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世十年。“龙永图”三个字不用冠以任何的名号,仿佛已经与“中国入世”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初遇”谈判:
李岚清说我们需要能用英语吵架的人
龙永图参与到入世谈判缘于偶然一次英文翻译的“客串”。
中国最初复关谈判是在很小范围内进行的,当时外经贸部有一个人数很少的班子在接触洽谈,社会上知道复关谈判这件事情的人很少。
1991年,龙永图主管联合国开发署对中国的援助。当时联合国开发署的署长访问中国,他是得克萨斯州人,口音很重,这位署长连见了几位中国高层领导,都因为在场翻译听不懂他的英文,搞得乱七八糟。
当时,联合国开发署驻中国代表非常着急,因为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会见者是李岚清,主管整个对外经济贸易。
情急之下,这位联合国驻中国的代表找到了龙永图。“他有天晚上请我吃饭,说有一件事情想麻烦你一下。翻译听不懂我们署长的口音,或者听得一知半解,明天与李岚清先生的会见至关重要,你能不能委屈一下?来给我们当一次翻译?”龙永图回忆当时的情形。
龙永图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且由于他的翻译使得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之后与李岚清那次简短的对话,龙永图仍旧历历在目,也就是这几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会谈后,李岚清没有多说话,只问了一句,“你英文很好,我怎么不认识你?”
龙永图回答说:“我在联合国工作过,刚回来。”
没过多长时间,上级通知龙永图到党校学习,也有消息传出,他的工作要变动,可能要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
“我当时根本不太了解复关谈判,但是在党校的三个月,我把《关贸总协定》英文版所有协议读了一遍。对关贸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法律文件有了一些了解。”龙永图说这与自己当时的工作是不太沾边的事。
三个月的时间,通读了两三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龙永图对复关谈判有了一个懵懂的认识,带着这一认识,他踏上了一走就是十年的“谈判征程”。
现在回想起来,龙永图说:“当时选中我参与谈判,主要是需要一批英文比较好的人。李岚清当时讲过,我们需要一些能够用英文跟人吵架的人,因为当时的斗争是很尖锐的。”
谈判十年:
“入世的核心利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
从党校出来,龙永图即被任命为当时外交贸易部国际司司长,1992年1月份就开始参加谈判。
直到2001年12月,十年的艰辛、波折、误解、委屈以及成功,有些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些置身谈判之外的人或许永远不能感受。
入世之后,很多记者一直喜欢问一个问题:“龙永图,什么力量支持你把十几年的谈判支撑下来?”龙永图的回答是:“扔掉观察员的帽子。”
第一次带队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龙永图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我们和几个小国家的官员一起坐在最后面,当时会场有两层,到了最后面都是黑漆漆,很寒碜。”讲话也要等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讲完话后,主席再三问,还有哪位成员要讲话?所有成员都不讲了,然后才是观察员讲话。
入世的第二个核心利益,在龙永图看来,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美国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问题,这相当于是拆除了一顆定时炸弹”。
一到年审,什么“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全都会出来,当时,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最具破坏力的障碍,也是对中国最大的贸易不公平。龙永图回忆:“当时一位高层领导多次问我,龙永图,你给我讲讲,入世后,美国最惠国待遇一年一审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于是他把这个问题带回谈判桌,要求美国承诺中国入世以后去掉年审。“美国人一听就火了,说年审是美国国会的事儿,除非国会决定修改国内法,如果以这个为谈判前提,那就没法开会了。”龙永图说,大家都知道,1999年是中美关系最波折的一年,也是入世谈判关键性的一年。当年5月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谈判终止。
五个月之后,克林顿总统要求恢复谈判时,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解决中国的最惠国问题;二是取消一般性保障条款;三是扩大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克林顿当时回答得很巧妙,中国一旦入世,美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来推动美国国会解决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对其他两条也做出了某种承诺。
1999年11月恢复谈判,“美国政府后来确实履行了它的承诺,中国入世没几个月,国会顺利通过修改国内法,把我们从年审单子里拿了出来。”龙永图分析,“所以说,第二个核心利益,就是改善了中美关系,中美稳定,中国的外部环境就乱不到哪儿去。这就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第三个核心利益,“就是用加入世贸这样一个大措施来推动国内改革。”龙永图回忆朱镕基总理当时对他讲的一句话:“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一点儿外力是比较难的,希望中国入世能够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增加一点动力。”
事实上,入世十年来,入世带来的新观念也被举一反三地运用到了其他国内改革之中。他举了几个例子:民营企业要求国民待遇,政府被要求的“透明度”,以及“双赢”的外交政策都是世贸原则“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了中国。
2001年12月,中国入世成功,经过十年谈判的锤炼,“开放、共赢”的理念已经融入龙永图的血液。
入世十年:
协议中的承诺应该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回首入世走过的这十年,龙永图说:“有些人觉得当年入世开放好像吃了亏,这完全是种误解。开放不是为别人而开放,是为我们国家自己的利益而开放。认为开放是单方面的让步是不对的,开放不是让步,是一种进步,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改革开放,越开放这个国家就越安全,越开放就越发展,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观念。”
2010年4月卸去了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一职的龙永图的观念里,没有“退休”一词。
他说:“我是愿意一辈子宣传改革开放,以及共赢理念的一个人,谈判中是这样,博鳌亚洲论坛也一直如此,以后我更希望它们一直扩展开去,深入人心。” 摘自《经济观察报》2011.9.26
“初遇”谈判:
李岚清说我们需要能用英语吵架的人
龙永图参与到入世谈判缘于偶然一次英文翻译的“客串”。
中国最初复关谈判是在很小范围内进行的,当时外经贸部有一个人数很少的班子在接触洽谈,社会上知道复关谈判这件事情的人很少。
1991年,龙永图主管联合国开发署对中国的援助。当时联合国开发署的署长访问中国,他是得克萨斯州人,口音很重,这位署长连见了几位中国高层领导,都因为在场翻译听不懂他的英文,搞得乱七八糟。
当时,联合国开发署驻中国代表非常着急,因为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会见者是李岚清,主管整个对外经济贸易。
情急之下,这位联合国驻中国的代表找到了龙永图。“他有天晚上请我吃饭,说有一件事情想麻烦你一下。翻译听不懂我们署长的口音,或者听得一知半解,明天与李岚清先生的会见至关重要,你能不能委屈一下?来给我们当一次翻译?”龙永图回忆当时的情形。
龙永图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且由于他的翻译使得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之后与李岚清那次简短的对话,龙永图仍旧历历在目,也就是这几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会谈后,李岚清没有多说话,只问了一句,“你英文很好,我怎么不认识你?”
龙永图回答说:“我在联合国工作过,刚回来。”
没过多长时间,上级通知龙永图到党校学习,也有消息传出,他的工作要变动,可能要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
“我当时根本不太了解复关谈判,但是在党校的三个月,我把《关贸总协定》英文版所有协议读了一遍。对关贸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法律文件有了一些了解。”龙永图说这与自己当时的工作是不太沾边的事。
三个月的时间,通读了两三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龙永图对复关谈判有了一个懵懂的认识,带着这一认识,他踏上了一走就是十年的“谈判征程”。
现在回想起来,龙永图说:“当时选中我参与谈判,主要是需要一批英文比较好的人。李岚清当时讲过,我们需要一些能够用英文跟人吵架的人,因为当时的斗争是很尖锐的。”
谈判十年:
“入世的核心利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
从党校出来,龙永图即被任命为当时外交贸易部国际司司长,1992年1月份就开始参加谈判。
直到2001年12月,十年的艰辛、波折、误解、委屈以及成功,有些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些置身谈判之外的人或许永远不能感受。
入世之后,很多记者一直喜欢问一个问题:“龙永图,什么力量支持你把十几年的谈判支撑下来?”龙永图的回答是:“扔掉观察员的帽子。”
第一次带队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龙永图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我们和几个小国家的官员一起坐在最后面,当时会场有两层,到了最后面都是黑漆漆,很寒碜。”讲话也要等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讲完话后,主席再三问,还有哪位成员要讲话?所有成员都不讲了,然后才是观察员讲话。
入世的第二个核心利益,在龙永图看来,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美国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问题,这相当于是拆除了一顆定时炸弹”。
一到年审,什么“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全都会出来,当时,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最具破坏力的障碍,也是对中国最大的贸易不公平。龙永图回忆:“当时一位高层领导多次问我,龙永图,你给我讲讲,入世后,美国最惠国待遇一年一审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于是他把这个问题带回谈判桌,要求美国承诺中国入世以后去掉年审。“美国人一听就火了,说年审是美国国会的事儿,除非国会决定修改国内法,如果以这个为谈判前提,那就没法开会了。”龙永图说,大家都知道,1999年是中美关系最波折的一年,也是入世谈判关键性的一年。当年5月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谈判终止。
五个月之后,克林顿总统要求恢复谈判时,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解决中国的最惠国问题;二是取消一般性保障条款;三是扩大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克林顿当时回答得很巧妙,中国一旦入世,美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来推动美国国会解决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对其他两条也做出了某种承诺。
1999年11月恢复谈判,“美国政府后来确实履行了它的承诺,中国入世没几个月,国会顺利通过修改国内法,把我们从年审单子里拿了出来。”龙永图分析,“所以说,第二个核心利益,就是改善了中美关系,中美稳定,中国的外部环境就乱不到哪儿去。这就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第三个核心利益,“就是用加入世贸这样一个大措施来推动国内改革。”龙永图回忆朱镕基总理当时对他讲的一句话:“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一点儿外力是比较难的,希望中国入世能够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增加一点动力。”
事实上,入世十年来,入世带来的新观念也被举一反三地运用到了其他国内改革之中。他举了几个例子:民营企业要求国民待遇,政府被要求的“透明度”,以及“双赢”的外交政策都是世贸原则“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了中国。
2001年12月,中国入世成功,经过十年谈判的锤炼,“开放、共赢”的理念已经融入龙永图的血液。
入世十年:
协议中的承诺应该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回首入世走过的这十年,龙永图说:“有些人觉得当年入世开放好像吃了亏,这完全是种误解。开放不是为别人而开放,是为我们国家自己的利益而开放。认为开放是单方面的让步是不对的,开放不是让步,是一种进步,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改革开放,越开放这个国家就越安全,越开放就越发展,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观念。”
2010年4月卸去了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一职的龙永图的观念里,没有“退休”一词。
他说:“我是愿意一辈子宣传改革开放,以及共赢理念的一个人,谈判中是这样,博鳌亚洲论坛也一直如此,以后我更希望它们一直扩展开去,深入人心。” 摘自《经济观察报》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