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章阅读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语句,包括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 传达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语句,暗示作者感情或思想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起总领、总结或过渡作用的语句, 标志文章转折或突破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使用了修辞、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等。那么,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呢?
1.比喻句
【例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命题材料:张绪佑《吟风》)
【方法点拨】选择比喻句进行考查是句子含义题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比喻句的本体,然后就本体进行作答。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2.指代句
【例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命题材料:张炜《歌德之勺》)
【方法点拨】考查的句子中含有某种指代性或称代性词语。解答这种题型首先要确定此句出自何处,进而明确答题区域,一般情况下,答题区域在此句的前面,常常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作答。但是对于过渡性质的句子而言,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在下文中。
3.转承句
【例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命题材料: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
【方法点拨】考查句子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而前后分句在意义上又有转承关系。解答此类题时,必须对转承词语前后的句子逐一分析,分别指出其含义,因而答案也包含两点。
4.结论句
【例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命题材料: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方法点拨】命题者在文本中找出一句结论性的语句让答题者分析。对这种句子含义的理解,考生往往需要从之所以能得出这句结论的各种原因角度去进行探讨,找到了原因,也就理解了该句话的真正意义与作用。
5.矛盾句
【例题】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它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命题材料:[美]刘易斯•托马斯《河的第三条岸》)
【方法点拨】命题者在设题时,通常给考生呈现出两个在逻辑上看似相互冲突的句子,让考生进行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时,应注意先分析两个句子,先弄清楚两个句子或两种说法看似矛盾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分别依据各自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各自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则要对看似矛盾的两层意思分别作一解释。因此,这种题的答案也是两点。
6.情感句
【例题】“这首诗里,实在交织者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命题材料:张秀亚《我爱水》)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包含一定情感(表达作者情感或表达文中人物情感)的句子,让考生理解分析,这种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总是跟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因此,对这种句子的解读,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具有良好的检测功能。解答此类题,要遵循“注意整体把握文意,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解说”的原则,先归结出了文章的主旨,再以该句的解读作为实例进行印证。
7.总括句
【例题】第一段说“感受”的“含義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命题材料:朱光潜《谈静》)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带有总括意义的句子,要求考生回答其涵盖的内容。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锁定答题的相关区域,从它的上下文中寻找对总括句所涉及概念的解说,再提取信息,总结归纳。
8.主旨句
【例题】第⑥段中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者,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命题材料:《灯笼红》)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求考生理解分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了解该句话的背景,揣摩该话语中“关键词”(一般为具有哲理色彩的语段中经常使用的“生命”“命运”“顽强”等词语)包含的情感倾向,进而确定文章的主旨。
9.描写句
【例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好像这清冷的阳光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命题材料:《阳关古道苍凉美》)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使用了描写手法的句子,要求考生理解分析,命题者尤为喜欢关注其中包含有冷暖、阴晴、色彩意味的句子。解答此类题型,要抓住作者在描写对象前面所使用的修饰语,结合文章主旨,在上下文中寻找有关有效信息,对修饰语进行认真理解分析即可。
当然,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出更多类型。但应知道,无论解答何种句子含义题型,只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就一定可以归结出更多的方法来。
【作者简介】
孟晓东,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区首批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中、高考命题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任占华
1.比喻句
【例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命题材料:张绪佑《吟风》)
【方法点拨】选择比喻句进行考查是句子含义题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比喻句的本体,然后就本体进行作答。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2.指代句
【例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命题材料:张炜《歌德之勺》)
【方法点拨】考查的句子中含有某种指代性或称代性词语。解答这种题型首先要确定此句出自何处,进而明确答题区域,一般情况下,答题区域在此句的前面,常常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作答。但是对于过渡性质的句子而言,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在下文中。
3.转承句
【例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命题材料: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
【方法点拨】考查句子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而前后分句在意义上又有转承关系。解答此类题时,必须对转承词语前后的句子逐一分析,分别指出其含义,因而答案也包含两点。
4.结论句
【例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命题材料: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方法点拨】命题者在文本中找出一句结论性的语句让答题者分析。对这种句子含义的理解,考生往往需要从之所以能得出这句结论的各种原因角度去进行探讨,找到了原因,也就理解了该句话的真正意义与作用。
5.矛盾句
【例题】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它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命题材料:[美]刘易斯•托马斯《河的第三条岸》)
【方法点拨】命题者在设题时,通常给考生呈现出两个在逻辑上看似相互冲突的句子,让考生进行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时,应注意先分析两个句子,先弄清楚两个句子或两种说法看似矛盾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分别依据各自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各自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则要对看似矛盾的两层意思分别作一解释。因此,这种题的答案也是两点。
6.情感句
【例题】“这首诗里,实在交织者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命题材料:张秀亚《我爱水》)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包含一定情感(表达作者情感或表达文中人物情感)的句子,让考生理解分析,这种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总是跟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因此,对这种句子的解读,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具有良好的检测功能。解答此类题,要遵循“注意整体把握文意,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解说”的原则,先归结出了文章的主旨,再以该句的解读作为实例进行印证。
7.总括句
【例题】第一段说“感受”的“含義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命题材料:朱光潜《谈静》)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带有总括意义的句子,要求考生回答其涵盖的内容。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锁定答题的相关区域,从它的上下文中寻找对总括句所涉及概念的解说,再提取信息,总结归纳。
8.主旨句
【例题】第⑥段中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者,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命题材料:《灯笼红》)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求考生理解分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了解该句话的背景,揣摩该话语中“关键词”(一般为具有哲理色彩的语段中经常使用的“生命”“命运”“顽强”等词语)包含的情感倾向,进而确定文章的主旨。
9.描写句
【例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好像这清冷的阳光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命题材料:《阳关古道苍凉美》)
【方法点拨】命题者选取使用了描写手法的句子,要求考生理解分析,命题者尤为喜欢关注其中包含有冷暖、阴晴、色彩意味的句子。解答此类题型,要抓住作者在描写对象前面所使用的修饰语,结合文章主旨,在上下文中寻找有关有效信息,对修饰语进行认真理解分析即可。
当然,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出更多类型。但应知道,无论解答何种句子含义题型,只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就一定可以归结出更多的方法来。
【作者简介】
孟晓东,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区首批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中、高考命题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任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