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代谢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病理演变的关系.方法 雌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10、20、30 Gy单次照射组各20只,于照射后2及4周、2及6个月(各5只)Y迷宫法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定量分析照射后2及4周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氮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的参数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照射
【机 构】
:
317000,台州,浙江省台州医院放疗科,317000,台州,浙江省台州医院放疗科,317000,台州,浙江省台州医院放疗科,317000,台州,浙江省台州医院放疗科,中国科学院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代谢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病理演变的关系.方法 雌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10、20、30 Gy单次照射组各20只,于照射后2及4周、2及6个月(各5只)Y迷宫法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定量分析照射后2及4周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氮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的参数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照射后2及4周、2及6个月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下降.照射剂量越大,学习记忆力下降越明显.10 Gv照射组2及4周NAA/Cr与Cho/Cr比值低于对照组(t=2.345、2.578与2.503、3.025,P<0.05),20 Gy照射组(t=5.755、4.700与4.606、4.658,P<0.01),30 Gy照射组(t=10.956、6.766与9.571、6.377,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照射后4周海马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毛细血管内皮水肿及髓鞘板层解离.结论 1H-MRS能无创性动态监测放射性脑损伤海马区生化代谢改变,对早期海马异常的检测比MRI更敏感,1H-MRS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2009年12月3-5日,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崔新生同志、学术会务部黄莉同志、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陈锐副巡视员,以及放射卫生处杨霞处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目的 观察非清髓性低剂量全身照射的临床效果和急性毒副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2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含有全身照射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2 Gy,一次完成;受者原发病不同,受者机体状态、年龄、脏器功能以及供受者HAL相合情况等不同,使用的化疗方案也有不同,包括氟达拉宾、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马法兰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霉素、霉酚酸酯.
内蒙古自治区放射治疗机应用较全国其他省区晚,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拥有远距离放射治疗机22台(不包括X射线深部治疗机和后装治疗机).其中,加速器18台,60Co治疗机4台。
为了解职业性小剂量外照射对射线工作者的细胞遗传学影响,评价职业辐射损伤,对268例门诊接检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了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肝损伤的生化指标、CT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半肝放疗10、15和20 Gy组,放疗后3个月内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放疗后第3个月观察肝脏CT影像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20 Gy组死亡3只,余组无死亡;10和15 Gy组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于放疗后1个月起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放疗后下降,纤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冠心病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其检查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CT血管造影(CTA)作为无创检查方法的一种,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得到重视。
为了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补充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笔者对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3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行补充放射治疗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目的 通过对不同部位直接摄影(DR)检查的医学数字成像和传输(DICOM)文件信息中的患者剂量信息的统计,调查不同投照部位DR摄片的照射剂量分布范围,分析影响DR检查照射剂量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4月5160次DR摄片,包括胸部、胸椎及腰椎正、侧位、腹部前后位及骨盆正位.应用软件自动提取每例患者检查中DICOM信息文件中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并结合照射野的范围,
2008年5月4至8日,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协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5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青年学术交流会议",在西安市隆重召开.这是继2003年9月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4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以来的又一次盛会。
目的 研究低剂量照射(6 cGy)的骨髓细胞悬液,离心后得到的上层相(简称条件液)对正常或辐射损伤细胞能否产生刺激性辐射旁效应,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条件液与受0、2或5 Gy照射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混合培养,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培养介质中O2-的浓度,以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c-fos的蛋白表达.结果 受大剂量照射的细胞与条件液共培养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