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了语文,所以语文教学要时时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处树立生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也就是要实施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中学语学 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多彩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相机教学”,孟母的“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等都是情境教学的范例。但在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讲述故事营造情境氛围
故事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通过讲故事,学生类比推理。教师讲的故事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入课文中。如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先为学生讲述《梁祝》的故事,那哀怨曲折的爱情悲剧、双双化蝶的浪漫结局,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顺势指出浪漫的结局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之后指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过程与浪漫结局同梁祝何其相似。这种一点就透的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气氛热烈。
二、再现生活营造情境氛围
生活是语文之道,一切文章都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连接起来,从而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存,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营造情境走向历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品味语言,鉴赏技艺,把握主旨。
比如在讲授鲁迅的《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看病吃药这一生活琐事进行情境创设。治好病的关键在于吃了医生开出的正确的处方药,这是个人得了病的治疗原则。同样,一个民族“病”了,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样的药方?鲁迅先生的《药》将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准确把握这篇小说的主旨和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三、播放音乐营造情境氛围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音乐与语文有相同之处,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根据课文内容,播放恰当的乐曲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把音乐与文学巧妙地融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讲《琵琶行》之前,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诗中描摹的音乐,先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文中描写的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声音特点。又如教授《祭十二郎文》一文时,我配套播放了音乐《苏武牧羊》,为课堂营造了悲伤的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连失亲人的哀痛之情,这些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四、展示图画营造情境氛围
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古诗教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古典诗歌时,可以借助图画再现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象,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可以出示或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画面,秋日“雨后晚晴”的迷人风景和月下“浣女归家”、“渔船喧哗”组成的一幅恬静优美而又和谐的图画。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画怎能不神游其中、陶醉其中呢?从而更好地分析诗人写此诗时的思想和情感。
五、分角色朗读营造情境氛围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分角色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情感得到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的词句篇章,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受到情感熏陶。这样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展现的语言美感带给学生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我在教学《雷雨》时,就让学生毛遂自荐地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周朴园、鲁侍萍、繁漪、鲁贵、周萍、周冲、鲁大海、四凤。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不管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当观众的,都对剧情理解得更透彻,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欣赏剧本语言的魅力,使整课堂生动有趣。
营造情境氛围教学的方法是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感召力,引起心灵共鸣并感到学习中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有满足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拉近学生与教师、课本的距离,使教学始终处于愉快且和谐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袁茂华.“善教”与“乐学”[J].小学教学研究,1983(01).
[2]耒阳市蔡子池“乐园教育”课题组.李小菊.“捞月亮”乐教乐学设计[J].湖南教育,1993(10).
关键词: 中学语学 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多彩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相机教学”,孟母的“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等都是情境教学的范例。但在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讲述故事营造情境氛围
故事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通过讲故事,学生类比推理。教师讲的故事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入课文中。如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先为学生讲述《梁祝》的故事,那哀怨曲折的爱情悲剧、双双化蝶的浪漫结局,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顺势指出浪漫的结局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之后指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过程与浪漫结局同梁祝何其相似。这种一点就透的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气氛热烈。
二、再现生活营造情境氛围
生活是语文之道,一切文章都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连接起来,从而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存,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营造情境走向历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品味语言,鉴赏技艺,把握主旨。
比如在讲授鲁迅的《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看病吃药这一生活琐事进行情境创设。治好病的关键在于吃了医生开出的正确的处方药,这是个人得了病的治疗原则。同样,一个民族“病”了,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样的药方?鲁迅先生的《药》将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准确把握这篇小说的主旨和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三、播放音乐营造情境氛围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音乐与语文有相同之处,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根据课文内容,播放恰当的乐曲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把音乐与文学巧妙地融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讲《琵琶行》之前,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诗中描摹的音乐,先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文中描写的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声音特点。又如教授《祭十二郎文》一文时,我配套播放了音乐《苏武牧羊》,为课堂营造了悲伤的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连失亲人的哀痛之情,这些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四、展示图画营造情境氛围
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古诗教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古典诗歌时,可以借助图画再现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象,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可以出示或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画面,秋日“雨后晚晴”的迷人风景和月下“浣女归家”、“渔船喧哗”组成的一幅恬静优美而又和谐的图画。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画怎能不神游其中、陶醉其中呢?从而更好地分析诗人写此诗时的思想和情感。
五、分角色朗读营造情境氛围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分角色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情感得到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的词句篇章,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受到情感熏陶。这样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展现的语言美感带给学生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我在教学《雷雨》时,就让学生毛遂自荐地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周朴园、鲁侍萍、繁漪、鲁贵、周萍、周冲、鲁大海、四凤。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不管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当观众的,都对剧情理解得更透彻,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欣赏剧本语言的魅力,使整课堂生动有趣。
营造情境氛围教学的方法是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感召力,引起心灵共鸣并感到学习中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有满足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拉近学生与教师、课本的距离,使教学始终处于愉快且和谐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袁茂华.“善教”与“乐学”[J].小学教学研究,1983(01).
[2]耒阳市蔡子池“乐园教育”课题组.李小菊.“捞月亮”乐教乐学设计[J].湖南教育,19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