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之余,翻阅古医籍《养生医药浅说》一书,其中有一则“真常子养生秘诀”。他所作的养生秘诀曰:“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却胜朝漱,暮食不若晨餐。节食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细细品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妙诀。
“酒多血气皆乱” 饮酒过多可导致血气运行失常。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病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命,其害可盛言哉。”暴饮而醉,就会出现昏乱,失去常态,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导致脑出血、胃穿孔或肝坏死,丧命损寿。
“味薄神魂自安” “味薄”指饮食中五味要淡,“神魂”指人的生命活动。历代养生家都认为饮食宜清淡,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要避免偏嗜大鱼大肉、肥腻厚味,做到素食为主,荤素搭配。另外,辛、甘、酸、苦、咸五味对人体器官、气血筋骨各有所利,因此不可偏嗜。只有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夜漱却胜朝漱” “漱”指漱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刷牙和漱口。饭后牙齿间隙常残留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发酵变质,腐蚀牙齿。白天人们通过说话、吃饭、喝水以及舌头的活动、唾液的分泌,可以不断地净化口腔,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到了晚间睡眠后,口腔的活动停止了,唾液的分泌也减少,对食物残渣的冲刷作用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都减弱了,牙缝之间的残存物就容易繁殖大量的细菌,导致牙齿空洞。所以,临睡前刷牙比晨起后刷牙更重要。
“暮食不若晨餐” 通过早餐所获取的能量要维持上午工作所需,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容易导致能量不足,引起低血糖,影响上午的工作效率。而晚饭吃得太饱太好对人体危害很大。古医籍《养生要集》说:“夜食饱讫,即脾眠不转,食不消,令人成百病。”这是说夜晚吃饱了,缺少活动,很快就睡觉,这时脾脏也进入休息状态,不能正常地运转消化食物,就会使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也写道:“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晚饭过饱过好,可使血脂猛然升高,加上睡眠时血流速度明显减缓,大量血脂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还可诱发肥胖。
“节食自然脾健”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能利用食物维持生命,靠的是“后天之本”——脾和胃。胃主受纳(接受食物)、腐熟水谷(消化饮食);脾专管运化,把食物中的精华向全身输送,并排出渣滓。若饮食过度,超过了人体的消化能力,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素问·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诸病源候论》曰:“夫饮食过饱,则脾不能磨消,令人气急烦闷,眠卧不安,胃胀心满。”这些论述指出了饮食不节的危害。保持进食按时、适量(7~8成饱),则脾健胃和,自然少生病,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少思必定神安” 少思可减少杂念烦扰,使人不被愁丝缠身,自然就会心情愉悦,气机畅疏,血脉和利,心神安静,灾病不生。反之,“多思则神殆”,可导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夜卧不安、食不甘味、脘腹胀满,甚至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久之,则可导致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及月经不调之类的病症。因此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冥思苦想,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
“汗出莫当风立” 出汗时皮肤的毛孔呈开放状态,应当避免冷风直接刺激。若风势急猛尖厉、直侵身体,则风邪易由表及里而致病,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引起支气管炎,迸而诱发肺气肿、心脏病,或引起风湿病、继发感染等。
“腹空莫放茶穿” 茶,性寒味苦。空腹时饮茶,可抑制胃的活动,降低食欲,影响进食量:还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时还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心悸冒汗等症。 【编辑:木子】
“酒多血气皆乱” 饮酒过多可导致血气运行失常。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病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命,其害可盛言哉。”暴饮而醉,就会出现昏乱,失去常态,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导致脑出血、胃穿孔或肝坏死,丧命损寿。
“味薄神魂自安” “味薄”指饮食中五味要淡,“神魂”指人的生命活动。历代养生家都认为饮食宜清淡,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要避免偏嗜大鱼大肉、肥腻厚味,做到素食为主,荤素搭配。另外,辛、甘、酸、苦、咸五味对人体器官、气血筋骨各有所利,因此不可偏嗜。只有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夜漱却胜朝漱” “漱”指漱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刷牙和漱口。饭后牙齿间隙常残留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发酵变质,腐蚀牙齿。白天人们通过说话、吃饭、喝水以及舌头的活动、唾液的分泌,可以不断地净化口腔,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到了晚间睡眠后,口腔的活动停止了,唾液的分泌也减少,对食物残渣的冲刷作用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都减弱了,牙缝之间的残存物就容易繁殖大量的细菌,导致牙齿空洞。所以,临睡前刷牙比晨起后刷牙更重要。
“暮食不若晨餐” 通过早餐所获取的能量要维持上午工作所需,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容易导致能量不足,引起低血糖,影响上午的工作效率。而晚饭吃得太饱太好对人体危害很大。古医籍《养生要集》说:“夜食饱讫,即脾眠不转,食不消,令人成百病。”这是说夜晚吃饱了,缺少活动,很快就睡觉,这时脾脏也进入休息状态,不能正常地运转消化食物,就会使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也写道:“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晚饭过饱过好,可使血脂猛然升高,加上睡眠时血流速度明显减缓,大量血脂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还可诱发肥胖。
“节食自然脾健”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能利用食物维持生命,靠的是“后天之本”——脾和胃。胃主受纳(接受食物)、腐熟水谷(消化饮食);脾专管运化,把食物中的精华向全身输送,并排出渣滓。若饮食过度,超过了人体的消化能力,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素问·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诸病源候论》曰:“夫饮食过饱,则脾不能磨消,令人气急烦闷,眠卧不安,胃胀心满。”这些论述指出了饮食不节的危害。保持进食按时、适量(7~8成饱),则脾健胃和,自然少生病,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少思必定神安” 少思可减少杂念烦扰,使人不被愁丝缠身,自然就会心情愉悦,气机畅疏,血脉和利,心神安静,灾病不生。反之,“多思则神殆”,可导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夜卧不安、食不甘味、脘腹胀满,甚至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久之,则可导致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及月经不调之类的病症。因此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冥思苦想,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
“汗出莫当风立” 出汗时皮肤的毛孔呈开放状态,应当避免冷风直接刺激。若风势急猛尖厉、直侵身体,则风邪易由表及里而致病,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引起支气管炎,迸而诱发肺气肿、心脏病,或引起风湿病、继发感染等。
“腹空莫放茶穿” 茶,性寒味苦。空腹时饮茶,可抑制胃的活动,降低食欲,影响进食量:还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时还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心悸冒汗等症。 【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