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它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又是一条独立的“线”,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综合学习活动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利于学生自主、全面、持续的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基本理念。为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方案时,应注意使综合性学习,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必须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应该做到内容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综合性学习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在操作上又是有相当难度的。下面从策略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准确定位“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制定语文课程的目标要从理解语文素养的总要求入手。为此,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但是,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决不是空洞的,笼统的。为了便于操作,应该可以细化量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全员参与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就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搭建合适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主体性是第一位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只有牢固树立对话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取得实效。师生进行对话,应注意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要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构建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模式
課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场性”的,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以“场”的视角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当为教学问题场、教学情景场、教学情境场、个体意境场、个体意向场的嵌套层叠、和谐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全体学生在和谐中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和谐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场”是客观事物和氛围,“境”是主观反映与感受,“情”是对“场”的感知和体验,“意”是对“境”的升华和领悟。“场”与“境”、情与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包括师生外部活动(语言、操作、交往、观察等)产生了“场”与“境”,内部活动(体验、感悟)产生了“情”与“意”。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整合开发丰富多彩的资源
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整合性,跨越学科,跨越时空。 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资源开发也是有策略的。
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资源开发中,既要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跨学科、跨领域,选择最优性的资源,又要注重将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不论采取何种策略,综合性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而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要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基本理念。为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方案时,应注意使综合性学习,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必须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应该做到内容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综合性学习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在操作上又是有相当难度的。下面从策略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准确定位“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制定语文课程的目标要从理解语文素养的总要求入手。为此,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但是,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决不是空洞的,笼统的。为了便于操作,应该可以细化量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全员参与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就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搭建合适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主体性是第一位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只有牢固树立对话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取得实效。师生进行对话,应注意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要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构建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模式
課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场性”的,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以“场”的视角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当为教学问题场、教学情景场、教学情境场、个体意境场、个体意向场的嵌套层叠、和谐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全体学生在和谐中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和谐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场”是客观事物和氛围,“境”是主观反映与感受,“情”是对“场”的感知和体验,“意”是对“境”的升华和领悟。“场”与“境”、情与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包括师生外部活动(语言、操作、交往、观察等)产生了“场”与“境”,内部活动(体验、感悟)产生了“情”与“意”。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整合开发丰富多彩的资源
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整合性,跨越学科,跨越时空。 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资源开发也是有策略的。
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资源开发中,既要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跨学科、跨领域,选择最优性的资源,又要注重将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不论采取何种策略,综合性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而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