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7月,以色列特种部队穿过5个敌国领空,长途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成功营救回以色列人质。
“空中客车”突遭劫持
1976年6月27日是个星期日,清晨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法国航空公司的139次航班客机早已在等候旅客的光临。
远远望去,这架飞机静静地趴在地上,好像巨无霸一样,足有座小楼那么高。别看它样子笨拙,可一旦冲上蓝天,飞行速度可以达到音速。这种大型客机就是著名的A300“空中客车”,由于它的机舱容量大,载客近300多人,所以有“空中公共汽车”的美名。
上午快9点时,这架飞机自本·古里安机场起飞。52岁的帕斯科·科恩带着他的妻子、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去巴黎度假,机上像他们这样去旅游的乘客很多。法国女公民朱利亚·阿基泽拉特刚从耶路撒冷看望姐姐回来,多拉·布洛克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太太,她赶往巴黎准备参加小儿子的婚礼;13号座位上是一位年纪较大的先生,只见他不时神经质地用手帕擦着额头,不安地握着身边漂亮的年轻女伴的手,他这是带着自己的女秘书去巴黎寻欢。
在中转站雅典,59名乘客下飞机,56名乘客上飞机。当广播最后一遍寻找没有登机的旅客时,有3名男子和1名女乘客来到了安检处。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安检人员没有对他们进行例行检查。正午时分,139次航班又起飞了。“这是法兰西航空公司139次航班,正从希腊飞往巴黎。法航祝各位旅途愉快!”机舱内扬声器中传出了空中小姐柔美的声音。
当它爬升到万米高空时,开始水平飞行。空中小姐忙碌起来,给旅客端来饮料、糖果。10分钟后,飞机飞到爱琴海的上空。窗外白云翻滚,下面碧波涌动,景色十分壮观。这时,最后的赶上飞机的泰德曼动作优雅地拉开了旅行包,她身边的中年男乘客无意中一瞥,突然怔住了,包里是一支瑞典产的欣达式冲锋枪!
姑娘美丽的眼睛冷漠地扫了一眼中年男子,站起身快步冲向前舱,她的脸上却呈现出视死如归的冷漠表情。“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加沙旅已经接管了此次飞行的指挥权。大家不要乱动,否则无法保证你们的安全。”正在为乘客服务的空中小姐见此光景,大惊失色,手中的盘子“啪”一声落到了地上,饮料洒了一地。旅客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有的在那里筛糠,有的瘫软在自己的座位上。
泰德曼拿着枪对着颤抖着的空姐说:“告诉机长听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变航向!”这时最后登机的3名男子也全都站了起来,其中1个手提机关枪,另外2个高举手榴弹,凶神恶煞一般把他们的武器从不同的方向对准了乘客。他们调整了机内旅客的座位,头等舱和普通舱前几排的乘客,必须坐到后排去。全体乘客双手抱着后脑勺坐在一起
“闪电行动计划”出笼
原来这架飞机的劫机者是巴勒斯坦和联邦德国恐怖组织的成员,这伙人心狠手辣,他们的目的是以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联邦德国、法国等国的恐怖分子,其中有关押在以色列的日本“赤军”头子冈本——1972年与两名同伙在特拉维夫机场杀死了几十名旅客的极端恐怖分子。
以色列总理拉宾正在举行内阁会议,运输部长雅各比神色匆忙径直走到拉宾总理身边,耳语了几句,随后一份标有“特急——摩萨德”的密件递到他的手上。“摩萨德”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前苏联克格勃的第3大情报组织。密件内容是:“今天上午9点差5分起飞,载有多名以色列乘客的139次班机不是坠落就是被劫持。”看完密件,拉宾总理中断了内阁会议。曾经担任过以色列陆军总参谋长的拉宾总理,根据自己的经验,镇静地对年轻的雅克比运输部长说:“如果真的被劫机,首先必须尽快摸清情报。”
现场联线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39次班机上有乘客245人(其中以色列国籍的乘客83人),机组工作人员12人,飞机在雅典中转站起飞后,并不是飞往目的地巴黎,而是向南飞去了。”
下午3点30分,以拉宾总理为首,由国防部长佩雷斯、运输部长雅各比、外交部长阿隆、司法部长查德克及总参谋长格尔等人迅速组成“应急指挥部”,商议对策。拉宾总理认为:“客机上有近百名犹太人,劫机犯以此为王牌,必将向以色列施加压力。”
6月28日凌晨3点,特工人员从乌干达又发来密电:139次航班已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降落。
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室,格尔总参谋长和助手们紧张地对比恩德培机场的地图和照片,研究动用部队营救人质的可能性。然而,以色列到乌干达的距离是4000多公里,战斗机不着陆是不能往返的;飞机飞行路线上的国家又都是敌对国;恐怖分子得到了阿明总统的支持。
不久,从伦敦传来了有关被劫持飞机的新情报。被劫持者中有位名叫海曼的30岁孕妇,有早产的危险,经劫机者同意在班加西获释后,乘利比亚飞机回到伦敦。
6月28日上午8点,佩雷斯国防部长从机场返回国防部办公室,收到了139次班机降落在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的情报。佩雷斯对乌干达以及阿明总统了如指掌,以色列多年来支持、援助过他,乌干达的空军是以色列空军培养训练的。
以拉宾为首的“应急指挥部”成员们脸上愁云密布,因为又传来这样一份情报: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带着巴勒斯坦游击队出现在恩德培机场,说要充当劫机犯和以色列之间的调停人。另外,劫机犯把犹太人乘客和其他乘客隔离了起来。
可以想象出,阿明总统的居中调停,反而使谈判更加复杂化。而隔离犹太人乘客,则令人们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犹太人惨遭杀害的往事。
6月29日,乌干达广播电台播放了劫机者的要求:释放扣押在各国的53名恐怖主义分子,其中,以色列有40人,西德有6人,肯尼亚有5人,瑞士、法国各1人。
6月30日,继要求释放扣押人员之后,劫机者发表声明说:“如果在以色列时间7月1日下午2点得不到回答,就要枪杀人质,炸毁客机。”此时,以色列政府已被逼到了绝境。 7月1日上午7点15分,“应急指挥部”在特拉维夫总理官邸召开了会议。对策委员会以难以说服阿明总统,人质处在危险之中,没有别的选择余地等为理由,同意与游击队谈判,并决定答应释放扣押在以色列的恐怖分子。佩雷斯国防部长认为,以色列如果屈服于游击队,以色列的威信就会一落千丈,国家的生存就有危险。但是内阁成员当中也有人透露说,这一决定有战术上的意图,答应劫机犯的要求,是为了拖延期限。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应急指挥部”同时拟定了两套营救方案。
第一套是A方案:成立突击队采取军事行动解救人质。但实行军事营救面临不少棘手问题:如乌干达虽然出现协调却暗地里派兵协助劫机犯看管人质。还有以色列到乌干达路途遥远,而且恐怖分子增加了6人。
第二套B方案是运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已迫近最后期限,一百多人质家属希望人质能安全返回,“应急指挥部”当机立断,表示了原则上同意释放在押犯以交换人质的意图。
法国驻乌干达的大使把“以色列人答应谈判”的消息送到了机场大楼。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是机长米歇尔·巴科。他立刻跑到人质那里报信。人们从铺位上、椅子上跳起来,互相拥抱着,亲吻着。他们笑着,同时又哭了。
下午2点15分,乌干达广播电台宣布说:“劫机者决定释放101名人质。”这样一来,恩德培机场只有93名乘客(其中,以色列人60名)和12名机组人员作为人质。游击队允许释放的人质飞往巴黎,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多了。
下午1点钟,乌干达广播电台又宣布说:“劫机者决定将最终答复期限延迟72个小时,改为7月4日下午2点。”这样解救人质的时间也越来越充分。
在对外宣布以色列准备释放在押犯的同时,拉宾总理又指示总参谋长格尔:“你们要抓紧时间做好武力解救的准备,这次行动要严格保密,在7月3日前做好一切行动准备!”拉宾总理深知绝不能与恐怖分子妥协,否则无法摆脱被动的局面。
“摩萨德”又迅速传来乌干达军队和劫机分子的大量情报:乌干达军队总兵力为2.1万人,其中1/2部署在恩德培和首都坎帕拉之间。在恩德培机场附近,驻有2个营的机械化步兵,装备若干防空火炮和坦克。平时,担任机场警卫任务的执勤分队不足70人。而且劫机分子们并未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在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里“遍布炸药”。
尔后,从肯尼亚传来了好消息。肯尼亚治安警察司令说:“如果把作战飞机伪装成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并允许警察在机场上把飞机隔离起来,政府会同意以色列作战飞机在内罗毕降落。”肯尼亚总统对此给予了默许。其司法部长认为:“从法律上讲,对加入国际民航组织的国家的飞机,是不能拒绝其使用内罗毕机场的各种设施的。”
这样就解决了飞机在往返恩德培途中需要加油等一系列的问题。万事俱备,紧接着“闪电行动”计划出笼了!
千里奇袭乌干达
经过反复琢磨推敲,“摩萨德”和以军总参谋部确定了营救人质的行动计划在7月3日深夜进行突然袭击,这次特遣行动——“闪电行动”。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了!简直近似于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乌干达位于非洲中部,中间还隔着埃及、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尤其是容留劫机分子的乌干达本身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太国家。以色列的对手绝不仅仅是几个恐怖分子,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营救不如说是一场浴血奋战。
“闪电行动”的具体分工是这样安排的:总指挥为空军司令佩雷德,乘机在坎帕拉郊外的维多利亚湖上空指挥;袭击部队总指挥官丹捷姆伦准将乘第1架C-130机;营救队指挥官为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中校;队员280人。
陆军中校约纳坦·内塔尼亚胡出生于纽约,是个“美国犹太人”,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第3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他参加了以色列国防军。内塔尼亚胡在战斗中勇敢顽强,第一个冲上了戈兰高地,但由于性格执拗,战争结束时仍然是个三等兵。
战后,他回到美国,考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然而,第4次中东战争像磁石一样又把他吸引回来。他再次入伍,并得到重用。他的部下对他既钦佩又惧怕,称他为“南尼”。在希伯来语中,“南尼”是“手拿剑和圣书的男子汉”。
为了能够成功救援人质,以色列“摩萨德”人员和曾承建过恩德培机场的建筑人员,以旧图纸为基础,参考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最新资料、以惊人的速度建造了一座恩德培机场的实物模型。其跑道长度、位置、候机楼、塔台大小,简直一模一样!
7月2日晚上,在特拉维夫以北的佩塔提克郊外的一个废弃的空军机场上,内塔尼亚胡中校率领一支精锐的突击队进行突袭恩德培的演练。
以色列人将乘坐的“大力神”运输机,停在这群模拟建筑的1400米处。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距离,目的是让飞机停在手提式武器的射程之外。南尼拿着计时秒表,对部下进行测试:一辆吉普车从“大力神”的机腹内冲出,驶向沙袋墙。士兵从车中跃出,开枪射击。
“从头开始!”南尼吼道,“加快速度,要大大地加快速度!”时间一再缩短,南尼仍然十分担心,乌干达士兵如果看到一辆外国吉普车从一架外国飞机里冲出来,并径直驶向机场大楼,肯定会开枪的。
南尼听说乌干达军队的连以上军官都配有一辆黑色的梅赛德斯轿车。随即命人去搞一辆梅赛德斯旧车。两小时后,轿车开到了演练现场。从“大力神”到沙袋墙的时间,最终压缩到了100秒。训练结束后,南尼向全体队员发表了最后的战前宣言。
“亲爱的勇士们,明天我们就要远征乌干达,营救我们的亲人。犹太民族是一个被抛弃的民族,被抛弃的民族绝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愿上帝保佑我们!”
7月3日下午15点30分,内阁向突击队下达了“紧急出击”的命令。其实,纵然他们不同意,“闪电行动”也已是脱弦之箭。早在20分钟前,载着突击部队的4架“大力神”飞机已离开西奈半岛出发了。
此时,4架飞机已飞至红海上空。在红海上空飞期间,F—4E鬼怪式战斗机在更高的空中护卫。这些飞机都被涂上了民航机的标志。为了避开阿拉伯监视船的探测,编队降低了飞行高度,有时贴着海面低空飞行,有时直接冲入气流中。接到命令后,立即关闭了无线电,降低高度。
“空中客车”突遭劫持
1976年6月27日是个星期日,清晨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法国航空公司的139次航班客机早已在等候旅客的光临。
远远望去,这架飞机静静地趴在地上,好像巨无霸一样,足有座小楼那么高。别看它样子笨拙,可一旦冲上蓝天,飞行速度可以达到音速。这种大型客机就是著名的A300“空中客车”,由于它的机舱容量大,载客近300多人,所以有“空中公共汽车”的美名。
上午快9点时,这架飞机自本·古里安机场起飞。52岁的帕斯科·科恩带着他的妻子、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去巴黎度假,机上像他们这样去旅游的乘客很多。法国女公民朱利亚·阿基泽拉特刚从耶路撒冷看望姐姐回来,多拉·布洛克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太太,她赶往巴黎准备参加小儿子的婚礼;13号座位上是一位年纪较大的先生,只见他不时神经质地用手帕擦着额头,不安地握着身边漂亮的年轻女伴的手,他这是带着自己的女秘书去巴黎寻欢。
在中转站雅典,59名乘客下飞机,56名乘客上飞机。当广播最后一遍寻找没有登机的旅客时,有3名男子和1名女乘客来到了安检处。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安检人员没有对他们进行例行检查。正午时分,139次航班又起飞了。“这是法兰西航空公司139次航班,正从希腊飞往巴黎。法航祝各位旅途愉快!”机舱内扬声器中传出了空中小姐柔美的声音。
当它爬升到万米高空时,开始水平飞行。空中小姐忙碌起来,给旅客端来饮料、糖果。10分钟后,飞机飞到爱琴海的上空。窗外白云翻滚,下面碧波涌动,景色十分壮观。这时,最后的赶上飞机的泰德曼动作优雅地拉开了旅行包,她身边的中年男乘客无意中一瞥,突然怔住了,包里是一支瑞典产的欣达式冲锋枪!
姑娘美丽的眼睛冷漠地扫了一眼中年男子,站起身快步冲向前舱,她的脸上却呈现出视死如归的冷漠表情。“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加沙旅已经接管了此次飞行的指挥权。大家不要乱动,否则无法保证你们的安全。”正在为乘客服务的空中小姐见此光景,大惊失色,手中的盘子“啪”一声落到了地上,饮料洒了一地。旅客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有的在那里筛糠,有的瘫软在自己的座位上。
泰德曼拿着枪对着颤抖着的空姐说:“告诉机长听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变航向!”这时最后登机的3名男子也全都站了起来,其中1个手提机关枪,另外2个高举手榴弹,凶神恶煞一般把他们的武器从不同的方向对准了乘客。他们调整了机内旅客的座位,头等舱和普通舱前几排的乘客,必须坐到后排去。全体乘客双手抱着后脑勺坐在一起
“闪电行动计划”出笼
原来这架飞机的劫机者是巴勒斯坦和联邦德国恐怖组织的成员,这伙人心狠手辣,他们的目的是以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联邦德国、法国等国的恐怖分子,其中有关押在以色列的日本“赤军”头子冈本——1972年与两名同伙在特拉维夫机场杀死了几十名旅客的极端恐怖分子。
以色列总理拉宾正在举行内阁会议,运输部长雅各比神色匆忙径直走到拉宾总理身边,耳语了几句,随后一份标有“特急——摩萨德”的密件递到他的手上。“摩萨德”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前苏联克格勃的第3大情报组织。密件内容是:“今天上午9点差5分起飞,载有多名以色列乘客的139次班机不是坠落就是被劫持。”看完密件,拉宾总理中断了内阁会议。曾经担任过以色列陆军总参谋长的拉宾总理,根据自己的经验,镇静地对年轻的雅克比运输部长说:“如果真的被劫机,首先必须尽快摸清情报。”
现场联线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39次班机上有乘客245人(其中以色列国籍的乘客83人),机组工作人员12人,飞机在雅典中转站起飞后,并不是飞往目的地巴黎,而是向南飞去了。”
下午3点30分,以拉宾总理为首,由国防部长佩雷斯、运输部长雅各比、外交部长阿隆、司法部长查德克及总参谋长格尔等人迅速组成“应急指挥部”,商议对策。拉宾总理认为:“客机上有近百名犹太人,劫机犯以此为王牌,必将向以色列施加压力。”
6月28日凌晨3点,特工人员从乌干达又发来密电:139次航班已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降落。
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室,格尔总参谋长和助手们紧张地对比恩德培机场的地图和照片,研究动用部队营救人质的可能性。然而,以色列到乌干达的距离是4000多公里,战斗机不着陆是不能往返的;飞机飞行路线上的国家又都是敌对国;恐怖分子得到了阿明总统的支持。
不久,从伦敦传来了有关被劫持飞机的新情报。被劫持者中有位名叫海曼的30岁孕妇,有早产的危险,经劫机者同意在班加西获释后,乘利比亚飞机回到伦敦。
6月28日上午8点,佩雷斯国防部长从机场返回国防部办公室,收到了139次班机降落在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的情报。佩雷斯对乌干达以及阿明总统了如指掌,以色列多年来支持、援助过他,乌干达的空军是以色列空军培养训练的。
以拉宾为首的“应急指挥部”成员们脸上愁云密布,因为又传来这样一份情报: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带着巴勒斯坦游击队出现在恩德培机场,说要充当劫机犯和以色列之间的调停人。另外,劫机犯把犹太人乘客和其他乘客隔离了起来。
可以想象出,阿明总统的居中调停,反而使谈判更加复杂化。而隔离犹太人乘客,则令人们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犹太人惨遭杀害的往事。
6月29日,乌干达广播电台播放了劫机者的要求:释放扣押在各国的53名恐怖主义分子,其中,以色列有40人,西德有6人,肯尼亚有5人,瑞士、法国各1人。
6月30日,继要求释放扣押人员之后,劫机者发表声明说:“如果在以色列时间7月1日下午2点得不到回答,就要枪杀人质,炸毁客机。”此时,以色列政府已被逼到了绝境。 7月1日上午7点15分,“应急指挥部”在特拉维夫总理官邸召开了会议。对策委员会以难以说服阿明总统,人质处在危险之中,没有别的选择余地等为理由,同意与游击队谈判,并决定答应释放扣押在以色列的恐怖分子。佩雷斯国防部长认为,以色列如果屈服于游击队,以色列的威信就会一落千丈,国家的生存就有危险。但是内阁成员当中也有人透露说,这一决定有战术上的意图,答应劫机犯的要求,是为了拖延期限。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应急指挥部”同时拟定了两套营救方案。
第一套是A方案:成立突击队采取军事行动解救人质。但实行军事营救面临不少棘手问题:如乌干达虽然出现协调却暗地里派兵协助劫机犯看管人质。还有以色列到乌干达路途遥远,而且恐怖分子增加了6人。
第二套B方案是运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已迫近最后期限,一百多人质家属希望人质能安全返回,“应急指挥部”当机立断,表示了原则上同意释放在押犯以交换人质的意图。
法国驻乌干达的大使把“以色列人答应谈判”的消息送到了机场大楼。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是机长米歇尔·巴科。他立刻跑到人质那里报信。人们从铺位上、椅子上跳起来,互相拥抱着,亲吻着。他们笑着,同时又哭了。
下午2点15分,乌干达广播电台宣布说:“劫机者决定释放101名人质。”这样一来,恩德培机场只有93名乘客(其中,以色列人60名)和12名机组人员作为人质。游击队允许释放的人质飞往巴黎,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多了。
下午1点钟,乌干达广播电台又宣布说:“劫机者决定将最终答复期限延迟72个小时,改为7月4日下午2点。”这样解救人质的时间也越来越充分。
在对外宣布以色列准备释放在押犯的同时,拉宾总理又指示总参谋长格尔:“你们要抓紧时间做好武力解救的准备,这次行动要严格保密,在7月3日前做好一切行动准备!”拉宾总理深知绝不能与恐怖分子妥协,否则无法摆脱被动的局面。
“摩萨德”又迅速传来乌干达军队和劫机分子的大量情报:乌干达军队总兵力为2.1万人,其中1/2部署在恩德培和首都坎帕拉之间。在恩德培机场附近,驻有2个营的机械化步兵,装备若干防空火炮和坦克。平时,担任机场警卫任务的执勤分队不足70人。而且劫机分子们并未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在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里“遍布炸药”。
尔后,从肯尼亚传来了好消息。肯尼亚治安警察司令说:“如果把作战飞机伪装成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并允许警察在机场上把飞机隔离起来,政府会同意以色列作战飞机在内罗毕降落。”肯尼亚总统对此给予了默许。其司法部长认为:“从法律上讲,对加入国际民航组织的国家的飞机,是不能拒绝其使用内罗毕机场的各种设施的。”
这样就解决了飞机在往返恩德培途中需要加油等一系列的问题。万事俱备,紧接着“闪电行动”计划出笼了!
千里奇袭乌干达
经过反复琢磨推敲,“摩萨德”和以军总参谋部确定了营救人质的行动计划在7月3日深夜进行突然袭击,这次特遣行动——“闪电行动”。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了!简直近似于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乌干达位于非洲中部,中间还隔着埃及、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尤其是容留劫机分子的乌干达本身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太国家。以色列的对手绝不仅仅是几个恐怖分子,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营救不如说是一场浴血奋战。
“闪电行动”的具体分工是这样安排的:总指挥为空军司令佩雷德,乘机在坎帕拉郊外的维多利亚湖上空指挥;袭击部队总指挥官丹捷姆伦准将乘第1架C-130机;营救队指挥官为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中校;队员280人。
陆军中校约纳坦·内塔尼亚胡出生于纽约,是个“美国犹太人”,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第3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他参加了以色列国防军。内塔尼亚胡在战斗中勇敢顽强,第一个冲上了戈兰高地,但由于性格执拗,战争结束时仍然是个三等兵。
战后,他回到美国,考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然而,第4次中东战争像磁石一样又把他吸引回来。他再次入伍,并得到重用。他的部下对他既钦佩又惧怕,称他为“南尼”。在希伯来语中,“南尼”是“手拿剑和圣书的男子汉”。
为了能够成功救援人质,以色列“摩萨德”人员和曾承建过恩德培机场的建筑人员,以旧图纸为基础,参考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最新资料、以惊人的速度建造了一座恩德培机场的实物模型。其跑道长度、位置、候机楼、塔台大小,简直一模一样!
7月2日晚上,在特拉维夫以北的佩塔提克郊外的一个废弃的空军机场上,内塔尼亚胡中校率领一支精锐的突击队进行突袭恩德培的演练。
以色列人将乘坐的“大力神”运输机,停在这群模拟建筑的1400米处。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距离,目的是让飞机停在手提式武器的射程之外。南尼拿着计时秒表,对部下进行测试:一辆吉普车从“大力神”的机腹内冲出,驶向沙袋墙。士兵从车中跃出,开枪射击。
“从头开始!”南尼吼道,“加快速度,要大大地加快速度!”时间一再缩短,南尼仍然十分担心,乌干达士兵如果看到一辆外国吉普车从一架外国飞机里冲出来,并径直驶向机场大楼,肯定会开枪的。
南尼听说乌干达军队的连以上军官都配有一辆黑色的梅赛德斯轿车。随即命人去搞一辆梅赛德斯旧车。两小时后,轿车开到了演练现场。从“大力神”到沙袋墙的时间,最终压缩到了100秒。训练结束后,南尼向全体队员发表了最后的战前宣言。
“亲爱的勇士们,明天我们就要远征乌干达,营救我们的亲人。犹太民族是一个被抛弃的民族,被抛弃的民族绝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愿上帝保佑我们!”
7月3日下午15点30分,内阁向突击队下达了“紧急出击”的命令。其实,纵然他们不同意,“闪电行动”也已是脱弦之箭。早在20分钟前,载着突击部队的4架“大力神”飞机已离开西奈半岛出发了。
此时,4架飞机已飞至红海上空。在红海上空飞期间,F—4E鬼怪式战斗机在更高的空中护卫。这些飞机都被涂上了民航机的标志。为了避开阿拉伯监视船的探测,编队降低了飞行高度,有时贴着海面低空飞行,有时直接冲入气流中。接到命令后,立即关闭了无线电,降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