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治疗近视行飞秒激光与角膜刀制瓣术后视觉效果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与角膜刀制瓣两种方式的术后屈光度、视力、波前像差进行Meta分析.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另检索百度文库、Google学术搜索网页及ASCRS资源库.检索时间(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4日),检索语种为中、英文,手工检索1篇韩语文献.纳入LASIK行飞秒激光与角膜刀两种制瓣方式治疗近视的对照试验,依据Cocho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实验,文献的质量评估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连续性变量应用加权均数差(WMD) (95%CI)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 (95%CI).结果 共纳入1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按Jadad量表评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制瓣方式分别于术后1、3个月屈光度≤±0.50D眼例数飞秒激光组稍高于角膜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9,95%CI (0.61,2.73),P =0.50,P>0.05]、[MD=1.28,95%CI (0.72,2.28),P=0.41,P>0.05];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高于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4,95%CI (0.03,0.06),P<0.01]、[MD=0.03,95%CI (0.00,0.05),P=0.03,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SCVA)眼例数飞秒激光组高于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0,95%CI (1.34,2.15),P<0.01];术后3、6个月总高阶像差飞秒激光组低于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1,95%CI(-0.17,-0.04),P=0.0008,P<0.05]、[MD=-0.08,95%CI(-0.13,-0.03),P =0.002],术后3个月球差飞秒激光组低于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5,95% CI(-0.09,-0.00),P=0.04],术后3、6个月慧差飞秒激光组低于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4,95% CI(-0.08,-0.01),P=0.01,P<0.05]、[MD=-0.08,95%CI(-0.14,-0.01),P =0.02].结论 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患者视觉效果稍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组。

其他文献
患者男,43岁.患者述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在3月前其冠状沟处曾有一处绿豆大小的破溃面,无疼痛感,一周后自愈,未予重视.2月前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并在外院眼科诊治,查空腹血糖值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提示,双眼葡萄膜炎,头颅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双眼视神经炎,给予麦普宁、地塞米松等药物输液治疗,症状无改善.既往史:患者平日体健,无重要疾病史,有不洁性行为史.体检:一般情况好,皮肤、心肺腹
期刊
目的 分析近5年青光眼住院病人的类型,年龄、性别分布.了解近年来青光眼住院病人构成比例,为青光眼的预防、临床治疗以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住院的青光眼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光眼入院病人共2 744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占58.67%,男女比率为1:1.45.其中POAG占15.38%,男女比率为1:0.41,平均年龄,男性为(54.0±16.0)
目的 应用Pentacam术后追踪测量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中央和周边部与角膜内皮和自然晶体之间的距离,倾斜度、偏心值以及前房深度的变化,评价其在前房的位置.方法 收集自2006年1月以来接受虹膜夹型人晶状体植入术的22例33只眼.术后6个月全部患者行Pentacam检查,测量VRSM50和VRSM60两组不同类型虹膜夹型PIOL中央和周边部与角膜内皮和自然晶体之间的距离,并测量
目的 对比3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人工晶体对兔眼晶状体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48只随机分成A、B、C、D4个组,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在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人工晶体.A组植入三片式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材料、光学部边缘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B组植入三片式硅胶(Silicon)材料、光学部边缘也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c组植入丙烯酸酯(Acrylic)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设计的人工晶体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有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至少5年以上术眼的视力、视功能、角膜内皮计数、并发症等结果,评价该治疗方法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200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随访超过5年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0例18只眼,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调节幅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UC
目的 对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进行性限制性斜视病例进行临床总结,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对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3例进行性限制性斜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发病年龄1个月至3岁;进展时间1个月至2年.上斜、下斜、内下斜各2例,分别占15.4% (2/13);外斜及外上斜各3例,分别占23.1% (3/
患者 男性 25岁.因双眼红痛发热伴皮疹1d,于2002年9月19日入我院.既往曾服用片仔癀药过敏.入院前1天曾因患双眼急性结膜炎就诊于当地卫生所,服用安乃近.今天上午出现面部散在皮疹,无皮肤瘙痒,无畏冷,无呼吸困难,昏迷等.于下午出现面部大量皮疹,播散至胸部及四肢,无皮肤出血点,就诊于当地卫生院.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estenbaum术式治疗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就诊的40例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INS)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不同的手术设计并予以治疗.手术设计时综合考虑患者双眼视的状态、注视眼、视力是否平衡、斜视度、代偿头位、休止眼位与集合阻滞,在此基础上进行矫正.结果 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头位:32
目的 探讨Q值引导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2年1~6月在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Q值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72只眼)患者接受S
目的 研究分析注视不同距离时使用梯度法测量AC/A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方法 运用重复测量方法,使用综合验光仪对受试者主觉验光,全矫状态下,通过三棱镜分离加交替遮盖法分别测量受检者注视5 m处,无调节刺激及有调节刺激(-1.50 D,-2.00 D,-2.50 D)和注视33 cm处无正镜附加及有正镜附加(+1.50 D,+2.00 D,+2.50 D)时的眼位.使用开放视野式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测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