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展开对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法的探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方法探析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随着校园网络的日益广泛和普及,网络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的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观念。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领域,为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生机。
1、拓展了高校德育的新渠道
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这样就拓宽了德育的信息传输渠道,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德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正确的、积极健康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抛弃网上错误腐朽的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道德。
2、改变了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
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述,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极富感染力。另一方面,青年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的信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看法,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再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认知方式向独立思考转变。
3、增强了青年学生的道德自主性
在网络中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精神道德主体,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只要不被网络社会中的主导道德要求所排斥,大学生便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规范从事网络活动,而不必改变自身原有的道德准则。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相比,完全是一种自主型的道德模式,呈现出更少的依赖性,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觉性。[1]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自主性的增强,提高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使得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可塑性增强,使德育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和社会化未完成,他们对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网络交往的是非判断缺乏深刻的认识,网络不可避免的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网络文化致使大学生道德判断力下降
网络的特征之一是虚拟性,它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匿名的存在,这样人们就没有了受他人指责或惩罚的顾忌,青年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约束力弱的阶段,网络文化就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个人欲望,比如一些学生出于无聊或者个人利益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甚至盗取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网络满足了大学生无约束的个性,放纵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丧失。[2]
2、网络信息的混乱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不正确、不合适的内容已被删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定向的灌输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站,有用信息与黄色、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3]网上这些信息"垃圾"的泛滥,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方法创新
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是传统德育载体不可比拟的,但是网络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1、加强网络德育阵地建设
首先,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在网上立场坚定的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网络环境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利用网络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并且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4] 其次,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但在校园网信息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内容不多,信息更新速度慢,专业及科研方面的信息缺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应建立一个较完善的FTP站点,并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要在校园网上定期推荐优秀站点和优秀频道,多设立一些内容丰富实用的专业学术主页,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专业、学术方面的信息,引导大学生们在网络上汲取有益的知识。
2、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也需要道德规范的制约。大学生在网上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一切网络活动都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因此高校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人格塑造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道德自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激励大学生确立更高的道德标准,自我塑造、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积极开展一些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如围绕网络知识、页面设计、网络创意等内容开展电脑网络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上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有利条件,加快自身的发展。[5]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育队伍
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应加大德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重视高素质德语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队伍。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去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者要掌握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多接触各种网络信息,学会辨别各种信息,并且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比如建设网页、博客等,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与大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完善自身的网络素质。一般而言,教师对于事物的认识、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的阐述往往会影响其学生的認知发展,甚至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通过自己的品质、行为等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逐渐接受,并内化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总之,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崭新的德育领域,努力创新,采取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德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谭霞.论网络环境建设与网络道德自律[J].中州学刊,2008,(4).
[2]王兰敬,李德英.刍议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3,(11).
[3]陈明红.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的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4).
[4]黄志勇.校园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毕拉丁.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新西部,2009,(8).
作者简介:董佳文(1988-)女,安徽宿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方法探析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随着校园网络的日益广泛和普及,网络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的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观念。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领域,为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生机。
1、拓展了高校德育的新渠道
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这样就拓宽了德育的信息传输渠道,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德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正确的、积极健康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抛弃网上错误腐朽的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道德。
2、改变了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
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述,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极富感染力。另一方面,青年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的信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看法,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再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认知方式向独立思考转变。
3、增强了青年学生的道德自主性
在网络中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精神道德主体,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只要不被网络社会中的主导道德要求所排斥,大学生便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规范从事网络活动,而不必改变自身原有的道德准则。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相比,完全是一种自主型的道德模式,呈现出更少的依赖性,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觉性。[1]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自主性的增强,提高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使得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可塑性增强,使德育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和社会化未完成,他们对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网络交往的是非判断缺乏深刻的认识,网络不可避免的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网络文化致使大学生道德判断力下降
网络的特征之一是虚拟性,它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匿名的存在,这样人们就没有了受他人指责或惩罚的顾忌,青年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约束力弱的阶段,网络文化就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个人欲望,比如一些学生出于无聊或者个人利益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甚至盗取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网络满足了大学生无约束的个性,放纵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丧失。[2]
2、网络信息的混乱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不正确、不合适的内容已被删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定向的灌输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站,有用信息与黄色、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3]网上这些信息"垃圾"的泛滥,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方法创新
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是传统德育载体不可比拟的,但是网络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1、加强网络德育阵地建设
首先,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在网上立场坚定的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网络环境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利用网络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并且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4] 其次,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但在校园网信息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内容不多,信息更新速度慢,专业及科研方面的信息缺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应建立一个较完善的FTP站点,并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要在校园网上定期推荐优秀站点和优秀频道,多设立一些内容丰富实用的专业学术主页,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专业、学术方面的信息,引导大学生们在网络上汲取有益的知识。
2、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也需要道德规范的制约。大学生在网上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一切网络活动都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因此高校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人格塑造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道德自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激励大学生确立更高的道德标准,自我塑造、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积极开展一些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如围绕网络知识、页面设计、网络创意等内容开展电脑网络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上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有利条件,加快自身的发展。[5]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育队伍
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应加大德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重视高素质德语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队伍。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去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者要掌握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多接触各种网络信息,学会辨别各种信息,并且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比如建设网页、博客等,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与大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完善自身的网络素质。一般而言,教师对于事物的认识、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的阐述往往会影响其学生的認知发展,甚至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通过自己的品质、行为等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逐渐接受,并内化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总之,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崭新的德育领域,努力创新,采取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德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谭霞.论网络环境建设与网络道德自律[J].中州学刊,2008,(4).
[2]王兰敬,李德英.刍议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3,(11).
[3]陈明红.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的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4).
[4]黄志勇.校园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毕拉丁.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新西部,2009,(8).
作者简介:董佳文(1988-)女,安徽宿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