全球参与、全球共享为前提,将会极大地降低治理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新进程,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增进各方关系联结,减少摩擦争端,为经贸互利、政治互信、文化互惠提供保障,在可控范围内规避争斗,以理性合力谋划人类社会发展未来。反之,任何挑战当前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行为都会付出极高的代价。
责任共同体强调必须具备包容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价值观,尊重世界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而面对全球性问题保持冷漠的态度,采取以邻为壑的行动选择,奉行“零和博弈”的过时思维,不会有赢家,终将会被全球化大势所淘汰。所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摒弃迥异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借助已有平台,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更好解决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人类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升跃迁而达到的一个新高点。共同利益是构成共同体的基石,以共同利益为依托,以责任约束为保障,才可以充分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也将会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奠定基础。这一构想不仅仅基于解决中国问题,更是从全人类角度出发以期解决世界性问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历史教训的检视,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生动彰显,是“真实的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信独善其身只能使得原有状况变得更加紧急、更具威胁,只有共同克服和解决各种全球问题,人类才可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要正确面对现有的矛盾和问题。全球化进程面临一系列经济困境和发展困境,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发展空间不均衡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大国关系裂变、问题争端不断给社会发展蒙上了阴影,伴随着社会发展由于利益不均导致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而构建命运共同体,倡导“求同存异”,抛开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的影响,在相互交往、平等互信的基础之上,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既保持国家主体性独立权力,同时又可以得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互赢基础之上实现各领域融合发展,各行业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出发展的和谐状态。否则任何一个局域性的事变都可能引发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大波动,或衍生出新的全球性问题。
要倡导正确的共同体发展理念。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全球性社会的出现,使得人类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生存、发展,人类的共同利益成为可能,但当代各种全球问题的产生也是因为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和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而构建命运共同体,倡导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尤为重要的,形成共同利益观是其中关键。与此同时,通过“妥协”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妥协”合作坚持的是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协商谈判,要在國际法制法规、协约以及自我要求的相互约束之下承担国际责任。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任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行为都将遭到谴责。超越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理念,填补全球治理发展缺位,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务实,充分展现应有的责任担当,从而为各国、各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的大环境,个体利益也因此得到保证和巩固,可以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各骋所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要以人类整体为行动主体,超越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是要以共同命运为联结主线,改变利益之上的国际关系。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把握发展方向就变得极为重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国,中国仍需要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承担起历史与时代使命,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