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1-2020年临床微生物项目室间质量评价运行情况,为提高该市临床微生物鉴定和药物灵敏度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参加该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参加的实验室从93家发展至138家,合格率从61.3% 到94.2%.10年共发放100株细菌,涉及35个菌属,55个菌种.细菌鉴定和药物灵敏度正确率逐年增高,少见菌鉴定和一些药物灵敏度检测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通过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发现实验室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重庆40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1-2020年临床微生物项目室间质量评价运行情况,为提高该市临床微生物鉴定和药物灵敏度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参加该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参加的实验室从93家发展至138家,合格率从61.3% 到94.2%.10年共发放100株细菌,涉及35个菌属,55个菌种.细菌鉴定和药物灵敏度正确率逐年增高,少见菌鉴定和一些药物灵敏度检测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通过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发现实验室检测的不足,持续改进,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水平在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1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伴C A S分为冠心病组79例和冠心病伴C A S组84例.同期选取72例于该院进行体检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伴CAS组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IL-23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12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GDM组(62例)和糖代谢正常(NGT)组(6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肠道菌群含量、血清IL-17、IL-17R、IL-23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GDM组与NGT组孕妇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VEGF-B)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S T E M 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有M A C E发生分为MACE组(27例)和非MACE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Hcy、BNP和VEGF-B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Hcy、BNP和VEGF-B水平联合检测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MACE组的Hcy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旋杆菌中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与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56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糜烂性胃炎组,5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慢性胃炎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抗体分型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糜烂性胃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1)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胃炎组、糜烂性胃炎组3组年龄、性别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对炎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均在用药7d后评价疗效,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指标,采集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d后粪便,检测样本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大肠埃希菌D N A,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
世界上所有被诊断出的癌症中膀胱癌排在第九位,全世界每年有近5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驱动蛋白超家族(KIFs)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膀胱癌。驱动蛋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助于染色体沿微管的细胞内转运,在合成时机上受到严格的调控,即在需要时才存在。它们的失调可能使姐妹染色单体过早的分离,从而导致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这突出了其在癌症中的重要性。本文就KIFs在正常细胞或者膀胱癌细胞中的功能、对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及针对驱动蛋白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治疗中新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免疫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以及免疫联合等方案已取代了传统的细胞因子治疗方案。近年来将不同治疗方案有机结合的免疫联合疗法也显现出优异的疗效,其中一些联合治疗方案已被纳入新的临床治疗指南,这些新治疗方案的出现丰富了临床医生治疗mRCC的手段。近期几项重磅免疫联合治疗研究结果的揭晓,掀开了mRCC治疗的新篇章。本文将对免疫治疗在mRCC中的临床治疗应用以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技术与共聚焦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提供细胞、组织或体液的化学指纹信息,具有灵敏度高、非侵入性、免标记、水干扰性小等优势.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在肿瘤细胞间细微差异的检测及肿瘤生物标志物探索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当前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在鼻咽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探讨其成为鼻咽癌临床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前景.
膀胱灌注卡介苗(BCG)免疫治疗是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膀胱癌的高复发率仍无法有效控制。免疫治疗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普遍应用,尤其PD-1/PD-L1抑制剂被批准应用于晚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治疗,为新型免疫治疗NMIBC提供了基础。本文就免疫治疗在NMIBC治疗领域的发展和局限性进行综述,包括BCG、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肿瘤疫苗、溶瘤病毒、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疗法等治疗手段,为NMIBC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终末期肾脏病(ESRD)是全球相关专业专家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ESRD的患病率增加,相关皮肤损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ESRD相关皮肤损害的早期认识和治疗对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虽然其发病率低,但治疗效果差。本文介绍了ESRD皮肤损害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