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实践性知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具有“实践感”和“行动性”的知识,表现为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识别,对突发状况的应对,对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与其他教职人员的协作技巧等。辅导员可通过工作手记、互助合作、行动研究等方式促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关键词】辅导员 实践性知识 表征 生成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州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QG151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6-01
随着大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日益精细与复杂,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其岗位的不可替代性逐渐增强,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必备前提,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以外,关于特定工作情境之下高度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即实践性知识,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决策与行为。学会识别与感知此类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并有意识地促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高校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表征
实践性知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教师实践过程的研究之中,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在工作场景中作出决策。这类知识涵盖了学科理论知识和管理教学技能以及关于自我和工作对象乃至教育环境的认识,被称为实践者所发现和洞察的自身实践与经验中的“意蕴”。辅导员实践性知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具有“实践感”和“行动性”的知识。辅导员与教师在身份特征和岗位职责方面均有所重叠,因此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共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实践性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凝结,带有明显的个人化标签,由个人信念与价值观念统领,产生于实践者亲历的工作场景,最终有利于实践者自身实际处事能力的提升;其次,实践性知识是情景化的知识,越是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越是能够催生关于如何选择、如何行动的知识,且能够被有效运用与类似情境中;最后,实践性知识具有隐匿性,它源于实践者的感悟与反思,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这是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呈现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特点。
鉴于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身份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结合辅导员岗位所需必备能力的划分,可将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特殊表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识别。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学会敏锐观察学生的言行,辨别学生意识形态的偏差,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辅导员必备的实践知识。第二,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辅导员工作情境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特征,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控制突发局面。第三,对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辅导员具备管理者角色,需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技巧,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第四,与其他教职人员的协作技巧。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需要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其他教辅人员的合力,因此,与工作环境中教职员人的沟通协作方法,也是辅导员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
二、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形成于个人工作场景之中,离不开个人的教育理念、工作经验和生活背景,因此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需要辅导员立足行动,善于发现与总结规律,将习惯性、无意识的行为策略加以澄清,具体策略包含以下方面:
(一)借助工作手记,积累经验心得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容易在忙碌工作结束之后被遗忘和忽略,因此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辅导员对自我经验的回顾与反思。工作手记是将日常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以及处理成效加以记录的方法,便于辅导员将行动过程转化为文字资料加以留存和分析。同时,完成工作手记的过程,也是再现工作场景和自身行动的过程,能够有效帮助辅导员积累工作经验。
(二)开展互助合作,促进经验共享
辅导员较难意识到存在于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对容易的是从他人的工作实践中观察到实践性知识。因此,工有必要形成一个辅导员共同体,彼此展开分工合作与相互学习。这种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在作情景中观察辅导员如何处理实际事物,如何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识别关于如何做的实践性知识;二是交流,辅导员的个人智慧在交流分享中转化为集体智慧,提供类型情境中处事原则的范本。
(三)实施行动研究,加强实践反思
行动研究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边研究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目标指向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合作探讨、自我反省等多种方法。辅导员需转变角色意识,承担工作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以自己的日常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问题处理中寻找课题,并借助实际工作开展研究,从而加强对工作经验与技巧的理解、掌握和整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1(4).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陆韵(1986-),女,浙江湖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辅导员 实践性知识 表征 生成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州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QG151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6-01
随着大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日益精细与复杂,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其岗位的不可替代性逐渐增强,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必备前提,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以外,关于特定工作情境之下高度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即实践性知识,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决策与行为。学会识别与感知此类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并有意识地促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高校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表征
实践性知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教师实践过程的研究之中,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在工作场景中作出决策。这类知识涵盖了学科理论知识和管理教学技能以及关于自我和工作对象乃至教育环境的认识,被称为实践者所发现和洞察的自身实践与经验中的“意蕴”。辅导员实践性知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具有“实践感”和“行动性”的知识。辅导员与教师在身份特征和岗位职责方面均有所重叠,因此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共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实践性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凝结,带有明显的个人化标签,由个人信念与价值观念统领,产生于实践者亲历的工作场景,最终有利于实践者自身实际处事能力的提升;其次,实践性知识是情景化的知识,越是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越是能够催生关于如何选择、如何行动的知识,且能够被有效运用与类似情境中;最后,实践性知识具有隐匿性,它源于实践者的感悟与反思,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这是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呈现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特点。
鉴于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身份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结合辅导员岗位所需必备能力的划分,可将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特殊表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识别。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学会敏锐观察学生的言行,辨别学生意识形态的偏差,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辅导员必备的实践知识。第二,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辅导员工作情境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特征,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控制突发局面。第三,对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辅导员具备管理者角色,需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技巧,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第四,与其他教职人员的协作技巧。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需要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其他教辅人员的合力,因此,与工作环境中教职员人的沟通协作方法,也是辅导员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
二、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形成于个人工作场景之中,离不开个人的教育理念、工作经验和生活背景,因此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需要辅导员立足行动,善于发现与总结规律,将习惯性、无意识的行为策略加以澄清,具体策略包含以下方面:
(一)借助工作手记,积累经验心得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容易在忙碌工作结束之后被遗忘和忽略,因此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辅导员对自我经验的回顾与反思。工作手记是将日常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以及处理成效加以记录的方法,便于辅导员将行动过程转化为文字资料加以留存和分析。同时,完成工作手记的过程,也是再现工作场景和自身行动的过程,能够有效帮助辅导员积累工作经验。
(二)开展互助合作,促进经验共享
辅导员较难意识到存在于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对容易的是从他人的工作实践中观察到实践性知识。因此,工有必要形成一个辅导员共同体,彼此展开分工合作与相互学习。这种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在作情景中观察辅导员如何处理实际事物,如何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识别关于如何做的实践性知识;二是交流,辅导员的个人智慧在交流分享中转化为集体智慧,提供类型情境中处事原则的范本。
(三)实施行动研究,加强实践反思
行动研究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边研究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目标指向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合作探讨、自我反省等多种方法。辅导员需转变角色意识,承担工作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以自己的日常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问题处理中寻找课题,并借助实际工作开展研究,从而加强对工作经验与技巧的理解、掌握和整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1(4).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陆韵(1986-),女,浙江湖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