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对工科类高职生的创造力进行了调查,从创造性人格方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调查发现:工科类高职生有较强的刨造潜能,突出表现为创造性人格富有挑战性;其创造性人格的年级差异明显,性别差异不明显。对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的培养可通过创造性思维教育、艺术教育、个性化教育、塑造独立人格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40-02
一、意义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大至全球问题的磋商,小至个人境遇的改变,都没有约定俗成的方法可以依赖,只有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常规,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借助创造性的智慧和方法才能破局。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在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更要强调自主创造性的重要性。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未来的制造业竞争中,具备较强创造力的工科人才才能显示其旺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生存能力。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特别是工科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制造业输送大批实用人才,为我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成就制造业强国创造了条件。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繁荣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既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也有精微的专门知识,更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重要抉择,对工科类高职生来说,创造力的培养满足了高职教育的需要,也符合了高技能人才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顺应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高职教育的需要
社会大众对于高职生的印象,总囿于基础薄弱,专业不精的判断,特別是工科学生,长期处于“人机对话”环境,缺乏美的教育,缺乏人文熏陶,极少有机会接受专门的创造力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工科类高职生的培养,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容,优化高职生创造力的发展环境,在高职教育中渗入创造力教育,构建和完善高职生创造力的培养途径,为高职生创造力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培养工科类高职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信息, 形成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 产生新观点, 新设想,从而打开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培养工科类高职生的创造力,也能够提升其自我期望值,并实践自己的远大抱负。高职生通过创造潜能的发挥,弥补了自身缺陷,在创造性活动中提升自信,纠正各种认识障碍,不断完善其人格。同时使其自觉自修的能力不断增强,素质不断提升,促进自我的成长。
二、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调查
由于创造力具有多面性,本文从创造力人格方面入手考察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创造性人格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WLS,林幸台、王木荣修订)。
本测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某校工科类专业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试是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高职生,调查以网上答卷的形式进行,共收回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46份,不同年级与性别的大学生创造力特征如下。
1.不同年级大学生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总体特点
从表1中可见大三学生在冒险性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好奇心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在想象力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在挑战性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的总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
普遍来说,大一学生刚进入高职校园,思维还比较活跃,对各种事物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想象空间,相对来说他们的想象力维度显得更加突出。而大三学生接受了更多的职业教育,思维更加成熟,更富有主见,有着更加合理的自我定位和更加娴熟的职业技能,又能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在即将毕业面对着人生新的抉择阶段,对未来也透露着迷茫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创造力的表现中冒险性、挑战性和好奇心维度上显得更加突出。
2.不同性别大学生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总体特点
从表2中可见,男生在冒险性、挑战性维度上比女生明显要高;在好奇心、想象力维度上女生却比男生高。
这样的结果符合经验判断,男生在冒险性和挑战性维度上比女生明显要高,原因在于男生的个性倾向于猎奇、求新、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更富冒险基因,敢想敢做,敢于铤而走险。而女生倾向于深刻、内敛,追求内心的丰富和满足,对事件的思考更显沉静而富有感情,因此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会占据他们相当大的心灵空间。
三、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查可见,在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决定创造力高低的象征。我们尝试从不同侧面探讨提升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的方法。
1.创造性思维教育
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进行有益大胆的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宽松舒适的环境,允许学生无边无际的猜想,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使发散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变成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情境、社团活动、教学实训等都需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的主动性,以一种求新、求异、灵活和独特的方式重构知识网络,促进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2.艺术教育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两者天然不可分割。艺术修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但凡重要的科学家皆具备一颗艺术的大脑,如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巨匠,他们获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归因于伟大的科学天赋,也得益于深厚的艺术修养。艺术能够促进大脑的开发,实现左右脑的协调,从而激发创造力的产生。与机器对话的工科类高职生,通过学习一定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诗词、摄影等艺术必修课(选修),从而提高其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不断激发大脑回路,促进潜能开发。目前的工科类高职专业,艺术教育是短板,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们有必要设立相应的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个性化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间差异较大,学习能力殊异,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差异明显。因此职业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触类旁通、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敢于提出见解,敢于付之实践。
4.塑造独立人格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普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缺乏关注。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不因循守旧,有勇气有胆识能够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独立人格体现在对于旧思想的颠覆,能标新立异,以全新的视野和主张构建一套新的规则,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和质疑精神。这是培养创造力非常关键的一环。学校只有通过育人,使我们的学生塑造了独立的人格,才能使其高度的创造力得以体现,也才能真正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创造力的培养,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个体能够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高职教育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集聚的生产力将足以使一个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最终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白毓秀.创造力及高职学生創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3)
[2] 张煦春,张增常,王守忠.创造力要素的相干性与协同性研究[J].学术交流,2006(12)
[3] 程名,周昌乐.创造性思维计算模型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
[4]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学科,2006(29)
[5] 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
作者简介
吴正洋(1986- ),男,福建福鼎人,助教。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一般课题,项目编号:LZYB201306。
[关键词]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40-02
一、意义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大至全球问题的磋商,小至个人境遇的改变,都没有约定俗成的方法可以依赖,只有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常规,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借助创造性的智慧和方法才能破局。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在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更要强调自主创造性的重要性。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未来的制造业竞争中,具备较强创造力的工科人才才能显示其旺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生存能力。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特别是工科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制造业输送大批实用人才,为我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成就制造业强国创造了条件。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繁荣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既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也有精微的专门知识,更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重要抉择,对工科类高职生来说,创造力的培养满足了高职教育的需要,也符合了高技能人才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顺应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高职教育的需要
社会大众对于高职生的印象,总囿于基础薄弱,专业不精的判断,特別是工科学生,长期处于“人机对话”环境,缺乏美的教育,缺乏人文熏陶,极少有机会接受专门的创造力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工科类高职生的培养,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容,优化高职生创造力的发展环境,在高职教育中渗入创造力教育,构建和完善高职生创造力的培养途径,为高职生创造力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培养工科类高职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信息, 形成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 产生新观点, 新设想,从而打开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培养工科类高职生的创造力,也能够提升其自我期望值,并实践自己的远大抱负。高职生通过创造潜能的发挥,弥补了自身缺陷,在创造性活动中提升自信,纠正各种认识障碍,不断完善其人格。同时使其自觉自修的能力不断增强,素质不断提升,促进自我的成长。
二、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调查
由于创造力具有多面性,本文从创造力人格方面入手考察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创造性人格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WLS,林幸台、王木荣修订)。
本测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某校工科类专业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试是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高职生,调查以网上答卷的形式进行,共收回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46份,不同年级与性别的大学生创造力特征如下。
1.不同年级大学生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总体特点
从表1中可见大三学生在冒险性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好奇心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在想象力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在挑战性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的总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
普遍来说,大一学生刚进入高职校园,思维还比较活跃,对各种事物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想象空间,相对来说他们的想象力维度显得更加突出。而大三学生接受了更多的职业教育,思维更加成熟,更富有主见,有着更加合理的自我定位和更加娴熟的职业技能,又能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在即将毕业面对着人生新的抉择阶段,对未来也透露着迷茫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创造力的表现中冒险性、挑战性和好奇心维度上显得更加突出。
2.不同性别大学生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总体特点
从表2中可见,男生在冒险性、挑战性维度上比女生明显要高;在好奇心、想象力维度上女生却比男生高。
这样的结果符合经验判断,男生在冒险性和挑战性维度上比女生明显要高,原因在于男生的个性倾向于猎奇、求新、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更富冒险基因,敢想敢做,敢于铤而走险。而女生倾向于深刻、内敛,追求内心的丰富和满足,对事件的思考更显沉静而富有感情,因此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会占据他们相当大的心灵空间。
三、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查可见,在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决定创造力高低的象征。我们尝试从不同侧面探讨提升工科类高职生创造力的方法。
1.创造性思维教育
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进行有益大胆的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宽松舒适的环境,允许学生无边无际的猜想,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使发散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变成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情境、社团活动、教学实训等都需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的主动性,以一种求新、求异、灵活和独特的方式重构知识网络,促进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2.艺术教育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两者天然不可分割。艺术修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但凡重要的科学家皆具备一颗艺术的大脑,如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巨匠,他们获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归因于伟大的科学天赋,也得益于深厚的艺术修养。艺术能够促进大脑的开发,实现左右脑的协调,从而激发创造力的产生。与机器对话的工科类高职生,通过学习一定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诗词、摄影等艺术必修课(选修),从而提高其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不断激发大脑回路,促进潜能开发。目前的工科类高职专业,艺术教育是短板,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们有必要设立相应的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个性化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间差异较大,学习能力殊异,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差异明显。因此职业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触类旁通、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敢于提出见解,敢于付之实践。
4.塑造独立人格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普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缺乏关注。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不因循守旧,有勇气有胆识能够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独立人格体现在对于旧思想的颠覆,能标新立异,以全新的视野和主张构建一套新的规则,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和质疑精神。这是培养创造力非常关键的一环。学校只有通过育人,使我们的学生塑造了独立的人格,才能使其高度的创造力得以体现,也才能真正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创造力的培养,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个体能够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高职教育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集聚的生产力将足以使一个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最终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白毓秀.创造力及高职学生創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3)
[2] 张煦春,张增常,王守忠.创造力要素的相干性与协同性研究[J].学术交流,2006(12)
[3] 程名,周昌乐.创造性思维计算模型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
[4]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学科,2006(29)
[5] 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
作者简介
吴正洋(1986- ),男,福建福鼎人,助教。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一般课题,项目编号:LZYB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