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干部监督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推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涉及内容之全面、信息量之大、可延伸领域之广、宏观性之强是其他任何审计形式无法相比的。由于国家审计以其自身具有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定位于国家治理中监督控制子系统的“免疫系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这个“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定位入手,全面阐述了国家治理视角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并从该类审计实施的角度进行思考,给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国家治理视角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
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除有关审计规定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否建立并执行了有效的权力制约问责机制
1.关注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内控制度、决策程序进行检查。2.积极参与构筑个人权力监督制度,关注领导干部在“三重一大”事项中的决策部署情况。3.同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等审计相结合,把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限制权利滥用及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否建立了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通过引入市场与企业、第三部门和公民社会等参与者来实现治理的有效机制
1.关注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的具体措施及落实情况。2.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3.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专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的落实情况。4.互联网等沟通平台搭建及有关治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等。
(三)地方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兼顾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1.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2.关注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和效果,促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能力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3.关注地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资金支出和政策措施,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4.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5.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规定和准则规范建设。1.从立法层面入手,完善国家审计法的相关条款,并制定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2.从法规规章入手,分层次出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3.从操作指南入手,尽快制定适用于全社会、分类型、分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从总体上和具体审计类型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操作中的指导原则、审计程序、审计级别、重点内容、组织实施、成果运用等方面予以详细规范。
(二)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审计思路。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审计时不能就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而是要站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治理功能的角度,从全局和宏观的角度把握审计思路,这是直接影响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信息搜集、审计成果反映的关键因素。
(三)加强审前调查,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围绕资金、资产、资源等经济领域展开。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始终是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由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根据审前调查获取的信息准确把握审计重点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配审计力量的关键。
1.加强审计组之间,审计组与其他审计组、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
2.通过分别与本级党委、政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其对本项审计的建议和关注点。
3.通过认真审阅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文件、会议记录和工作报告等资料,从党委和政府公函,常委会、办公会、专题会等会议纪要和决定,以及领导干部个人签批的报告、文件等入手,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履行的经济责任、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制度和程序,以及组织实施情况等。
4.关注网络、报刊等媒体中的有关信息,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和当地民生热点。
5.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结合上述审前调查的成果,初步分析确定的审计重点。
6.领导干部提交个人述职报告,对报告内容做出具体要求。
7.在将述职报告与前期获取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领导干部沟通交流,重点就其述职报告中未能详细作答或与资料显示有出入的问题进行沟通。
8.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形成最终审计重点。
(四)探索多项目的同步实施和配合,形成多项有价值审计成果。利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内容全面、涉及单位多、领导人高度重视等有利条件,根据中央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在此类审计中安排相关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1+N”的方式将一个地方涉及整体性的问题做深做透。
(五)探索地方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形成有效信息储备。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获取的资料信息,不论是否被本次审计最终使用,其作用不仅在该次审计本身,而且可以用于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等等领域,因此按时间、来源、内容等分类妥善的保管十分重要,并建立电子目录以备查调。
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归集地方各部门行业企业的信息数据,搭建一个充分占用数据资源,融合地方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建设、规划、国土、银行、社保、公积金等重点行业和政府性资金的信息化数据综合分析运用平台,探索跨行业综合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审计方法。
(六)探索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一,实现审计组内的多专业融合,形成一个复合型团队,从而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运用。第二,实现审计小组的多方式合作。在审计组内,可根据条块分设若干审计小组,并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赋予不同的基本职责,同时明确各审计小组互为合作的关系,形成合力。第三,实现审计组内成员的动态调整。根据审计人员的业务专长,以审计成果为目标导向,将成员分组、相对固定、明确职责。在需要对重大案件线索进行集中力量突破时,又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整人员搭配成组。
(七)搭建一个多层次审计成果反映平台,进一步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大型审计项目,要做到审深审透,必然时间较长,因此多层次反映审计成果能够促进审计成果有效利用。
1.审计成果反映形式方面。(1)对于一般性的账务处理问题,争取以边审计边整改的方式在审计过程中予以解决。(2)对于规定中涉及的审计内容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3)对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涉及的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
2.审计成果运用方面。(1)审计部门通过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函、审计整改反馈函、审计回访、召开专题会等形式,定期检查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监督、落实情况,并将这些情况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指标。(2)强化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定相关规定促进审计问题的落实整改。(3)加大审计公告力度。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一、国家治理视角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
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除有关审计规定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否建立并执行了有效的权力制约问责机制
1.关注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内控制度、决策程序进行检查。2.积极参与构筑个人权力监督制度,关注领导干部在“三重一大”事项中的决策部署情况。3.同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等审计相结合,把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限制权利滥用及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否建立了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通过引入市场与企业、第三部门和公民社会等参与者来实现治理的有效机制
1.关注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的具体措施及落实情况。2.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3.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专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的落实情况。4.互联网等沟通平台搭建及有关治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等。
(三)地方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兼顾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1.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2.关注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和效果,促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能力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3.关注地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资金支出和政策措施,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4.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5.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规定和准则规范建设。1.从立法层面入手,完善国家审计法的相关条款,并制定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2.从法规规章入手,分层次出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3.从操作指南入手,尽快制定适用于全社会、分类型、分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从总体上和具体审计类型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操作中的指导原则、审计程序、审计级别、重点内容、组织实施、成果运用等方面予以详细规范。
(二)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审计思路。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审计时不能就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而是要站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治理功能的角度,从全局和宏观的角度把握审计思路,这是直接影响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信息搜集、审计成果反映的关键因素。
(三)加强审前调查,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围绕资金、资产、资源等经济领域展开。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始终是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由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根据审前调查获取的信息准确把握审计重点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配审计力量的关键。
1.加强审计组之间,审计组与其他审计组、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
2.通过分别与本级党委、政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其对本项审计的建议和关注点。
3.通过认真审阅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文件、会议记录和工作报告等资料,从党委和政府公函,常委会、办公会、专题会等会议纪要和决定,以及领导干部个人签批的报告、文件等入手,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履行的经济责任、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制度和程序,以及组织实施情况等。
4.关注网络、报刊等媒体中的有关信息,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和当地民生热点。
5.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结合上述审前调查的成果,初步分析确定的审计重点。
6.领导干部提交个人述职报告,对报告内容做出具体要求。
7.在将述职报告与前期获取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领导干部沟通交流,重点就其述职报告中未能详细作答或与资料显示有出入的问题进行沟通。
8.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形成最终审计重点。
(四)探索多项目的同步实施和配合,形成多项有价值审计成果。利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内容全面、涉及单位多、领导人高度重视等有利条件,根据中央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在此类审计中安排相关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1+N”的方式将一个地方涉及整体性的问题做深做透。
(五)探索地方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形成有效信息储备。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获取的资料信息,不论是否被本次审计最终使用,其作用不仅在该次审计本身,而且可以用于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等等领域,因此按时间、来源、内容等分类妥善的保管十分重要,并建立电子目录以备查调。
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归集地方各部门行业企业的信息数据,搭建一个充分占用数据资源,融合地方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建设、规划、国土、银行、社保、公积金等重点行业和政府性资金的信息化数据综合分析运用平台,探索跨行业综合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审计方法。
(六)探索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一,实现审计组内的多专业融合,形成一个复合型团队,从而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运用。第二,实现审计小组的多方式合作。在审计组内,可根据条块分设若干审计小组,并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赋予不同的基本职责,同时明确各审计小组互为合作的关系,形成合力。第三,实现审计组内成员的动态调整。根据审计人员的业务专长,以审计成果为目标导向,将成员分组、相对固定、明确职责。在需要对重大案件线索进行集中力量突破时,又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整人员搭配成组。
(七)搭建一个多层次审计成果反映平台,进一步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大型审计项目,要做到审深审透,必然时间较长,因此多层次反映审计成果能够促进审计成果有效利用。
1.审计成果反映形式方面。(1)对于一般性的账务处理问题,争取以边审计边整改的方式在审计过程中予以解决。(2)对于规定中涉及的审计内容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3)对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涉及的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
2.审计成果运用方面。(1)审计部门通过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函、审计整改反馈函、审计回访、召开专题会等形式,定期检查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监督、落实情况,并将这些情况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指标。(2)强化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定相关规定促进审计问题的落实整改。(3)加大审计公告力度。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