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索泪囊鼻腔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在鼻黏膜和泪囊侧壁分别作“匚 ”形切口切开形成向前翻转的两个瓣叶,放置硅胶管于瓣叶下作为支撑防止前叶下附,单纯缝合前叶,后叶则不缝合,使其自然贴附于后面骨壁上。结果 68例手术均手术成功,观察3个月到1年泪道通畅无阻塞,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且成功率高易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良好术式。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硅胶管;改良
我们从2000年开始改良了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法,进行手术68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所选病例均确诊为鼻泪管阻塞引起慢性泪囊炎,排除泪点、泪小管疾患,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3~55岁,患病5个月~3年,患者均有溢泪、溢脓病史,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及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体征,术前常规反复冲洗泪道、清洗泪囊内脓性分泌物,并常规检查有无鼻息肉、鼻甲肥大等疾病。术前中鼻道填塞肾上腺素纱条,并备置直径宽约8 mm,长约10 cm硅胶管。
1.2 手术方法 ①常规消毒、行眶上下孔神经阻滞麻醉及泪囊部浸润麻醉,距离内眦鼻侧3 mm,从内眦韧带上方2~3 mm向下方顺皮纹弧形切开皮肤长约1.5 cm,顺眼 轮匝肌 走向将其两侧分开,找到内眦韧带,剪开下1/3内眦韧带,接着分离暴露泪前嵴,纵形切开泪前嵴骨膜,用骨膜剥离器紧贴骨面剥离使泪囊同骨膜一起离开泪囊窝。用血管钳 顶破泪囊窝内侧壁,运用咬骨钳以泪前嵴为中心 咬除骨片,形成约1.5 cm×1.0 cm大骨孔,显露鼻黏膜,咬除骨片中应注意防止咬损鼻黏膜;②把鼻黏膜和泪囊侧壁分别作“匚 ”形切口切开,形成向前翻转的两个瓣叶,暴露鼻腔中填塞纱条,通过纱条与硅胶管作缝合牵引硅胶管于鼻腔外,硅胶管另一端通过缝线固定在内眦部皮肤,硅胶管上端正好位于两瓣叶后方;③无损伤缝线间断吻合泪囊、鼻腔黏膜两个瓣叶,并与骨膜固定缝合,后叶侧不作缝合,分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切口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68例手术后早期泪囊部均有轻微的肿胀,一般3 d后消失,7 d后拆除缝线,1个月后拔除硅胶管。观察3个月~1年泪道通畅无阻塞,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手术均100%成功,术后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根据我们总结改良后泪囊鼻腔吻合术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较,主要优点有如下两点:①手术时间缩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内侧壁与鼻黏膜均做“I”字形切开,均形成前后两叶,前后瓣叶均要进行缝合[1]。因其手术范围狭小,切口深度深,进行鼻黏膜、泪囊作“I”型切开难度大,容易发生撕裂,且缝合困难,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改良后手术作“匚 ”型切开简化了操作,发生撕裂的可能性很小,且不容易因手术视野出血影响操作,因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②手术成功率高。传统手术容易发生吻合瓣前叶下附与后叶粘连,再加以肉芽组织周围增生堵塞手术形成的泪道,因而使手术后泪道再次堵塞致手术失败。改良后手术采用“匚”型切开泪囊及鼻黏膜,这样鼻黏膜与泪囊前叶对缝,后叶则不缝合,使其自然贴附于后面骨壁上,此法可使泪囊腔极大限度张开,不留任何死角,并且我们在形成的泪道中放置硅胶管加以支撑,防止前叶下附,并避免肉芽组织增生堵塞,因此成功率高。我们所做的68例手术均100%成功,无一例失败。所有手术硅胶管均保持1个月才拔除。因此我们认为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且成功率高易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良好术式。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陈家祺,等.眼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9-201.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硅胶管;改良
我们从2000年开始改良了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法,进行手术68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所选病例均确诊为鼻泪管阻塞引起慢性泪囊炎,排除泪点、泪小管疾患,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3~55岁,患病5个月~3年,患者均有溢泪、溢脓病史,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及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体征,术前常规反复冲洗泪道、清洗泪囊内脓性分泌物,并常规检查有无鼻息肉、鼻甲肥大等疾病。术前中鼻道填塞肾上腺素纱条,并备置直径宽约8 mm,长约10 cm硅胶管。
1.2 手术方法 ①常规消毒、行眶上下孔神经阻滞麻醉及泪囊部浸润麻醉,距离内眦鼻侧3 mm,从内眦韧带上方2~3 mm向下方顺皮纹弧形切开皮肤长约1.5 cm,顺眼 轮匝肌 走向将其两侧分开,找到内眦韧带,剪开下1/3内眦韧带,接着分离暴露泪前嵴,纵形切开泪前嵴骨膜,用骨膜剥离器紧贴骨面剥离使泪囊同骨膜一起离开泪囊窝。用血管钳 顶破泪囊窝内侧壁,运用咬骨钳以泪前嵴为中心 咬除骨片,形成约1.5 cm×1.0 cm大骨孔,显露鼻黏膜,咬除骨片中应注意防止咬损鼻黏膜;②把鼻黏膜和泪囊侧壁分别作“匚 ”形切口切开,形成向前翻转的两个瓣叶,暴露鼻腔中填塞纱条,通过纱条与硅胶管作缝合牵引硅胶管于鼻腔外,硅胶管另一端通过缝线固定在内眦部皮肤,硅胶管上端正好位于两瓣叶后方;③无损伤缝线间断吻合泪囊、鼻腔黏膜两个瓣叶,并与骨膜固定缝合,后叶侧不作缝合,分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切口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68例手术后早期泪囊部均有轻微的肿胀,一般3 d后消失,7 d后拆除缝线,1个月后拔除硅胶管。观察3个月~1年泪道通畅无阻塞,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手术均100%成功,术后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根据我们总结改良后泪囊鼻腔吻合术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较,主要优点有如下两点:①手术时间缩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内侧壁与鼻黏膜均做“I”字形切开,均形成前后两叶,前后瓣叶均要进行缝合[1]。因其手术范围狭小,切口深度深,进行鼻黏膜、泪囊作“I”型切开难度大,容易发生撕裂,且缝合困难,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改良后手术作“匚 ”型切开简化了操作,发生撕裂的可能性很小,且不容易因手术视野出血影响操作,因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②手术成功率高。传统手术容易发生吻合瓣前叶下附与后叶粘连,再加以肉芽组织周围增生堵塞手术形成的泪道,因而使手术后泪道再次堵塞致手术失败。改良后手术采用“匚”型切开泪囊及鼻黏膜,这样鼻黏膜与泪囊前叶对缝,后叶则不缝合,使其自然贴附于后面骨壁上,此法可使泪囊腔极大限度张开,不留任何死角,并且我们在形成的泪道中放置硅胶管加以支撑,防止前叶下附,并避免肉芽组织增生堵塞,因此成功率高。我们所做的68例手术均100%成功,无一例失败。所有手术硅胶管均保持1个月才拔除。因此我们认为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且成功率高易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良好术式。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陈家祺,等.眼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