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对于经济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为突出。商业银行具有筹募资金、引导资金流通、调节资金运转效率、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但是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高度的风险性,最为特殊的就是银行信用风险,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也加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多发性和严重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健康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被放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策略展开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一、信用风险的基本概述
1.基本含义。信用风险的含义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它的定义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信用风险被定义为借款人未能如约归还借款,这样给银行造成了资金回笼和周转的风险,影响了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这叫做狭义的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信贷业务领域。广义的信用风险泛指一切的客户违约造成的其他一系列风险的出现。这种广义的信用风险还包括客户自身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资产状况等因素的变化给银行造成的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2.形成因素。
1.自身因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实现盈利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水平也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以及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管理机制也遵循了安全性、盈利性、稳定性、流通性的原则对信贷业务进行了管理和约束。特别是对信贷管理的权限以及信贷资金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审核,信贷风险工作的权限划分,信贷批准过程的等级划分逐级审核报批,信贷岗位的责任制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信用风险的提高,如信贷岗位前台后台缺乏制约,管理不清;决策管理层对债务人考查不足盲目放款;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监测能力低下;信贷业务办理电子化水平落后等都会影响信贷风险的管控。(2)、商业银行信息不流通。商业银行信息不流通指的是在信贷活动中交易各方不清楚彼此的信息或者不能及时的了解全面的信息。这种情况就会造成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不知晓对方信息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决定,影响信贷效率进而提高了信贷风险。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造成经济诈骗、不能如约履行合同的问题发生。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2.外界因素。(1)、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是检验银行信用管理机制的重要平台,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考量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是否有效。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市场不发达,这就导致银行信用管理机制的部分内容无法得到应用,不能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无法在这一环境下实际操作进行经验的积累,这样很难有效地管控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2)法制建设不健全。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与法制建设也有关系。信用风险的管控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比较缓慢,相关信用领域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对违约的制裁和管理,这种法治环境下也造成了信用风险的高度不稳定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表现在工作人员信用风险防范认知的薄弱,缺乏风险防范的理念。基层工作人员有可能会为了完成上级指定的工作指标,片面的追求业务的数量而忽略了业务的质量。如果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认知就会降低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工作人员的考核简单的根据业务的体量为指标,缺乏对业务质量的考量就会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对业务体量的片面追求。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的发展就会处于愈加危险的境地。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还表现在业务处理环节上,虽然制定了严格的审查批示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横向的沟通和约束,很容易造成盲目决策。
2.降低信用风险手段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某些风险防范机制并没有针对性。信用风险防范工具太过单一,不利于风险的缓解和分散。另外,商业银行在抵质押品的认定,后续抵质押品的市场考察,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这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信用风险的等级,进而影响到债务人的信用等级。总之信用风险防范工具的缺乏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管控的不稳定性。
3.专业人才建设不足。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更需要银行实务操作的经验。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毕业于金融专业,可以胜任简单的业务操作。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业务经验会在工作中很难处理问题较为复杂的信贷业务。在处理具有高风险的业务时不能充分的判断审核业务当事人,盲目放款就增加了信用的风险性。因此,银行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操经验的人才,降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防范理念,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认知。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工作环节的风险管控力度,同时也要监督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降低风险。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加强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实现横向的监督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确保业务在高度安全的情况下完成,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2.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法律可以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国应该加快金融领域法制的建设,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提供基本的法制保障,逐步地完善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条例,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防范机制。只有应用法律才能有效的抵制违约诈骗行为,在根本上净化银行信贷领域环境,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流通的安全。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設应该细化,具有针对性,例如将银行客户信用资质考核纳入法律监管领域,司法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信违约黑名单,建立不良客户的监管以及强制执行机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消除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保证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3.重视内部信用制度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制度相对落后,管理手段不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向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借鉴经验,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重视内部信用制度的创新。西方国家特别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创新,比如内部转移定价系统的内部交易信用制度,以风险利润为中心的内部委托代理信用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尝试推行这一理念,积极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内部信用制度和文化,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建立公平安全的社会经济环境,商业银行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内部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这样通过内部外部的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西部金融,2012,06:80-82+86.
[2]杜晓梅,李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29:29+28.
[3]朱映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4:80-85.
[4]李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09:61-62+60.
[5]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沈永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13,09:39-40.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被放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策略展开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一、信用风险的基本概述
1.基本含义。信用风险的含义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它的定义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信用风险被定义为借款人未能如约归还借款,这样给银行造成了资金回笼和周转的风险,影响了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这叫做狭义的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信贷业务领域。广义的信用风险泛指一切的客户违约造成的其他一系列风险的出现。这种广义的信用风险还包括客户自身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资产状况等因素的变化给银行造成的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2.形成因素。
1.自身因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实现盈利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水平也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以及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管理机制也遵循了安全性、盈利性、稳定性、流通性的原则对信贷业务进行了管理和约束。特别是对信贷管理的权限以及信贷资金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审核,信贷风险工作的权限划分,信贷批准过程的等级划分逐级审核报批,信贷岗位的责任制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信用风险的提高,如信贷岗位前台后台缺乏制约,管理不清;决策管理层对债务人考查不足盲目放款;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监测能力低下;信贷业务办理电子化水平落后等都会影响信贷风险的管控。(2)、商业银行信息不流通。商业银行信息不流通指的是在信贷活动中交易各方不清楚彼此的信息或者不能及时的了解全面的信息。这种情况就会造成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不知晓对方信息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决定,影响信贷效率进而提高了信贷风险。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造成经济诈骗、不能如约履行合同的问题发生。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2.外界因素。(1)、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是检验银行信用管理机制的重要平台,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考量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是否有效。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市场不发达,这就导致银行信用管理机制的部分内容无法得到应用,不能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无法在这一环境下实际操作进行经验的积累,这样很难有效地管控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2)法制建设不健全。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与法制建设也有关系。信用风险的管控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比较缓慢,相关信用领域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对违约的制裁和管理,这种法治环境下也造成了信用风险的高度不稳定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表现在工作人员信用风险防范认知的薄弱,缺乏风险防范的理念。基层工作人员有可能会为了完成上级指定的工作指标,片面的追求业务的数量而忽略了业务的质量。如果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认知就会降低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工作人员的考核简单的根据业务的体量为指标,缺乏对业务质量的考量就会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对业务体量的片面追求。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的发展就会处于愈加危险的境地。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还表现在业务处理环节上,虽然制定了严格的审查批示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横向的沟通和约束,很容易造成盲目决策。
2.降低信用风险手段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某些风险防范机制并没有针对性。信用风险防范工具太过单一,不利于风险的缓解和分散。另外,商业银行在抵质押品的认定,后续抵质押品的市场考察,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这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信用风险的等级,进而影响到债务人的信用等级。总之信用风险防范工具的缺乏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管控的不稳定性。
3.专业人才建设不足。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更需要银行实务操作的经验。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毕业于金融专业,可以胜任简单的业务操作。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业务经验会在工作中很难处理问题较为复杂的信贷业务。在处理具有高风险的业务时不能充分的判断审核业务当事人,盲目放款就增加了信用的风险性。因此,银行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操经验的人才,降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防范理念,树立正确的信用风险认知。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工作环节的风险管控力度,同时也要监督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降低风险。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加强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实现横向的监督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确保业务在高度安全的情况下完成,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2.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法律可以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国应该加快金融领域法制的建设,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提供基本的法制保障,逐步地完善信用风险监管的法律条例,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防范机制。只有应用法律才能有效的抵制违约诈骗行为,在根本上净化银行信贷领域环境,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流通的安全。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設应该细化,具有针对性,例如将银行客户信用资质考核纳入法律监管领域,司法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信违约黑名单,建立不良客户的监管以及强制执行机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消除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保证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3.重视内部信用制度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制度相对落后,管理手段不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向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借鉴经验,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重视内部信用制度的创新。西方国家特别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创新,比如内部转移定价系统的内部交易信用制度,以风险利润为中心的内部委托代理信用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尝试推行这一理念,积极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内部信用制度和文化,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建立公平安全的社会经济环境,商业银行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内部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这样通过内部外部的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西部金融,2012,06:80-82+86.
[2]杜晓梅,李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29:29+28.
[3]朱映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4:80-85.
[4]李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09:61-62+60.
[5]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沈永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13,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