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文章从“以平台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作者简介]张雷霆(1974- ),男,浙江安吉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浙江 绍兴 31201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109-02
  
  一、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信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急需大量的人力资源。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办了通信工程类专业,旨在为通信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信息社会打造数字蓝领。然而,从现状看,目前尚未形成企业、学生、院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很多通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被认为不能较好把握和满足企业岗位用人要求,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高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通信企业需求之间的偏差呢?人才培养模式的守旧与落后是根本原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信工程类专业尚停留在以学校和课堂(实验室)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致严重影响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难以符合市场的要求。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与通信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必须清醒地看到高职教育与企业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鉴于此,依托校企合作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既有利于为通信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就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是指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决议,指出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内容。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基础,它贯穿于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二、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目前,由于通信工程类专业在师资储备和设备投入等方面的局限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突破性改革,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目前,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属于“本科压缩型”,在专业教学上往往满足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高职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通信企业的工作任务相匹配。通信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脱节明显,职业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通信企业的发展,甚至流于形式,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当前,通信工程类专业依然存在着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未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学生没能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拘泥于讲授,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演示并让学生重复操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会导致学生实践经历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设计尚未突破“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单一模式。通信工程类专业教学未能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观念,难以真正把握行业(企业)的“有效需求”原则,缺乏对通信行业目标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与理解。
  5.缺乏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本校专任教师,又有企业兼职教师,而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达到1∶1的配备比例。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即具备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高级工)等“双师型”素质,而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和在企业工作的相关经验。
  6.通信工程类专业通信设备投入较大。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难以跟上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的运作因为缺乏管理机制的保障,又不能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服务,所以未能发挥正常的功效。
  
  三、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新标准,也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有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职业技能。它是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第二,职场应变能力。即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第三,专业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的能力。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是相吻合的,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应受到就业市场(企业)的检验与认可。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的认识和思考是:
  1.建立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制订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学院将依托通信行业和企业的优势,寻求共同的利益驱动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并健全教育合作机制,为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条件支持。
  2.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改革,建设并有效管理实训基地,提高教学水平,创建特色专业。
  3.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积极完善教师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科研开发等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努力达到专兼职教师1∶1的配备比例,彰显职业教育中“职”的特性。
  
  四、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开办通信工程类专业的经验和近两年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体会,笔者尝试分析了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建设。全力发挥通信行业(通信管理局和通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三大通信运营商、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和通信设备产销重点企业等)不言而喻的优势,同时,将学校的人才输出、职业培训、研发、技术服务等功能充分挖掘以满足企业需求,达成共赢局面,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良好而长效的运作机制。为创新和改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设计并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寻求合作企业,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生产实践岗位。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的前期和中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定位,认知通信企业的工作任务和操作规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院上下联动,积极联系用工需求量大的重点企业,在第四、第五学期开设数个“订单式”“冠名”班级,企业全方位介入教学过程,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还提前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举三得,对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非常有利。
  在广泛而深入的企业调研基础上,为毕业班学生开设若干有关就业方向的岗位培训课程,引入企业培训机制和师资,即把企业的岗位培训前移到学校来完成,这样,必然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是顶岗实习,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师生该做哪些准备,如何在机制上来保证顶岗实习的良好效果,这些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3.校企合作,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必须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教材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以项目课程开发与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内涵建设。在对通信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项目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通信业务(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发展职业能力。我们计划首先对通信线路专业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并以此带动通信电源、移动通信等通信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改革。
  4.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特色之一,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训基地。而通信设备投入很大,依靠学校自身往往力不从心,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通信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合作建设研发基地、培训基地、生产基地、产品推广基地等形式吸引大型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等企业)投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初步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特殊训练(难以在工作现场进行)等功能。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应和学生、教师的顶岗实习相结合,但应解决建设和运作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企业内实训基地建立的途径,如何提高企业内实训基地的结构化水平,如何与学校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5.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应由校本“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构成,即建设二元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途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升教学水平。另外,明确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方法,做到有规章制度可循;明确企业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聘用程序、管理要求及教学工作规范;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
  师的积极性,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出力。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个大课题,合作是否深入、长效有赖于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机构。以平台创机制,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积极创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机制,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内涵建设,最终能够形成通信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受通信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正明,王玉萍.浅谈国外几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4(4).
  [2]石蔚彬,柳坤文.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2).
  [3]徐秀维,陈万鹏,郑惠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
  [4]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
  [5]詹忠根.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6(8).
其他文献
民俗艺术以自然朴素之美承载着我国千百年来大众所共有的审美标准和民族品格,其中大多的民俗艺术符号都有着丰富的视觉形式语言和深刻的象征寓意。因此,在设计学科中积极地对
[摘要]“三主四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主旨,以能力为主导,通过合作式、探究式、情境式以及实践式等具体教学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是一种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教学方法,因此文章对此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三主四式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傅卫莉(1977- ),女,浙江绍兴人,
通过对'大洋一号'调查船DY95-10、DY105-11、DY105-12等航次结壳样品和海底摄像照相资料等综合观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进行
通过对广东医学院2006、20007、2008级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还有偏差和不足;对与医学相关的行业中贯彻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深刻;对医
印刷反差(K值)是评价印刷品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它是实地密度和网线密度之差和实地密度的比值,通常选取网点面积为75%的网点实地密度。它主要表现在印刷品的层次上,印刷反差越高,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