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及其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托,研究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并结合电影《老炮儿》中的部分对白及其英译本,探析影视字幕英译工作者运用“三维转换”的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适应”,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品,从而实现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生态平衡的过程。
【关键词】:生态翻译;整合适应选择度; 《老炮儿》
一、生态翻译学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
21世纪初,胡庚申提出翻译适应选择学说,开生态翻译学之先河。随后,其著作《翻译适应选择论》于2004年出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释。
该理论聚焦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 :(1)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2)翻译原则—— 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3)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 、交际维、文化维)转换;(4)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
(二)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首现于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一文。不同于“语境”、“文化语境”等概念,它吸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观点,跳出文化学的视角和单纯的文本分析手段,将视野放宽到原文、原语和译语所组呈现的世界。[1]
影视字幕英译的特点决定了原文本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也意味着译者必须多维度“适应”这些特点,进而优化“选择”译品。影视字幕的英译过程即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国外文化,原语,目标语,读者等翻译生态环境并“选择”翻译方法,最终得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的过程。
二、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
影视文化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一部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宣传手段,身兼文化交流载体的重任,在帮助观众进行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要起到搭建文化沟通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推广各国风土人情和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因此翻译质量高低对文化思想的传播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钱绍昌呼吁翻译界提起重视,关注影视字幕英译的研究和发展。[2]此后,这一领域在翻译界开始受到关注,但字幕英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在中国知网全文搜索中键入“电影字幕翻译”,检索到的相关结果为2287条,粗略浏览后统计,其中涉及华语电影英译的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且多数研究是在电影语言特点等微观层面展开的,角度过于单一,系统尚不健全。
电影字幕一般对白偏多,口语化特征明显,要求译文在口型,画面以及时间上与原作相对应,因此,句子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且句子长度,句式复杂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空间上,字幕受屏幕大小和字体大小的影响。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下方,而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顾及这一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转换用词或者进行必要的增减;时间上,电影字幕很大程度上受电影对白声音和电影画面的限制,为满足画面美感和观众阅读理解的需求,字幕长度要与演员口型动作时长保持大致同步,时间上要注意把控。
三、电影《老炮儿》字幕英译“整合适应选择度”分析
影视字幕英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文化全球化、原语、目的语、读者等翻译生态环境与优化“选择”翻译方法,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译品的过程。[3] 其中,译者的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实际上是根据电影字幕的画面要求、时间空间限制、社会背景等因素对译文进行选择取舍的过程。 而译者的“选择”主要是指译者通过对翻译方法进行“选择”,进而决定影视字幕英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选择”,最后做出对最终译本的“选择”。
电影《老炮儿》上映于2015年12月,由管虎执导,冯小刚、张涵予、许晴等倾情演绎,讲叙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一群老哥们,如今被时代抛弃的辛酸。影片中交织着兄弟情、親情和爱情。上映后好评不断,被评为2015年度最受欢迎国产片。该片不仅剧情真实感人,演员表演到位,字幕英译也十分出色,以下选取几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整合适应选择度”的分析。
(一)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译者在语言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形式上进行的转换。 对于电影字幕的翻译,译者需兼顾原语的句式结构和字幕翻译生态环境,注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素。
例1悄么声儿,一会儿您慢慢溜
Lay low for now and slip out later
“悄么声儿”是老北京的方言,意为“悄悄地”,在此翻译为“lay out”(低调),虽丧失了方言的韵味,但基本传达了其内涵。此句的翻译,译者选择译语与原字幕保持形式上一致,结构上对仗,措辞也基本没有太大出入,可见译者在翻译时优先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二)文化维适应选择性转换
文化维适应选择性转换侧重原语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字幕译文要保留一定的原文风格,但又要与本土语境相联系,否则会使观众理解脱节,分散过多的注意力。
例2 去去里边儿的晦气
Forget all this depressing stuff
“晦气”是中国传统思维中一种迷信的说法,英文中找不到与之等值的词汇,故译者找到一个相近的表达“depressing stuff”进行文化维的转换,使得译文更亲近观众。
(三)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目的是评判翻译成功与否的首要依据。交际翻译要求源语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旨在为读者清除交流障碍,使读者付出最小努力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当信息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4]
例3他一雏儿
He’s still young
此句中“雏儿”也是地方特色浓厚的表达,意思是“年轻人”,为衔接上下文同时使观众更直观的了解北京方言的特殊用法及意义,准确传达信息,译者以交际维度为准则,脱下方言这层外衣,目的在于帮助观众把握影片的情节。
结语
生态翻译学对译品的评判标准称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品也就是翻译质量最高的译品。一般情况下,译品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那么它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就越高。[5]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老炮儿》中部分台词,例证了三维转换法对于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作用,同时说明了生态翻译学对于优化翻译质量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初探翻译适应选择论[Z].香港:国籍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 2001.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1):61-65.
[3]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生态翻译;整合适应选择度; 《老炮儿》
一、生态翻译学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
21世纪初,胡庚申提出翻译适应选择学说,开生态翻译学之先河。随后,其著作《翻译适应选择论》于2004年出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释。
该理论聚焦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 :(1)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2)翻译原则—— 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3)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 、交际维、文化维)转换;(4)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
(二)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首现于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一文。不同于“语境”、“文化语境”等概念,它吸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观点,跳出文化学的视角和单纯的文本分析手段,将视野放宽到原文、原语和译语所组呈现的世界。[1]
影视字幕英译的特点决定了原文本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也意味着译者必须多维度“适应”这些特点,进而优化“选择”译品。影视字幕的英译过程即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国外文化,原语,目标语,读者等翻译生态环境并“选择”翻译方法,最终得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的过程。
二、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
影视文化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一部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宣传手段,身兼文化交流载体的重任,在帮助观众进行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要起到搭建文化沟通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推广各国风土人情和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因此翻译质量高低对文化思想的传播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钱绍昌呼吁翻译界提起重视,关注影视字幕英译的研究和发展。[2]此后,这一领域在翻译界开始受到关注,但字幕英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在中国知网全文搜索中键入“电影字幕翻译”,检索到的相关结果为2287条,粗略浏览后统计,其中涉及华语电影英译的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且多数研究是在电影语言特点等微观层面展开的,角度过于单一,系统尚不健全。
电影字幕一般对白偏多,口语化特征明显,要求译文在口型,画面以及时间上与原作相对应,因此,句子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且句子长度,句式复杂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空间上,字幕受屏幕大小和字体大小的影响。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下方,而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顾及这一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转换用词或者进行必要的增减;时间上,电影字幕很大程度上受电影对白声音和电影画面的限制,为满足画面美感和观众阅读理解的需求,字幕长度要与演员口型动作时长保持大致同步,时间上要注意把控。
三、电影《老炮儿》字幕英译“整合适应选择度”分析
影视字幕英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文化全球化、原语、目的语、读者等翻译生态环境与优化“选择”翻译方法,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译品的过程。[3] 其中,译者的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实际上是根据电影字幕的画面要求、时间空间限制、社会背景等因素对译文进行选择取舍的过程。 而译者的“选择”主要是指译者通过对翻译方法进行“选择”,进而决定影视字幕英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选择”,最后做出对最终译本的“选择”。
电影《老炮儿》上映于2015年12月,由管虎执导,冯小刚、张涵予、许晴等倾情演绎,讲叙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一群老哥们,如今被时代抛弃的辛酸。影片中交织着兄弟情、親情和爱情。上映后好评不断,被评为2015年度最受欢迎国产片。该片不仅剧情真实感人,演员表演到位,字幕英译也十分出色,以下选取几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整合适应选择度”的分析。
(一)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译者在语言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形式上进行的转换。 对于电影字幕的翻译,译者需兼顾原语的句式结构和字幕翻译生态环境,注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素。
例1悄么声儿,一会儿您慢慢溜
Lay low for now and slip out later
“悄么声儿”是老北京的方言,意为“悄悄地”,在此翻译为“lay out”(低调),虽丧失了方言的韵味,但基本传达了其内涵。此句的翻译,译者选择译语与原字幕保持形式上一致,结构上对仗,措辞也基本没有太大出入,可见译者在翻译时优先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二)文化维适应选择性转换
文化维适应选择性转换侧重原语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字幕译文要保留一定的原文风格,但又要与本土语境相联系,否则会使观众理解脱节,分散过多的注意力。
例2 去去里边儿的晦气
Forget all this depressing stuff
“晦气”是中国传统思维中一种迷信的说法,英文中找不到与之等值的词汇,故译者找到一个相近的表达“depressing stuff”进行文化维的转换,使得译文更亲近观众。
(三)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目的是评判翻译成功与否的首要依据。交际翻译要求源语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旨在为读者清除交流障碍,使读者付出最小努力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当信息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4]
例3他一雏儿
He’s still young
此句中“雏儿”也是地方特色浓厚的表达,意思是“年轻人”,为衔接上下文同时使观众更直观的了解北京方言的特殊用法及意义,准确传达信息,译者以交际维度为准则,脱下方言这层外衣,目的在于帮助观众把握影片的情节。
结语
生态翻译学对译品的评判标准称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品也就是翻译质量最高的译品。一般情况下,译品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那么它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就越高。[5]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老炮儿》中部分台词,例证了三维转换法对于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作用,同时说明了生态翻译学对于优化翻译质量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初探翻译适应选择论[Z].香港:国籍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 2001.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1):61-65.
[3]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