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涉及多项与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有关的测试项目。目前而言,北京市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主要通过学校或者社会上的篮球俱乐部两种形式,北京市的中小学虽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但大部分学校只是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学提高的效果。在篮球运动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跑、跳、投的动作并没有接受到来自老师或者俱乐部教练正确的引导和教学,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偏低。另外在训练以及教学过程中对于运动强度的要求偏低,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有受伤的情况,学生无法通过超量恢复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另外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参加篮球运动的意愿,学校对于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学生所用器材与场地是否符合自身年龄阶段发展特征,还有教师对于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的水平。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7-8学生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北京市青少年校园篮球测试指标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测试,找出其中共同点以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希望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提高增添一点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技术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篮球运动发展进步不可缺少条件。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本文从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出发,对比分析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得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为其提供合理的改进方法。从而帮助其提高篮球水平,并能更好的适应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标准。
一、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主要通过选拔考核的方式,共计8项。包括:1.身高、体重。2.臂展。3.助跑单脚起跳摸高。4.立定跳远。5.全场3/4加速跑。6.1分钟自投自抢远距离跳起投篮7.全场攻防技术模拟。8.全场综合运球上篮。
二、北京市篮球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测试方式
该测试涉及多项内容包括身体素质类测试项目如:5.8米加速跑,原地背后抛篮球(5号球),立定跳远,三级腹桥测试,原地双脚跳摸高,单足交替跳绳,肩回环,十字脚步移动,燕式平衡,体前屈。篮球专项技术如:十字移动运球,行进间运球捡网球,半场移动传接球,左右手运球行进间高手、低手、双手投篮,限制区滑步。
三、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在对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学生身体素质相关项目进行测试后,并对他们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其中,在速度类项目5.8米加速跑中,由于距离较短并且学生会受到自身反应能力的限制。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学生测试结果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力量类,灵敏类测试项目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身体发育状况存在差异。在某些项目上确实存在差异,但在总体水平上双方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并未看出明显差异。在柔韧类项目中,学生柔韧性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关测试项目的比较得知,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以及北京市篮球俱乐部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上没有较大差异,并且通过与测试指标的对比,在力量类和灵敏类项目学生并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协调性,爆发力,关节灵活性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希望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相关身体素质项目的练习,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访问得知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在基本技术训练方法上存在差异。篮球项目传统校更加注重传承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校篮球竞技水平,培养良好的篮球后备人才。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更加注重学员的招收,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篮球项目传统校在训练方法上更符合篮球后备人才选拔需要,篮球项目传统校的测试结果较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表现出较高水平。篮球项目传统校在动作规范性,完成质量上要更优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并且在传接球类—半场移动传接球,移动类—限制区滑步上,篮球项目传统校要明显优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篮球项目传统校有相关的防守步伐的练习,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相对较少。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并没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柔韧类项目上,学生大部分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2.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在篮球基本技术上差异明显,篮球项目传统校更加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并且在训练中加入了防守步伐的练习。
3.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在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
(二)建议
1.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統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应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特别是学生灵敏素质,反应能力的训练。
2.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应加强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
3.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应加强培养学生基本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以及热爱程度,使学生从本质上提高篮球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连生.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改革体制,因材施教[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209-210.
[2]康发睿.体育游戏在篮球训练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1):10-11.
关键词: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技术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篮球运动发展进步不可缺少条件。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本文从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出发,对比分析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得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为其提供合理的改进方法。从而帮助其提高篮球水平,并能更好的适应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标准。
一、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方式主要通过选拔考核的方式,共计8项。包括:1.身高、体重。2.臂展。3.助跑单脚起跳摸高。4.立定跳远。5.全场3/4加速跑。6.1分钟自投自抢远距离跳起投篮7.全场攻防技术模拟。8.全场综合运球上篮。
二、北京市篮球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测试方式
该测试涉及多项内容包括身体素质类测试项目如:5.8米加速跑,原地背后抛篮球(5号球),立定跳远,三级腹桥测试,原地双脚跳摸高,单足交替跳绳,肩回环,十字脚步移动,燕式平衡,体前屈。篮球专项技术如:十字移动运球,行进间运球捡网球,半场移动传接球,左右手运球行进间高手、低手、双手投篮,限制区滑步。
三、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在对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学生身体素质相关项目进行测试后,并对他们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其中,在速度类项目5.8米加速跑中,由于距离较短并且学生会受到自身反应能力的限制。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学生测试结果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力量类,灵敏类测试项目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身体发育状况存在差异。在某些项目上确实存在差异,但在总体水平上双方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并未看出明显差异。在柔韧类项目中,学生柔韧性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关测试项目的比较得知,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以及北京市篮球俱乐部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上没有较大差异,并且通过与测试指标的对比,在力量类和灵敏类项目学生并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协调性,爆发力,关节灵活性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希望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相关身体素质项目的练习,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访问得知篮球项目传统校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在基本技术训练方法上存在差异。篮球项目传统校更加注重传承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校篮球竞技水平,培养良好的篮球后备人才。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更加注重学员的招收,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篮球项目传统校在训练方法上更符合篮球后备人才选拔需要,篮球项目传统校的测试结果较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表现出较高水平。篮球项目传统校在动作规范性,完成质量上要更优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并且在传接球类—半场移动传接球,移动类—限制区滑步上,篮球项目传统校要明显优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篮球项目传统校有相关的防守步伐的练习,而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相对较少。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并没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柔韧类项目上,学生大部分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2.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在篮球基本技术上差异明显,篮球项目传统校更加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并且在训练中加入了防守步伐的练习。
3.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在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
(二)建议
1.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統校和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7-8岁学生应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特别是学生灵敏素质,反应能力的训练。
2.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应加强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
3.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应加强培养学生基本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以及热爱程度,使学生从本质上提高篮球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连生.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改革体制,因材施教[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209-210.
[2]康发睿.体育游戏在篮球训练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