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制下继续学习学生管理对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分制的深入,弹性学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被地方高校引入。地方高校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按期毕业而申请继续学习,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行踪难以掌握,自律性较差,人数逐年上升,导致地方高校日常管理难度很大。深入地探究继续学习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其教育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地方高校因材施教,帮助其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弹性学制 继续学习学生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分制的不断改革,弹性学制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被地方高校不断引入。所谓弹性学制,指的是高等教育在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标准学制为4年,但学习年限可以在3~8年间浮动,实施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种制度期望于高校能够因材施教,给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以极大自由度,促使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最终能开发其潜能,开发其个性,培养创新人才。
  一、弹性学制下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新变化
  (一)休学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
  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8年内完成学业,给予学生更大自由度。许多因家庭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办理休学而外出打工。一旦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有所好转,就可回学校继续攻读学士学位,完成学业。另外,有些学生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参加某些研究项目或自主创业而办理休学也成为一种可能。
  (二)选择提前毕业的学生有所增加。
  弹性学制在高校实施后,部分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认真、基础扎实并学有余力的学生申请提前毕业,他们通过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借助免听、免修等方式获得了某些课程的学分,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压缩至三年完成,最终实现了提前毕业的愿望,也为低年级学生树立了榜样。
  (三)申请继续学习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
  弹性学制中“给学生自主确定大学学习进程以极大的自由度”有时候成为一把“双刃剑”。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在四年内无法修完所学专业的学分,只能申请继续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弹性学制年限内(本科8年)也完成不了本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只能结业或肄业。而且地方高校继续学习学生人数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二、继续学习学生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促使学生申请继续学习。
  (一)社会现实因素。
  首先,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本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良莠不齐的生源及较大增幅的学生数量使得高校继续学习现象逐渐增多。其次,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对大学生活存在严重偏差。现实社会中学生不断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只要到了大学,就到达了“天堂”,就“自由”了,就不需要学习了。这些歪曲的事实和错误的灌输使一些大学生疏忽于学业而导致不得不申请继续学习。再次,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空前严峻,毕业生面临和农民兄弟抢饭碗的窘境,新形势下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在各大学毕业生群体中蔓延,甚至在学生家长、职场等社会群体中也渐渐出现此类倾向,这些思想导致大学生对学业的完成持“无所谓”态度。
  (二)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活的适应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顺利与否。调查显示:自控自制能力差是学生申请继续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和督促,部分学生行为懒散自我放纵,沉溺于网络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网上聊天等,渐渐忽视了学业方面的要求,最后达不到毕业要求而申请继续学习。其次,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能力差也是学生申请继续学习的原因。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一知半解,导致其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大学的学习方式与小学、初中、高中有许多不同之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自己课后花大量时间消化和巩固,如果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能力差就会导致成绩不理想而申请继续学习。再次,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差也成为申请继续学习的原因之一。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自卑心理严重以致影响学业的完成。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生理问题而申请继续学习。
  (三)家庭因素。
  学生考入大学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也成为学生申请继续学习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父母离高校的距离较远,家庭与高校的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教育的真空地带。虽然高校开展“家长见面会”、“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动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但家长和高校的有效沟通仍然严重不足。家庭教育的缺失让部分学生放纵自我,行为懒散,渐渐荒废了学业不得不申请继续学习。
  (四)学校因素。
  高校粗线条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增强。大学期间的班主任与辅导员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一般而言,辅导员和班主任面对的往往是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学生的管理,学生人数众多,无法督促和照顾到每个学生。其次,高校校风和学风建设仍有不足之处,无法对全体学生起到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的作用。
  三、继续学习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继续学习学生的行踪不定,所修读的课程相对较少,既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又容易与高校发生纠纷,他们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而且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压力。他们相对自由散漫,难以组织,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另外,继续学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分制改革的必然现象,也是学分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继续学习学生的管理基本依靠普通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在管理方式上也无所适从。虽然目前高校的继续学习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各二级学院承担的,辅导员则是最直接的管理者,但缺乏管理人员,各相关人员缺乏协同合作,高校各部门对于继续学习学生的管理存在任务不清、责任不明的缺点。   四、弹性学制下继续学习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树立“防治结合”的管理思路。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学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继续学习学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分制改革的必然现象,也是学分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虽然他们在高校属于“弱势群体”,但在弹性学制下,他们仍然是具有真正学籍的全日制大学生,应该享有与其他全日制大学生一样的教育、管理和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因此,我们不能回避,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学习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正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客观存在,并且应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上,用良好的导向促使他们发挥潜质,使其健康成长、顺利毕业。
  2.树立“防治结合”的管理思路。
  高校应明确长效的预防机制是避免继续学习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导师制、学习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能够让学生及时明白自己将面临的学业问题,保障学生按时完成学业,有助于减少继续学习学生的产生。而积极的过程管理则是保障继续学习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手段。我们应提高继续学习学生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教育与管理,比如建档立案,开展心理辅导,留级重修,等等。总之,高校不仅要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而且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思路。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继续学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二)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教育管理体制。
  就继续学习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规范其管理。高校应针对继续学习学生尽快建立相关的教育、管理、考核等机制,配备相应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我们应从以下方面“防治结合”。
  1.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提前分流。
  虽然高校允许在4年内未修满学分的毕业生申请继续学习,但学校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有淘汰、分流、选择、合理收费等机制。所谓淘汰机制,主要指高校应制定不允许学分缺额太多的毕业生申请继续学习的规定,比如已修读四年,学生还未完成所学专业学分的50%。所谓分流机制,主要指高校应对学分缺额相对较少的毕业生先发给结业证书,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校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再换发毕业证书,比如修读四年,学生所缺学分为本专业应完成学分的10%以内。所谓选择机制,主要指对学分缺额相对较多,允许其申请继续学习并留校统一学习,比如修读四年,学生所缺学分为应完成学分的10%—40%。所谓合理收费机制,主要指对申请继续学习并在校统一学习的学生,可以按全日制学生标准收取学费;对先结业后通过考试换发毕业证的学生,则不能按全日制学生收取学费。对于申请继续学习的学生,高校应提前分流,“一刀切”只会导致其教育管理工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
  2.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加强指导。
  所谓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学生进校后应安排相应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同时协助学生选课,协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发展与成长。虽然一些高校在试行导师制,但参与的教师不多,受益的学生面不广,而且在考核导师制时没有具体制度和标准,使得导师制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较为形式化。因此,我们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把导师制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明确导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切实得到导师的针对性指导,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预防继续学习现象的出现。
  在继续学习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更应推行导师制,而且是专业导师。继续学习学生本身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帮助其顺利毕业,专业导师应落实和解决继续学习学生在学习、选课、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困难,给予其切实的帮助,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不是放任自流。
  3.进一步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加强督促。
  高校应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预警与援助体系运行机制,而不是仅仅放在学习预警方面。学生进校后,为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可以进行五个方面的预警:心理预警、学业预警、生活预警、思想预警、安全预警。心理预警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有针对性地帮扶。学业预警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选课和学习成绩进行及时干预,为其顺利完成学业敲响警钟。生活预警主要是针对贫困生的。思想预警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做好疏导和教育。安全预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进行通知和提醒。这五个方面的预警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预防继续学习学生的产生。
  4.建立完善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专门的继续学习学生自习制度。
  大部分继续学习学生依赖性较强,自控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应对继续学习学生进行强化的学习辅导。比如优秀学生与继续学习学生“一对一”的帮扶机制能够使继续学习学生在优生的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而且朋辈辅导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外,可以规定晚自习的时间,强化继续学习学生的晚自习制度,强迫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监督其学习情况,帮助其顺利毕业。
  (三)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以开发继续学习学生的潜质。我们可以构建适合继续学习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因为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普通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继续学习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盲点。我们可以整合地方高校的校团委、心理咨询部门等为他们组织一些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的活动,如文艺展示会、阳光读书角等激励其学习。从人本主义理论和激励理论出发,针对性地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建立家长与学校双向管理制度。
  在继续学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高校应发挥家长的教育督导功能,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中,发挥家长的最大影响力。高校不仅应对继续学习学生进行教务管理、思想管理和生活管理,而且应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思想的引导和信息的反馈,建立“学校—家长”双向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高校应正视继续学习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尽快解决其在思想、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阳,陈卫斌,权乃承,赵志明.浅谈高校学分制下延长学制学生管理新模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J].科技信息,2011(20):117-118.
  [2]刘春阳,王云.超学制学生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22-124.
  [3]宋李俊.工科院校延长学制学生管理对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5-119.
  [4]杜长冲.高校学业预警援助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263-264.
  [5]胡建新.延长学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7-08-05:(2).
  [6]束荣新.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导师制的理论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5,(1):77-79.
  [7]章东飞.大学生学习预警机制探索.教育学术月刊[J],2010,(5):75-76.
  基金项目:红河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红河学院继续学习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YJG1303)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其他高校、院系提高生产实习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专业 生产实习 问题 对策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类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把所学
摘 要: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优化课时、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探究实验的实效、优化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评价、优化实验室配置等,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和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素养 实验效率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降低了生物概念的理解难度,减缓了学习的坡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生物知识。借助多媒体有效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课上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教学难点,而且有效地攻破了教学重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II(ICS II)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ICS II高浓度组(25μM
摘 要: 本文以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为目标,通过分析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现状,找出深层次的影响原因,并结合实践提出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具体对策建议,对高职内涵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内涵发展 高职学生 文化素质 培养对策  一、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及影响  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提高
摘 要: 探究是贯穿整个初中生物课本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好好地研究课本中的探究活动,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利用探究突破教学。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性教学 教学实验  科学探究一般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五个步骤。探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对提出的问题,在制订出严密探究计划的基础上,最后借助动手实验进行的。下面是我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而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管理需求,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及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就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创新策略加以探究,希望此次努力对实际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模式 创新性  随着当前教育规模扩大化,对人才质量培养的要求也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