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时代在变革

来源 :里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摄影发明近两百年的历史的今天,其器材及技术仍旧飞速地发展着。从大片幅相机。到中画幅相机,到135mm胶卷相机。是第一次变革的过程:1975年发明数码摄影技术到2007年以来,数码相机慢慢淘汰掉胶卷相机,像素从一万到八百万的提升,是第二次变革的过程。2007年,iPhone第一代由苹果公司推出,因为摄像头质量太差,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10年推出第四代以后,iPhone摄影浪潮席卷而来,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是第三次变革。
  “iPhonegrapher”,这是一个属于2010年的新单词。它来自于“iPhone”以及“Photograper”的组合。或者这只是千千万万新生组合单词里面的其中一个。但是对于摄影这个两百年历史的事物来说,透过它,我们似乎慢慢看到了未来的新发展方向。数字化浪潮铺天盖地的冲击着传统技术:比如音乐,从黑胶碟到CD到MD到MP3,几乎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引起强烈争议,保守派认为这是对高品质音乐的亵渎以及破坏,革新派认为数字化不但可以让信息传播更快捷简便,同时也降低了创作成本。尽管争议不断,但是人们慢慢接受了数字化音乐。对于摄影来说,从菲林到数字化的过渡同样产生无尽的争议,但是高品质的数码单反让摄影更普及,甚至让进入全民进入数码单反的情境。然而LOMO的介入,又让摄影人重拾菲林的乐趣,放弃高清晰度的超级像素照片,放弃研究镜头成像、机身操作,重拾起单纯的拍摄乐趣以及未知的照片效果。
  iPhone摄影的出现,让一直认为手机摄影永远无法代替相机的人大跌眼镜。它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摄影app的出现,各式各样的摄影软件丰富了摄影效果:复古的、LOMO的、暗角、黑白、仿菲林,让从未接触过菲林摄影的人也能有不同体验,而手机的便携性及隐蔽性也让摄影时机无处不在。逐渐地。坚守着菲林摄影的一批“顽固分子”慢慢放弃了菲林摄影,一发不可收拾地投入到iPhone摄影的行列,更有人自封iPhonegrapher(iPhone摄影师),创作出iPhonegraphy,并举办展览。
  这种现象不禁让喜爱摄影的人们开始反思,到底摄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技术?我们需要高品质的照片质量,还是很纯粹地享受摄影的可能性与乐趣?
其他文献
下午茶是英国17世纪时期的产物,绵延至今,正逐渐变成现代人休闲的一种习惯。在高楼之上一边品茗。一边隔着玻璃幕墙看着午后街头的旖旎风景,或是悄然独坐,或是约上一二好友闲谈,如梦浮生中不免增添些许温暖。  如果周末在上海喝下午茶,那么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的FLAIR餐厅酒吧的露天平台绝对是不二的选择。这是个会让人惊声喟赞的地方。站在酒店顶楼58层,感受着海拔250米高空的气息,所有的高楼大厦都被踩在脚下
期刊
五角房屋(Pentagonal-house)位于名古屋附近津岛市一个宁静的乡村里,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式私人住宅,建筑面积并不大,却在巧妙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取得了与周围环境最大程度的和谐。房屋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他们的隔壁住着自己的父母,那是一栋老式日本风的房子。被委托的森田一弥设计事务所(Kazuga Morita Architecture Studio)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表达对周边老式房屋
期刊
2009年,IAPA建筑设计公司正在进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项目,然而,其核心的两座中轴线标识性建筑——宣政殿与紫宸殿的复原设计方案却几度被推翻。IAPA广州分部的负责人在冯峰的作品展上找到了他,希望他以艺术家的角度去寻找观念和方法上的突破。  对于冯峰,人们更熟悉的是作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以及身为画家、作家、医药爱好者、雕塑家的他……身份的多重性,在不同学科与艺术之间的游走,恰恰反映了他对
期刊
刚结束不久的2010上海世博会可说是赚足了全球的关注,争相斗奇的展馆设计无疑是其中的一大焦点,设计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将建筑、文化和主题理念完美传达。也许你还意犹未尽其中的精彩,新一届的韩国丽水世博(Yeosu Expo)就在紧张的筹备中,将于明年很快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2012的韩国丽水世博与上海的综合类世博不同,它是主要以海洋和海岸为主题的专业类世博,旨在解决当下全球和全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
期刊
正如其名所说的那样,“LounRe”是“休息的地方”,或者是“懒洋洋地打发时间,享受悠闲快乐”之意。Yucca LounRe,正是这样一间极具伊比利亚和拉美的热情、时髦和优雅的休闲酒吧。  在这里,丰富的色彩搭配很恰当地传递着风格的流向。精致而带有视觉冲击力的蓝白相间马赛克图形地板,蔚蓝和粉红的墙壁,木质的房梁,都带着浓郁西班牙传统风情,让人如同处身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海风中,或驾船行驶在灿烂阳光的地
期刊
东隅位处的港岛东,邻近太古港地铁站,是太古地产的地标发展项目。随着港岛东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商业将云集于此,由此,东隅被定位在城市精品酒店,同时满足商务和休闲的需求。  CL3 Architects在设计上将室内空间与建筑合二为一。在接待空间里,一块沉稳的、35英尺长的背发光接待台从柱体悬挑出来,对比一条宽大通透的玻璃楼梯围绕着造型奇特的木质与钢架混合结构体回旋而上。在空间的色彩上,也采用了米白等自
期刊
这是一个关于设计师的故事,同时也关于美酒。  当建筑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后,对于任何其他爱好的实现就也都离不了这项“事业”,马达思班的合伙人之一陈展辉(sunnu)在接受我们关于玉川酒的采访时,仍对自己的身份念念不忘,从而演绎了这样一段建筑师与美酒的佳话。用sunnu的话来说,玉川酒庄在蓝田的生长发完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拥有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与葡萄产地勃艮第处于同一纬度,风光旖旎,土
期刊
一说起巴黎建筑,就不由让人想起起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外部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然而法国建筑事务所MAAJ却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位于法国巴黎的?5019区,RuePradIer36号,由一位巴黎人购买的两套小户型公寓。在MAAJ历时六个月的改造后,变成一个简单利落、空间宽敞、极具现代筒约风格的复式公寓。通过设计元素的介入达到功能多样性,而且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最简化的口号指引
期刊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斯德哥尔摩,古典端庄的老城区和现代新潮的新市区隔河相望,梅拉伦湾如同鸿沟。放大着两岸气质的不相协调。丹麦的建筑设计事务所C.F.Moller Architects为填平这条沟壑,特地为斯德哥尔摩这座处于新旧矛盾急需缓和的城市量身定制了一座“桥梁”一一斯德哥尔摩码头。  设计之初,斯德哥尔摩码头便被赋予了沟通新旧城区的使命,跨越河流,为新区灌输古典端庄的传统气质,为旧区注入现代新
期刊
“大家对于那些都司空见惯的材料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不认为自己选用的材料过于质朴简单。”  ——中村奄治在被问到材料选择的时候这样表示跨界成为设计师最炙手可热的优势之一,建筑混合肉饰,产品又加入艺术元素,涉猎的行业越多往往越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中村奄治便是一个极其冷静且步履清晰的人,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同样无趣的佐证。用hechima chair同样的手法制造而成kuma熊,就让他的玩乐童心表露无疑。连女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