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汛期,中国的很多地区都会出现洪涝灾害,救援队伍会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日夜奋战,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不少救援人员的身心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现象,应加以警惕。
一、救援心理疲劳的含义
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现象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指当前人体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之前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疲劳。针对救援工作而言,救援心理疲劳是指救援人员在经历一个紧张强度很大、持续较久的抢险过程后,紧张的神经系统突然松懈,导致人员虽在休整,但身心功能反而下降的一种现象。
二、预防心理疲劳的方法
(一)建立新兴奋灶,逐步放松
神经高度紧张过后,不宜立即彻底放松,应做一些转移大脑皮层兴奋部位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间隙,组织一些轻松的小型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一定要和现实的抗洪救灾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文艺活动中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具体可采用心理剧的方法,扮演救援队人员、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群众,将角色分门别类分配演绎。在开展心理剧活动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将那些曾经在抢险过程中,来不及想、来不及说的,通过在演心理剧的过程中重新表述出来。二是引导大家深入谈自己的收获。有很多当时没有感悟的东西,通过心理剧方式,会重新有所感悟。比如,抢险中连续背出了许多人,如果在平时我们可能背几个人之后就很累了,可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能力非常强。从而提升认识到我们的能力在特定条件下是“充足的”,自信心也就在认识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提高。通过这样兴奋灶的转移以及情感的宣泄,使应激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历史事件
个人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有些来不及“消化”的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宣泄出来。这些日记,不但是留给自己的一个历史突发事件记录,也是对自己重新评价的记录。有关部门可以搞一个展览,把这些日记全部展出来,以此提升所有救援队伍的荣誉感。
(三)用展板的形式展现工作进程
抗震救灾救援队单位应制作一个工作计划栏。抗洪抢险时,任务变化大,计划往往跟不上任务转换的节奏,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在任务后期,局面得以控制后,救援单位应把工作计划通过板报的方式,或者通过单位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救援队员,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具体任务。人心理通常有这样的特点,当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时会感到困惑,特别是任务还没有结束时,每名救援人员都随时做好出发准备,神经总是处在一个等待的焦虑状态。所以救援单位应该通过板报或工作栏的方式,把每天的工作计划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救援人员时刻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这是减轻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通畅媒体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要充分畅通。执行任务期,时间紧迫,救援人员没有时间收听观看媒体信息。任务后期,救援单位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使救援人员了解目前灾区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某天的报道登载了救援单位或个人做的事情,既提升了荣誉感,也激发了救援人员的信心。
(五)采取合适方法,及时疏泄负面情绪
人的心理能量符合守恒定律,人的心理就像一个蓄水池,负面的情绪积压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救援人员在任务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宣泄。宣泄方法因人而异,例如可以采取吹气球法、呐喊法、情书法、空椅子法等,也可采用中医的穴位按压法。如果自己感觉疲劳,可以按压手掌正中间最凹陷地方劳宫穴,对心理疲劳的恢复将起到一定效果。
(六)创造和谐环境,营造轻松氛围
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情、开朗的性格、健康的身体。救援队单位要在任务执行后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例如,救援时,时间非常紧张,大家做得也非常出色,但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小的误会,或做错某些事情。此时,单位领导不宜展开批评,对个人而言,出现差错或做错事情,千万不要过于自责,这些都是在心理疲劳过程中产生的,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正常而不是故意的行为。
(七)展开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开发心理潜能,对于心理疲劳的恢复将起到重要作用,当自己感觉有些困惑时,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跟自己讲讲心里话。讲讲今天哪些事情让自己心理觉得不舒服,哪些需要自己去总结一下,这样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自己,然后再慢慢入睡。在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时,自己要积极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要认识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不管自己处在什么状态,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都正常,激发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
一、救援心理疲劳的含义
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现象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指当前人体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之前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疲劳。针对救援工作而言,救援心理疲劳是指救援人员在经历一个紧张强度很大、持续较久的抢险过程后,紧张的神经系统突然松懈,导致人员虽在休整,但身心功能反而下降的一种现象。
二、预防心理疲劳的方法
(一)建立新兴奋灶,逐步放松
神经高度紧张过后,不宜立即彻底放松,应做一些转移大脑皮层兴奋部位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间隙,组织一些轻松的小型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一定要和现实的抗洪救灾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文艺活动中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具体可采用心理剧的方法,扮演救援队人员、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群众,将角色分门别类分配演绎。在开展心理剧活动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将那些曾经在抢险过程中,来不及想、来不及说的,通过在演心理剧的过程中重新表述出来。二是引导大家深入谈自己的收获。有很多当时没有感悟的东西,通过心理剧方式,会重新有所感悟。比如,抢险中连续背出了许多人,如果在平时我们可能背几个人之后就很累了,可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能力非常强。从而提升认识到我们的能力在特定条件下是“充足的”,自信心也就在认识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提高。通过这样兴奋灶的转移以及情感的宣泄,使应激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历史事件
个人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有些来不及“消化”的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宣泄出来。这些日记,不但是留给自己的一个历史突发事件记录,也是对自己重新评价的记录。有关部门可以搞一个展览,把这些日记全部展出来,以此提升所有救援队伍的荣誉感。
(三)用展板的形式展现工作进程
抗震救灾救援队单位应制作一个工作计划栏。抗洪抢险时,任务变化大,计划往往跟不上任务转换的节奏,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在任务后期,局面得以控制后,救援单位应把工作计划通过板报的方式,或者通过单位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救援队员,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具体任务。人心理通常有这样的特点,当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时会感到困惑,特别是任务还没有结束时,每名救援人员都随时做好出发准备,神经总是处在一个等待的焦虑状态。所以救援单位应该通过板报或工作栏的方式,把每天的工作计划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救援人员时刻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这是减轻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通畅媒体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要充分畅通。执行任务期,时间紧迫,救援人员没有时间收听观看媒体信息。任务后期,救援单位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使救援人员了解目前灾区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某天的报道登载了救援单位或个人做的事情,既提升了荣誉感,也激发了救援人员的信心。
(五)采取合适方法,及时疏泄负面情绪
人的心理能量符合守恒定律,人的心理就像一个蓄水池,负面的情绪积压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救援人员在任务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宣泄。宣泄方法因人而异,例如可以采取吹气球法、呐喊法、情书法、空椅子法等,也可采用中医的穴位按压法。如果自己感觉疲劳,可以按压手掌正中间最凹陷地方劳宫穴,对心理疲劳的恢复将起到一定效果。
(六)创造和谐环境,营造轻松氛围
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情、开朗的性格、健康的身体。救援队单位要在任务执行后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例如,救援时,时间非常紧张,大家做得也非常出色,但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小的误会,或做错某些事情。此时,单位领导不宜展开批评,对个人而言,出现差错或做错事情,千万不要过于自责,这些都是在心理疲劳过程中产生的,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正常而不是故意的行为。
(七)展开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开发心理潜能,对于心理疲劳的恢复将起到重要作用,当自己感觉有些困惑时,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跟自己讲讲心里话。讲讲今天哪些事情让自己心理觉得不舒服,哪些需要自己去总结一下,这样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自己,然后再慢慢入睡。在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时,自己要积极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要认识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不管自己处在什么状态,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都正常,激发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