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根据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要求,探究了作文命题中考核作文和训练作文的区别及作文训练命题和学生主体心理的关系,并通过题目的难度、内容、新颖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研究作文训练命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训练命题;学生主体
一、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的区别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训练作文的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考核作文的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三)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的区别。从新课程标准看出,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是两码事,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
1.文体的区别。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写作理论类文本,是不可能在作文考核中出现的,因此,作文训练的最终结果也未必是作文考核。然而,反观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功利性非常严重,以高考中的作文考核作为作文教学的标准,置学生的能力培养不顾。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训练高考要考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
2.命题的区别。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训练作文的要求是多写自由作文,体现了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写作内容多样化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切瞄准高考,为训练文体意识,为提高每一次的作文效率,甚至,老师会在每周的所谓“自由作文”,或叫随笔中也规定作文题。
另外,作文考核是综合性的,它的命题应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甚至性别、区域、文化的差异等。过于情感细腻的题目对男生是不公平的,过于城市化的题目对农村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如2009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对很多农村孩子是不公平的。
而平时的作文训练,应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训练中,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形式应多样,内容应丰富,思想也可有争议,不同的声音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二、作文训练命题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
创作需要灵感,“作家或一般人的写作心理可以这样来表示:材料—认识—文章”。所以作家的创作是人生丰富经历的积淀,是生活体验的再加工和创造。但学生因种种原因,其作文写作和作家创作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首先,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定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有写作欲望,是否对该作文题有深切的感受,是否有素材可写。所以,从写作心理来说,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写作,被要求写作,而不是主观愿意写作。
其次,如果在学生被动接受写作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对写作的畏惧化为兴趣,那就会减少学生写作的心理难度。而这需要教师高超的引导技巧和自身的教学魅力。
最后,就是作文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作文题若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那么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它能让不愿意写作的学生不讨厌作文,让愿意写作的学生,更有兴趣和成就感。
(二)作文训练该怎样来命题
作文训练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主体喜欢什么样的作文题,该怎样来命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1.题目的难度。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析,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题目能引起学生征服它的欲望,成功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成功的可能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而过于简单的题目会被学生唾弃,他们即使未必能把简单的题目写好,但也不愿意被小瞧。
2.题目的内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可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很多学生阅读经验也不够,不能通过阅读间接地了解社会。但他们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渴望理解和被理解。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正面引导,把学生从言情小说、玄幻小说中拉回课堂,在作文中写下他们的愿望,写下他们的心声。例如:《我最爱的……》就是很好的题目。与其让他们把爱挂在嘴边,不如让他们写下来,写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并提升他们肤浅的对爱的理解。也许在习作中有不符合正统规范的主题,没关系,老师的责任就是很好地引导。
3.题目的新颖和陈旧。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思维叫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如果一个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多角度认识,能让他们在作文中更愿意写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具有创造性的内容,那么这就是好命题。比如:请以“钥匙打不开门”为开头写一篇文章,就可展开联想想象,也可谈谈你的生活感悟。
4.作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些学生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怕写,什么题目都怕。那么我们可改变一下教学形式,可尝试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中来完成作文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纯任务型的形式。
首先,作文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这些命题方式各有千秋,全命题的优点是有利于任务型写作的思维严密性训练,但不利于自由表达;自由命题的优劣与全命题相反;而半命题作文的优点恰恰兼有二者,故被目前作文教学命题广泛采用。自由命题中主要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指向性更强一些,由于有提示语,比较容易上手;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不容易把握。这些在作文训练的命题过程要兼而用之,不可搞单打一,影响学生习作的应对能力。
其次,作文教学可和不同的文体教学结合,训練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比如,讲授《春江花月夜》、《苏幕遮》(范仲淹)时,诗歌情景交融,画面感强,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境,是诗歌学习的好方法。课后形成文字稿。这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也可培养景物写作能力。而描写的技巧、口语(下转第113页)(上接第46页)和书面语的不同表述方式,在该类练习中都能顾及。学生只把它当作作业来做,不会当成作文来做,减少了对作文的畏惧感,提高了写作兴趣。
另外,作文也可和学生的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比如:高二上半学期,本校开展了“家乡城市景观的调查与建议”的活动,通过研究,学生都形成了长篇的文字稿,对家乡的城市景观进行了评价和建议。
总之,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学生心理在作文训练命题中是必须认真考虑的。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引发学生内驱力的基础上。所以,任何强制的学习要求,效果都是不好的,只有愿意去做,才能做好。
在我们不可能立刻改变现行高考制度的情况下,我们能主动应对的就是怎么把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结合起来,达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目的。该文主题之所以要突出作文训练命题,就是想把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区别开来,把作文训练命题和学生主体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程良焱.《高考作文命题的几个原则》[J].教学大参考.2005,(11).
[2]汪成秀.《我谈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般原则、规律及特点》[J].青海教育.1999,(7-8).
[3]王大绩.《作文命题的演变与实质》[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10).
[4]苏伟林.《中学写作教学心理初探》[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2):81.
关键词:作文教学;训练命题;学生主体
一、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的区别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训练作文的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考核作文的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三)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的区别。从新课程标准看出,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是两码事,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
1.文体的区别。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写作理论类文本,是不可能在作文考核中出现的,因此,作文训练的最终结果也未必是作文考核。然而,反观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功利性非常严重,以高考中的作文考核作为作文教学的标准,置学生的能力培养不顾。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训练高考要考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
2.命题的区别。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训练作文的要求是多写自由作文,体现了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写作内容多样化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切瞄准高考,为训练文体意识,为提高每一次的作文效率,甚至,老师会在每周的所谓“自由作文”,或叫随笔中也规定作文题。
另外,作文考核是综合性的,它的命题应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甚至性别、区域、文化的差异等。过于情感细腻的题目对男生是不公平的,过于城市化的题目对农村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如2009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对很多农村孩子是不公平的。
而平时的作文训练,应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训练中,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形式应多样,内容应丰富,思想也可有争议,不同的声音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二、作文训练命题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
创作需要灵感,“作家或一般人的写作心理可以这样来表示:材料—认识—文章”。所以作家的创作是人生丰富经历的积淀,是生活体验的再加工和创造。但学生因种种原因,其作文写作和作家创作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首先,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定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有写作欲望,是否对该作文题有深切的感受,是否有素材可写。所以,从写作心理来说,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写作,被要求写作,而不是主观愿意写作。
其次,如果在学生被动接受写作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对写作的畏惧化为兴趣,那就会减少学生写作的心理难度。而这需要教师高超的引导技巧和自身的教学魅力。
最后,就是作文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作文题若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那么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它能让不愿意写作的学生不讨厌作文,让愿意写作的学生,更有兴趣和成就感。
(二)作文训练该怎样来命题
作文训练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主体喜欢什么样的作文题,该怎样来命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1.题目的难度。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析,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题目能引起学生征服它的欲望,成功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成功的可能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而过于简单的题目会被学生唾弃,他们即使未必能把简单的题目写好,但也不愿意被小瞧。
2.题目的内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可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很多学生阅读经验也不够,不能通过阅读间接地了解社会。但他们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渴望理解和被理解。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正面引导,把学生从言情小说、玄幻小说中拉回课堂,在作文中写下他们的愿望,写下他们的心声。例如:《我最爱的……》就是很好的题目。与其让他们把爱挂在嘴边,不如让他们写下来,写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并提升他们肤浅的对爱的理解。也许在习作中有不符合正统规范的主题,没关系,老师的责任就是很好地引导。
3.题目的新颖和陈旧。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思维叫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如果一个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多角度认识,能让他们在作文中更愿意写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具有创造性的内容,那么这就是好命题。比如:请以“钥匙打不开门”为开头写一篇文章,就可展开联想想象,也可谈谈你的生活感悟。
4.作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些学生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怕写,什么题目都怕。那么我们可改变一下教学形式,可尝试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中来完成作文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纯任务型的形式。
首先,作文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这些命题方式各有千秋,全命题的优点是有利于任务型写作的思维严密性训练,但不利于自由表达;自由命题的优劣与全命题相反;而半命题作文的优点恰恰兼有二者,故被目前作文教学命题广泛采用。自由命题中主要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指向性更强一些,由于有提示语,比较容易上手;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不容易把握。这些在作文训练的命题过程要兼而用之,不可搞单打一,影响学生习作的应对能力。
其次,作文教学可和不同的文体教学结合,训練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比如,讲授《春江花月夜》、《苏幕遮》(范仲淹)时,诗歌情景交融,画面感强,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境,是诗歌学习的好方法。课后形成文字稿。这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也可培养景物写作能力。而描写的技巧、口语(下转第113页)(上接第46页)和书面语的不同表述方式,在该类练习中都能顾及。学生只把它当作作业来做,不会当成作文来做,减少了对作文的畏惧感,提高了写作兴趣。
另外,作文也可和学生的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比如:高二上半学期,本校开展了“家乡城市景观的调查与建议”的活动,通过研究,学生都形成了长篇的文字稿,对家乡的城市景观进行了评价和建议。
总之,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学生心理在作文训练命题中是必须认真考虑的。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引发学生内驱力的基础上。所以,任何强制的学习要求,效果都是不好的,只有愿意去做,才能做好。
在我们不可能立刻改变现行高考制度的情况下,我们能主动应对的就是怎么把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结合起来,达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目的。该文主题之所以要突出作文训练命题,就是想把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区别开来,把作文训练命题和学生主体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程良焱.《高考作文命题的几个原则》[J].教学大参考.2005,(11).
[2]汪成秀.《我谈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般原则、规律及特点》[J].青海教育.1999,(7-8).
[3]王大绩.《作文命题的演变与实质》[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10).
[4]苏伟林.《中学写作教学心理初探》[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