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它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中体现的。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拓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我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创作上,让学生多学多看一些不同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的作品。比如在“水彩风景”中,我将水彩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绍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特殊技法的兴趣非常大,对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的作品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能力,否则谈创造能力是空洞的、苍白的。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造性,那么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的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抽象的只剩几根线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会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在“水彩静物”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表现性色彩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同一组水彩静物的写生中,我先出示一张范画,同时在课堂上又示范一张,这两张范画色彩的运用方法截然不同,与真实静物也不相同,其中一张范画我突出表现环境气氛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而另一张范画则突出表现内心情绪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这时再启发学生用表现性色彩去描绘静物,不要只是看见什么色彩就画什么色彩,要鼓励学生用脑去画色彩,不只局限于固有色的表现方法,要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大胆赋色。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的多,色彩表现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象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把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造能力
仅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国画学习中我突出了中国画笔墨技巧的运用,每幅作品中以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特征的事物,不同的笔墨表现相同的事物,同样的笔墨又表现不同的事物,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创作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来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工艺课更能体现这一点,在“装饰画”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在不同材料的选用上多下功夫,把平时认为是“垃圾的”、“没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运用,在对这些材料的运用上加以引导,让学生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把原来的废材料加以巧妙利用,使之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在操作上,在技巧上都突出了把原来物体重新设计、重新利用,挖掘意想不到的构思,变废为宝,通过对所用材料不同角度的探索和不同制作方法的运用来达到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了一点探讨,主要是从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开拓视野;从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培养创造性思维;从培养创造能力的实现——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学习研究,进一步挖掘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拓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我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创作上,让学生多学多看一些不同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的作品。比如在“水彩风景”中,我将水彩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绍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特殊技法的兴趣非常大,对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的作品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能力,否则谈创造能力是空洞的、苍白的。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造性,那么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的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抽象的只剩几根线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会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在“水彩静物”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表现性色彩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同一组水彩静物的写生中,我先出示一张范画,同时在课堂上又示范一张,这两张范画色彩的运用方法截然不同,与真实静物也不相同,其中一张范画我突出表现环境气氛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而另一张范画则突出表现内心情绪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这时再启发学生用表现性色彩去描绘静物,不要只是看见什么色彩就画什么色彩,要鼓励学生用脑去画色彩,不只局限于固有色的表现方法,要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大胆赋色。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的多,色彩表现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象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把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造能力
仅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国画学习中我突出了中国画笔墨技巧的运用,每幅作品中以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特征的事物,不同的笔墨表现相同的事物,同样的笔墨又表现不同的事物,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创作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来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工艺课更能体现这一点,在“装饰画”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在不同材料的选用上多下功夫,把平时认为是“垃圾的”、“没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运用,在对这些材料的运用上加以引导,让学生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把原来的废材料加以巧妙利用,使之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在操作上,在技巧上都突出了把原来物体重新设计、重新利用,挖掘意想不到的构思,变废为宝,通过对所用材料不同角度的探索和不同制作方法的运用来达到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了一点探讨,主要是从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开拓视野;从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培养创造性思维;从培养创造能力的实现——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学习研究,进一步挖掘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