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礼仪素养水平关系到教师个体修养、院校整体形象以及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通过教师礼仪素养实证研究,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培训与考核,才能保证骨干院校建设的目标最终实现。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教师礼仪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71-02
教师职业礼仪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既是学生处理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处世的楷模。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知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个人修养”却多被忽视。为更好地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师资队伍的发展,需要了解目前教师职业礼仪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一、实证调研
(一)研究样本
针对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理论资料和调研后,制作了样本学院教师礼仪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在校学生的问卷,一是对教师的问卷。对4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进行了发放及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数据统计
学生关于“教师礼仪是否重要”的问题,认为“重要”的为90%,“一般”的为7%,“不重要”的为1%,“不一定”的为2%。学生关于“本校教师的礼仪水平”的问题,认为“挺好”的为26%,认为“一般”的为67%,认为“很差”的为3%,持“没感觉”态度的为4%。学生关于“教师需改进的礼仪方面”的问题中,认为需改进“举止”的有45%,需改进“仪表”的有37%,需改进“语言”的有36%。学生目睹过的教师不文明的行为分别如下:在公共场所抽烟(38%)、随地吐痰(33%)、举止不雅(27%)、儀容不整(22%)、有明显不尊重学生的表现(19%)、语言粗俗(15%)、乱扔垃圾(12%)、上课手机响(6%)。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但对教师礼仪水平评价不高,认为在仪表、语言和举止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关于“是否清楚地了解教师礼仪规范”的问题,只有28%的教师表示“很了解”,72%的教师表示“不是很了解”。关于“教师礼仪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关系”的问题,81%的教师持肯定态度。在谈到“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注意自己的外在仪表”时,16%的教师表示“很注意”,81%的教师表示“不怎么注意”,3%的教师表示“从不注意”。在谈及“本校教师整体礼仪水平”的时候,96%的教师认为“一般”,而对于学习礼仪的渠道,19%的教师认为“上学时学的”,82%的教师认为“自己自学的”,17%的教师认为“工作后通过培训学习的”。谈到教师的礼仪素养提升的途径时,受访教师多集中于以下途径:培训、交流、座谈、各类人文科学的活动,外出交流、参观等。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和教师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对于骨干院校建设有重要作用,但却没有接受过礼仪知识的培训,希望能够有相关渠道进行学习。
二、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影响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教师职业缺乏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任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其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的深刻涵义,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领悟不到为人师表的要求,认为礼仪无足轻重,只是小事小节,对于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教师认为礼仪就只要注重外表打扮得时尚漂亮就可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礼仪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教好书就行。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教师某些礼仪缺失行为。
(二)欠缺美学美育修养
教师的美学修养是指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中,所积淀的美学文化底蕴及分析、鉴赏、评价审美活动和现象的能力。教师的美育修养是指教师的正确的美育理念和自身审美的能力,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其也具有审美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希望自己老师的形象是美丽大方、体现内在素养的,并坦言教师的形象会极大影响到他们。而我们部分教师的美学美育修养还有所欠缺,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特点,不能把握个人的修饰尺度,要么妆容过浓,时髦过度,要么形象落伍,简朴过度,教师形象的美育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缺乏礼仪知识与技巧
礼仪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行为,需要具备相当的礼仪知识与技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这方面的掌握是比较欠缺的。比如有些教师语言艺术不到位,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表情冷漠,照本宣科;有些教师的授课仪态把握不到位,要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要么讲起课来指手划脚,动作过多;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极尽挖苦,只会说教。产生这些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礼仪方面的学习,或在礼仪的学习中只谈理论,缺乏实践。主观原因仍是认识不足。
三、改进思路
基于上述存在的现实反思与原因剖析,提高整个骨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礼仪素质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内省原则
要提高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基础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家刘佛年曾说:“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理应意识到自身的礼仪修养既是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又关乎学生的成人,关乎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成为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优良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具备了较好的审美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受教3年,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提升礼仪素养看成是自身修养的需要。 (二)外修原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着装要符合“TOP”着装原则,即着装应该与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相协调。符合教师身份,端庄简洁,以身作则,如男教师不能着背心短裤,女教师不宜穿无袖衫、超短裙,这种无声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除此之外,言行举止也应当自然大方、得体端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吐字要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均匀、表达准确。亲切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调流畅、风趣幽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感染力。优雅的举止、亲切的笑容、真诚的目光是教师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美的教育。
(三)督促原则
对于大多数教师礼仪知识的欠缺,骨干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如讲座、培训、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有可行性。除此之外,学院应对教师职业礼仪加强管理,如在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中增添具体细则,并与教师奖惩挂钩,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学校还可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规范,如要求在重大场合、集会统一着装,与企业交流合作中相关人员必须着正装等,既塑造了学院的良好形象,也体现了学院的有序管理。
四、结语
礼仪作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始终以内在道德精神约束力支配个人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教师礼仪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关系到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可行度。通过适当的措施提高教师礼仪素养,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才能保证骨干院校建设的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菁.高职教师职业礼仪问题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05-107.
[2]葛仲夏.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质现状与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182-183.
[3]李艳萍.论高校教师的礼仪素质[J].继续教育研究,
2010(3):168-169.
[4]王菁.職业院校教师礼仪探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9
(7-8):37-39.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教师礼仪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71-02
教师职业礼仪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既是学生处理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处世的楷模。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知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个人修养”却多被忽视。为更好地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师资队伍的发展,需要了解目前教师职业礼仪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一、实证调研
(一)研究样本
针对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理论资料和调研后,制作了样本学院教师礼仪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在校学生的问卷,一是对教师的问卷。对4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进行了发放及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数据统计
学生关于“教师礼仪是否重要”的问题,认为“重要”的为90%,“一般”的为7%,“不重要”的为1%,“不一定”的为2%。学生关于“本校教师的礼仪水平”的问题,认为“挺好”的为26%,认为“一般”的为67%,认为“很差”的为3%,持“没感觉”态度的为4%。学生关于“教师需改进的礼仪方面”的问题中,认为需改进“举止”的有45%,需改进“仪表”的有37%,需改进“语言”的有36%。学生目睹过的教师不文明的行为分别如下:在公共场所抽烟(38%)、随地吐痰(33%)、举止不雅(27%)、儀容不整(22%)、有明显不尊重学生的表现(19%)、语言粗俗(15%)、乱扔垃圾(12%)、上课手机响(6%)。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但对教师礼仪水平评价不高,认为在仪表、语言和举止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关于“是否清楚地了解教师礼仪规范”的问题,只有28%的教师表示“很了解”,72%的教师表示“不是很了解”。关于“教师礼仪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关系”的问题,81%的教师持肯定态度。在谈到“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注意自己的外在仪表”时,16%的教师表示“很注意”,81%的教师表示“不怎么注意”,3%的教师表示“从不注意”。在谈及“本校教师整体礼仪水平”的时候,96%的教师认为“一般”,而对于学习礼仪的渠道,19%的教师认为“上学时学的”,82%的教师认为“自己自学的”,17%的教师认为“工作后通过培训学习的”。谈到教师的礼仪素养提升的途径时,受访教师多集中于以下途径:培训、交流、座谈、各类人文科学的活动,外出交流、参观等。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和教师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对于骨干院校建设有重要作用,但却没有接受过礼仪知识的培训,希望能够有相关渠道进行学习。
二、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影响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教师职业缺乏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任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其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的深刻涵义,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领悟不到为人师表的要求,认为礼仪无足轻重,只是小事小节,对于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教师认为礼仪就只要注重外表打扮得时尚漂亮就可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礼仪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教好书就行。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教师某些礼仪缺失行为。
(二)欠缺美学美育修养
教师的美学修养是指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中,所积淀的美学文化底蕴及分析、鉴赏、评价审美活动和现象的能力。教师的美育修养是指教师的正确的美育理念和自身审美的能力,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其也具有审美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希望自己老师的形象是美丽大方、体现内在素养的,并坦言教师的形象会极大影响到他们。而我们部分教师的美学美育修养还有所欠缺,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特点,不能把握个人的修饰尺度,要么妆容过浓,时髦过度,要么形象落伍,简朴过度,教师形象的美育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缺乏礼仪知识与技巧
礼仪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行为,需要具备相当的礼仪知识与技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这方面的掌握是比较欠缺的。比如有些教师语言艺术不到位,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表情冷漠,照本宣科;有些教师的授课仪态把握不到位,要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要么讲起课来指手划脚,动作过多;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极尽挖苦,只会说教。产生这些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礼仪方面的学习,或在礼仪的学习中只谈理论,缺乏实践。主观原因仍是认识不足。
三、改进思路
基于上述存在的现实反思与原因剖析,提高整个骨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礼仪素质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内省原则
要提高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基础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家刘佛年曾说:“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理应意识到自身的礼仪修养既是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又关乎学生的成人,关乎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成为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优良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具备了较好的审美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受教3年,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提升礼仪素养看成是自身修养的需要。 (二)外修原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着装要符合“TOP”着装原则,即着装应该与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相协调。符合教师身份,端庄简洁,以身作则,如男教师不能着背心短裤,女教师不宜穿无袖衫、超短裙,这种无声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除此之外,言行举止也应当自然大方、得体端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吐字要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均匀、表达准确。亲切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调流畅、风趣幽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感染力。优雅的举止、亲切的笑容、真诚的目光是教师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美的教育。
(三)督促原则
对于大多数教师礼仪知识的欠缺,骨干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如讲座、培训、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有可行性。除此之外,学院应对教师职业礼仪加强管理,如在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中增添具体细则,并与教师奖惩挂钩,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学校还可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规范,如要求在重大场合、集会统一着装,与企业交流合作中相关人员必须着正装等,既塑造了学院的良好形象,也体现了学院的有序管理。
四、结语
礼仪作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始终以内在道德精神约束力支配个人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教师礼仪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关系到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可行度。通过适当的措施提高教师礼仪素养,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才能保证骨干院校建设的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菁.高职教师职业礼仪问题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05-107.
[2]葛仲夏.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质现状与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182-183.
[3]李艳萍.论高校教师的礼仪素质[J].继续教育研究,
2010(3):168-169.
[4]王菁.職业院校教师礼仪探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9
(7-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