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初中生写作模式化、形象思维发展较慢的现状,教师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写作,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读写融通等手段,辅以个性化的形象语言,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进而逐渐养成正确而积极的写作观。
仔细观察初中生的参赛例文及他们的写作偏好,有一个趋向值得大家关注——对初中生形象思维要求降低了,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研究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发现,初中生写作模式化倾向较为严重:比如在素材选择上喜欢引用古今名人事例,很多学生所选的事例重合度高;文章结构方面喜用题记、小标题等形式;语言方面追求磅礴气势,惯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点题频繁,特别是开头结尾,模式化趋向越来越严重。
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各自的具体目标和训练重点。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把下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提到上一个阶段,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淡化、弱化对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间推移,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欠缺。基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形象思维的发展仍应作为写作训练的重点。
一、阅读品析,为形象思维播下种子
1.通过阅读以致“厚积”。据说法国戏剧家莫里哀掌握了7000多个词汇,莎士比亚和普希金也分别掌握了一万多个词汇,而我们普通人却仅仅掌握了一两千个。拥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方能对语言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优美词句,例如朱自清的“朗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刚出浴的美人”“碧天里的星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掌握这些生动的语句必定会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通过品析,培养敏锐的感受力。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捕捉、领悟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逐渐养成。如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分析鉴赏传神形象的字词、优美形象的语段、名家名篇等,仔细品鉴,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二、生活为源,为形象思维之花培育沃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精彩纷呈,每天都上演不一样的剧情,只要留心,处处皆素材。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兴趣,选取有意义的素材,可以是古迹文物、民俗风情,还可以表现青春校园故事、家庭温馨感受、大千世界变化,展现少年文化情怀,叙写自己的成长轨迹。生活之树郁郁葱葱,写作中就会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活水,用时自然就会信手拈来,真实而形象有趣。
大自然无奇不有,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引领他们观察景物。写春天,如果只说春天生机勃勃,就太过抽象,远远不够,得先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使你产生了这种感觉。这就需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去大自然中观察,通过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生机勃勃,使读者体会到你的感受,文章才会具体生动、形象优美,给人以新鲜感。
在教学《苏州园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游览一下拙政园、狮子林,听听导游的讲解,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收获也自然是丰厚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三、巧法施肥,催发形象思维之花
1.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把感受到的新的事物与记忆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实际是由所感知的形象引起的一种回忆。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将平日观察时储存在大脑里的材料,进行再现、分解、改造、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作文的形象性表达很重要,尤其是面对一些抽象的写作要求时,更体现其作用。
教材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联想)/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天上的街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
写作需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地方很多,例如由小草想到: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芳草萋萋,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离行恰似春草,勾起人们对离别的感伤。③小草没人关爱,被人忽略,正如那缺乏父母友关爱的孩子,要独自承受人生的风风雨雨。④即使被人踩在脚下,也绝不低头,来年仍将长出翠绿的芽。人生即使遭遇挫折困苦,也要像小草一样挺过去,如史铁生。⑤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小草默默无闻,就像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再如苏州2016年中考作文“东风为我来”,这是一个比喻类的题目,“东风”可以是生活中得到的鼓励,也可以是得到的关怀等,这样叙事的画面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审题立意上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读写融通,塑造形象。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品味作品中的形象促进写作的形象化,再以写作的形象化去探寻阅读作品中的形象。两者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完《皇帝的新装》后,学生自然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就是人物、情节、故事的自然延伸,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故事、人物在学生的笔下自然形象生动,可爱非凡。
四、个性化的语言,让形象思维之花绽放
如何让作文语言个性化,方法非常之多。以下是一些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运用恰当的词语、修辞。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化形容词为动词,形象生动,充满趣味;运用自然贴切的修辞,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中“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通过比拟使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2.调动感官。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描摹语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在大脑中描绘形象的画面。
例如,一个温暖的冬夜,屋内①如豆的灯火微微发亮,我把过往友人送的卡片连及尘封的昔日一起从柜子里翻了出来。已珍藏许久的贺卡,有的②微微泛黄,③带着一种经年才有的温润香味,淡却好闻。拥衾而坐,轻轻读着上面真挚而简短的祝福。④我的声音如豆子般,轻轻撒落;⑤慢慢敲碎了这满屋的岑寂。
点评:①视觉。营造气氛给人以沉寂之感。②视觉。淡黄,流淌着暖色的回忆。③嗅觉。美妙的体验,带来温暖、安详之感。④听觉转化为视觉,营造情境,引发共鸣。 ⑤听觉。动静结合,渲染氛围。
3.细节凸显。用那些修饰限定性的词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谓语动词,强化凸显所写对象的特征,完善写作对象的信息,使被描写对象在读者头脑中“聚焦”,使读者形成独特而清晰的完整感受。语言的形象化往往就靠这些“细节”来完成。
例如,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的时间,流出一颗颗滚烫的泪珠。(要把“冰冷”变“热”,是需要多大的心力啊!)
总之,运用個性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生动、可感,显示出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刻、透彻,使文章如鲜花一样芬芳艳丽,文质兼美。
仔细观察初中生的参赛例文及他们的写作偏好,有一个趋向值得大家关注——对初中生形象思维要求降低了,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研究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发现,初中生写作模式化倾向较为严重:比如在素材选择上喜欢引用古今名人事例,很多学生所选的事例重合度高;文章结构方面喜用题记、小标题等形式;语言方面追求磅礴气势,惯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点题频繁,特别是开头结尾,模式化趋向越来越严重。
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各自的具体目标和训练重点。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把下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提到上一个阶段,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淡化、弱化对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间推移,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欠缺。基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形象思维的发展仍应作为写作训练的重点。
一、阅读品析,为形象思维播下种子
1.通过阅读以致“厚积”。据说法国戏剧家莫里哀掌握了7000多个词汇,莎士比亚和普希金也分别掌握了一万多个词汇,而我们普通人却仅仅掌握了一两千个。拥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方能对语言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优美词句,例如朱自清的“朗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刚出浴的美人”“碧天里的星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掌握这些生动的语句必定会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通过品析,培养敏锐的感受力。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捕捉、领悟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逐渐养成。如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分析鉴赏传神形象的字词、优美形象的语段、名家名篇等,仔细品鉴,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二、生活为源,为形象思维之花培育沃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精彩纷呈,每天都上演不一样的剧情,只要留心,处处皆素材。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兴趣,选取有意义的素材,可以是古迹文物、民俗风情,还可以表现青春校园故事、家庭温馨感受、大千世界变化,展现少年文化情怀,叙写自己的成长轨迹。生活之树郁郁葱葱,写作中就会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活水,用时自然就会信手拈来,真实而形象有趣。
大自然无奇不有,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引领他们观察景物。写春天,如果只说春天生机勃勃,就太过抽象,远远不够,得先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使你产生了这种感觉。这就需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去大自然中观察,通过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生机勃勃,使读者体会到你的感受,文章才会具体生动、形象优美,给人以新鲜感。
在教学《苏州园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游览一下拙政园、狮子林,听听导游的讲解,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收获也自然是丰厚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三、巧法施肥,催发形象思维之花
1.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把感受到的新的事物与记忆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实际是由所感知的形象引起的一种回忆。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将平日观察时储存在大脑里的材料,进行再现、分解、改造、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作文的形象性表达很重要,尤其是面对一些抽象的写作要求时,更体现其作用。
教材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联想)/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天上的街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
写作需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地方很多,例如由小草想到:①“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芳草萋萋,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离行恰似春草,勾起人们对离别的感伤。③小草没人关爱,被人忽略,正如那缺乏父母友关爱的孩子,要独自承受人生的风风雨雨。④即使被人踩在脚下,也绝不低头,来年仍将长出翠绿的芽。人生即使遭遇挫折困苦,也要像小草一样挺过去,如史铁生。⑤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小草默默无闻,就像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再如苏州2016年中考作文“东风为我来”,这是一个比喻类的题目,“东风”可以是生活中得到的鼓励,也可以是得到的关怀等,这样叙事的画面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审题立意上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读写融通,塑造形象。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品味作品中的形象促进写作的形象化,再以写作的形象化去探寻阅读作品中的形象。两者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完《皇帝的新装》后,学生自然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就是人物、情节、故事的自然延伸,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故事、人物在学生的笔下自然形象生动,可爱非凡。
四、个性化的语言,让形象思维之花绽放
如何让作文语言个性化,方法非常之多。以下是一些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运用恰当的词语、修辞。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化形容词为动词,形象生动,充满趣味;运用自然贴切的修辞,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中“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通过比拟使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2.调动感官。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描摹语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在大脑中描绘形象的画面。
例如,一个温暖的冬夜,屋内①如豆的灯火微微发亮,我把过往友人送的卡片连及尘封的昔日一起从柜子里翻了出来。已珍藏许久的贺卡,有的②微微泛黄,③带着一种经年才有的温润香味,淡却好闻。拥衾而坐,轻轻读着上面真挚而简短的祝福。④我的声音如豆子般,轻轻撒落;⑤慢慢敲碎了这满屋的岑寂。
点评:①视觉。营造气氛给人以沉寂之感。②视觉。淡黄,流淌着暖色的回忆。③嗅觉。美妙的体验,带来温暖、安详之感。④听觉转化为视觉,营造情境,引发共鸣。 ⑤听觉。动静结合,渲染氛围。
3.细节凸显。用那些修饰限定性的词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谓语动词,强化凸显所写对象的特征,完善写作对象的信息,使被描写对象在读者头脑中“聚焦”,使读者形成独特而清晰的完整感受。语言的形象化往往就靠这些“细节”来完成。
例如,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的时间,流出一颗颗滚烫的泪珠。(要把“冰冷”变“热”,是需要多大的心力啊!)
总之,运用個性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生动、可感,显示出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刻、透彻,使文章如鲜花一样芬芳艳丽,文质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