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而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中逐渐壮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个人的成长以及国家、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然而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其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以及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育;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健康的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健壮的体格和无病的躯体,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等。在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消除心理阴影、克服心理障碍,这对于预防大学生发生心理疾病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不同方式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同时对于个体心理防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家庭教育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都是从小延续下来的。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保护型、放任型、强制型和民主型这几种,他们各自具有优点、缺点。
1.1 保护型 父母对于孩子的保护是无可厚非的,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呵护。然而有很多父母难以对保护的度进行正确的把握,认为保护就是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让他们受到任何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孩子在人生经历中的挫折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在人格上形成一种依赖性,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畏缩不前,情绪不稳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缺乏自信心和同情心,情绪和思维等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1]。
1.2 放任型 有一些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对其行为和思想等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并树立自信心,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积极寻找解决的方式,整体表现独立性较强。但是也存在缺乏控制的现象,很多时候不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给予一定范围内的要求,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而忽视了他们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个决定或者对这个决定负责的。这种过于放松的约束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放纵的性格,在行为中表现为任意妄为;在性格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使他们对大学集体生活非常不适应[1]。
1.3 强制型 一些父母对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采用命令、强迫、指责等强硬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干涉过多,什么都要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能力、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另外,过多的否认也会使孩子形成不自信、做事优柔寡断、无助、焦虑等性格,并且存在过分的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
1.4 民主型 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采用比较民主的方式,非常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孩子的各方面需要和各种行为,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温暖、鼓励、支持和奖励,而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对其进行适当的指正、责备和惩罚。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能够形成独立、自尊、自信、坚持、热情等良好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2 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会在心理上、生活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家受到较多呵护和宠爱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难以适应这种集体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现代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以及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是他们普遍具有的特点,甚至有些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表现出自私、孤傲、蛮横等,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因此很容易对自己和环境产生困惑[2]。③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与中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法不当以及松懈懒散等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产生困惑、烦躁心理。另外,高校学生还面临着毕业之后的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生活和前途的迷茫容易使他们意志消沉,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分析
3.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管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或者定期心理测量等,充分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记录在案,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3.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育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当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3.3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心理健康咨询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高校应该积极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由专门的心理健康调查员和咨询员组成,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心理救助和心理训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进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3]。另外,积极举办心理沙龙以及心理健康讲座,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4 总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学校的管理、教学、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机制,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展干预措施的时候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父母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以提高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陈明星,田雨鑫,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21-124,127.
[2] 王晓磊.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93-95.
[3] 薛静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8(7):141-142.
【关键词】 青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育;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健康的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健壮的体格和无病的躯体,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等。在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消除心理阴影、克服心理障碍,这对于预防大学生发生心理疾病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不同方式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同时对于个体心理防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家庭教育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都是从小延续下来的。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保护型、放任型、强制型和民主型这几种,他们各自具有优点、缺点。
1.1 保护型 父母对于孩子的保护是无可厚非的,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呵护。然而有很多父母难以对保护的度进行正确的把握,认为保护就是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让他们受到任何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孩子在人生经历中的挫折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在人格上形成一种依赖性,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畏缩不前,情绪不稳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缺乏自信心和同情心,情绪和思维等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1]。
1.2 放任型 有一些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对其行为和思想等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并树立自信心,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积极寻找解决的方式,整体表现独立性较强。但是也存在缺乏控制的现象,很多时候不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给予一定范围内的要求,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而忽视了他们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个决定或者对这个决定负责的。这种过于放松的约束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放纵的性格,在行为中表现为任意妄为;在性格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使他们对大学集体生活非常不适应[1]。
1.3 强制型 一些父母对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采用命令、强迫、指责等强硬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干涉过多,什么都要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能力、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另外,过多的否认也会使孩子形成不自信、做事优柔寡断、无助、焦虑等性格,并且存在过分的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
1.4 民主型 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采用比较民主的方式,非常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孩子的各方面需要和各种行为,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温暖、鼓励、支持和奖励,而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对其进行适当的指正、责备和惩罚。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能够形成独立、自尊、自信、坚持、热情等良好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2 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会在心理上、生活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家受到较多呵护和宠爱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难以适应这种集体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现代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以及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是他们普遍具有的特点,甚至有些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表现出自私、孤傲、蛮横等,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因此很容易对自己和环境产生困惑[2]。③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与中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法不当以及松懈懒散等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产生困惑、烦躁心理。另外,高校学生还面临着毕业之后的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生活和前途的迷茫容易使他们意志消沉,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分析
3.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管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或者定期心理测量等,充分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记录在案,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3.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育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当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3.3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心理健康咨询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高校应该积极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由专门的心理健康调查员和咨询员组成,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心理救助和心理训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进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3]。另外,积极举办心理沙龙以及心理健康讲座,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4 总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学校的管理、教学、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机制,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展干预措施的时候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父母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以提高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陈明星,田雨鑫,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21-124,127.
[2] 王晓磊.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93-95.
[3] 薛静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8(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