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传统家训中的教育思想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hi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过良好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更是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黔东民族地区传统家训中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如今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传统家训;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80-03
  传统家训作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学界关于传统家训教育思想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对于民族地区传统家训教育思想的挖掘还较为少见。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地处梵净山民族地区的黔东万氏家训为例,来探讨民族地区传统家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为民族地区的当代教育继承优良基因和寻求历史借鉴。
  一、黔东万氏家训简介
  (一)黔东万氏家族简介
  黔东万氏是元末明初时从江西迁入进来的。据《贵州铜仁万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市岔镇万文正次子万宽武,三十五岁时考中武进士,随后奉命“平蛮”,率军由赣入黔,驻镇黔东的思州宣慰司,封定远将军。万宽武成为了入黔万氏的始祖,其子万受名居铜仁北门万家巷,入铜仁籍。万受名子万荣后来又迁居铜仁客寨(现碧江区和平乡),置下产业,并生有六子。此后,万氏家族逐渐枝繁叶茂,子孙发达,并先后分迁周边各地。现在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的中寨、竹林窝、龙鱼冲、枫香坪、治槐滩、高车坪、板栗园、范蓬溪、屋长土、腊洞溪、羊角冲、广场、新塘、金竹园、河门口,和平乡的两岔溪、兴隆坳,坝黄镇的黑冲、泥哨、碉冲;万山区谢桥办事处石竹的瓦屋坪,敖寨乡的金家场;江口县桃映镇的万家沟、白柳坪,闵孝镇的罗江、红岩,坝盘镇的头坝溪;松桃县的高家坡;玉屏县朱家场的铁厂;印江县的池坝、鲊开、坪兴寨、洋溪興黔万家、木黄横土洞、石万、郜家山;石阡县龙塘的川岩坝等地,都有万氏族人聚居,万氏族众遍布梵净山区域的黔东大地。[1]黔东万氏本是汉族,入黔以后,在和当地各民族长久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大多人已经逐渐少数民族化了。故发展到现在,黔东地区的万氏除了一小部分继续保留汉族的民族身分外,更多万氏子孙则成为了侗、土家、苗等少数民族。黔东万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继承了江西崇文重教之遗风,所以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许多有名人物。如始祖万宽武为思州宣慰司定远将军,二世万受名为思南宣慰司千户所正长官,三世万荣授铜仁府权司,四氏万思齐仍袭铜仁权司,六世万勇官至云南浪穹县知县,七世万廷皋任襄阳府通判,八世万贡任四川夹江县教谕、万贲任景陵主薄,九世万邦俊于万历十三年(1585)考中举人、万士英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考中进士,十世孙万达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考中举人、其弟万任于崇祯九年(1636)考中进士,在铜仁更是颇有威望。民国期间,万家更为显赫,单就板栗园这一支,十八世万开信为贵州省议会议员,十九世孙女万淑芬是贵州省省主席王家烈的“外交夫人”、万宗震是贵州省政府的秘书长,二十世万式炯是第十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暂编第一军军长。[1]黔东万氏之所以在历史上各类人才辈出,与该族长期坚持良好的家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二)黔东万氏家训简介
  家训,也称为族规、族训、祠规、家规等,是某一家庭或家族中父祖辈对子孙辈、兄辈对弟辈、夫辈对妻辈所作出的某种训示、教诫,教诫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诫者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教诫者取材于祖上的遗言和族规、族训、俗训或乡约等文献中的有关条款,或者具有劝谕性,或者具有约束性,或者两者兼具。”[2](P.10)传统家训多在族谱中得以集中呈现。黔东万氏在不同时期曾编写过族谱,收集或制定有一定的家训资料,2010年,该族在重新编写族谱时,将以往的家训再次集中收录于新谱中。新编《贵州铜仁万氏族谱》中的家训资料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万氏族规”“万氏祠规”和“万氏家训”几大类,每一类下又有具体的细目以及丰富的内容。如“万氏族规”就包括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等十个子目的内容,主要是从十个方面规定族人应该做什么;“万氏祠规”也包括如禁不孝、禁不悌、禁称呼越份、禁拜节逃避、禁挟势欺人、禁嫖赌、禁窃盗、禁调奸、禁招赘、禁恶逆等十个子目内容,主要是从十个方面规定族人不应该做什么;“万氏家训”类里包括两部分,一是规定了建祠宇、崇祠典、修谱系、识坟墓、顺父母、敬长上、和兄弟、教子孙、务本业、毋争讼、毋赌博、亲贤俊等十二目内容,二是完全借用了朱熹的《朱子家训》内容。[1]综观而言,黔东万氏家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身之道、家礼之则、齐家之术以及处世之道等诸多方面,虽然在有些表述上有重复之处,并且有些内容也不合时宜,但其涵盖的进步内容也确实丰富,这一点是和其它许多地区的家训内容有相通之处的,主要集中在探讨个人的修身观、家庭管理的治家观、教育子孙的训子观以及与家庭紧密联系而又超乎其上的社会观,从个人到家族再到社会、国家层面的逐步递进,表现出家训的内在逻辑[3],尤其是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黔东万氏家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和载体,黔东万氏家训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一)教育目的
  综观黔东万氏家训的内容,发现其包涵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于培养族众的品性,使族众成为明事理、有道德的人。比如,在训子方面,万氏族规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出明事理的子孙,认为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成器。因此在教育子孙方面,万氏的族人是希望能培养出进取成名的人,进而给家族带来荣光。再如,在修身方面,万氏家训认为在德与才的比较中,其才优于德,还不如德过于才。若有才而无德,则容易自私;若有德而无才,则会以淳谨律身,和平待众,由公生明。因此修身明德比能读书更为重要。[1]可见,万氏家训认为个人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品德修养。其家训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以培养子弟的品德修养为主。   (二)教育內容
  万氏家训主要是通过“万氏族规”“万氏祠规”和“万氏家训”几大类来呈现它的教育内容。我们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万氏族规”主要明确叙述“教家之道”“教子之方”等教育思想;“万氏祠规”主要规定关于家族为人处世方面的要求;“万氏家训”主要规定对整个家族及个人的要求。
  “万氏族规”中的教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教家之道”方面,比如规定了族人要做到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该教育内容主要体现了两点,一是孝、二是和,这主要是规定族人对周边亲人或邻居的人际要求。其二是在“教子之方”方面,则规定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从这五点我们可发现,万氏家族对个人的学业和个人品德修养极其重视。在学业方面,其族规言“教子之书,莫要于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明理,能明理才能成器保家,乃至进取成名,从“教子弟”和“奖名节”两个教育思想内容就可看出万氏家族对学业的看重性,认为子弟以读书明理为上,如果家族出现忠臣孝子和有才之人,可以请匾额、请旌表等,以此方式来激励族人;在修养方面,主要有“戒习染”“慎婚嫁”“急赋税”等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以此来规定族人的行为举止。“万氏祠规”中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禁不孝、禁不悌、禁称呼越份、禁拜节逃避、禁挟势欺人、禁嫖赌、禁窃盗、禁调奸、禁招赘、禁恶逆等十个子目内容,该祠规的内容主要是向族人规定族人应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矩,若有违者,轻者量加责罚,重者生不入祠,死不立主。其中,在家庭方面包括五个禁止:一是禁不孝,如有违反,惩罚最为严重,生不入祠,死不立主;二是禁不悌。万氏家训言“兄弟本属同胞,犹如手足一体” [1],因此禁止兄弟姊妹之间产生间隙,发生矛盾,也不许偏心任何一方,手足之间相亲相爱、平起平坐;三是禁称呼越份,家族有等级尊卑之分,家训言“人若无尊卑,等级越份乱伦,与禽兽有何异乎” [1],因此万氏家族非常看重等级之分,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四是禁止拜节逃避,主要规定每年元旦时节,族人必须做到的拜祖行为,自十六岁以上入祠拜祖,除了有年龄限制以外,还有如果你是入赘,或是靠身家族,不可拜祖,唯有三代以后方才可以,且拜祖的每一个步骤、行为都有严格的要求;五是禁招赘,万氏家训言“若赘外姓,是引奸入室”,这主要是针对男性方面,女性方面要求则没这么严格,提出“丧夫之妇,可以改嫁”;在社会方面,包括禁挟势欺人、禁嫖赌、禁窃盗、禁调奸、禁恶逆等五个内容,触犯其中一条都是违反社会道德,都是犯法的,因此将这五点列入祠规,合乎情理,有利于维护家族的清誉。“万氏家训”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规定了建祠宇、崇祠典、修谱系、识坟墓、顺父母、敬长上、和兄弟、教子孙、务本业、毋争讼、毋赌博、亲贤俊等十二目内容,这似乎与前述族规有些类似之处,但家训更为全面,从家族建设到个人品德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也详细的讲解了为何如此规定的原因,如修祠宇,家训言“为以妥先灵”;崇祠典,家训言“祖宗有生育之恩”;顺父母,家训言“人之百行,以孝为先”等。二是主要说明了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主要是借用了朱熹的《朱子家训》的内容,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等等[1]。还有万氏家训这一部分在个人人格方面,要求君须仁,孔子曾言: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指不仅要自己取得成就,也要帮助他人取得成就,要有广博的胸怀,能够为他人着想,达到共同实现自身价值。万氏家训中强调“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等思想[1],用以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归根结底则是一个“仁”;在家庭方面,万氏家训要求父须慈、兄须友、夫须和、子须孝、弟须恭、妇须柔等六个内容,这是家庭和谐的前提。就万氏家族而言,只有每个人达到了这六点要求,家庭才会和谐,整个家族才会一直繁荣昌盛,绵绵不绝。
  (三)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达到预定的目的所制定和使用的方法。万氏家训中体现的教育方法多样,一是主张身教重于言传,二是主张知行统一,三是注重严爱相济。注重身教方面,万氏家训认为,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言语文字能磐述,因此主张以身教为主,言教为从,并且认为若想教育出一个好子孙,必须是由贤父友兄来培植,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子孙。关于知行统一方面,万氏家训指出,除了要族人接受教育以外,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将教育运用到实践,如其家训言“见幼者,爱之;见老者,尊之”等[1],体现了万氏家族在社会生活中对族人必须表里如一的要求。至于严爱相济,万氏家训当然认为教育子孙要以爱为主,时时处处以一颗仁爱之心来教育子弟,但同时也要求严厉,甚至规定了许多惩罚性的措施。这正是体现了该族严爱相济的教育方法。
  三、黔东万氏家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黔东万氏家训虽然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传统社会人们的普遍教育思想,其中许多思想也确实具体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也有一些思想放到现在依然有其作用,也即是说黔东万氏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一)当今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有一定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目的逐渐从培养一个能读书的人转变为培养一个会读书的人,万氏家训中在训子方面是以培养一个有作为的人为教育目的,这与当代的教育目的是一样的,现在国与国的竞争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等,因此单纯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代的发展要求,要坚持做到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能力的统一。万氏家训体现的主要是培养一个明人伦的士大夫为主,当代不仅仅是如此,随着教育目的的增多,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人才,而且必须头脑灵活,不是只会死读书的读书人,因此需要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储备,这也是国家培育人才所想达到的目的,以来增加与他国之间的人才竞争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因此现在学校教育负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学生不能仅仅只是作为知识的输入者,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储备优质的后备军。
  (二)丰富当今的教育内容
  万氏家训分别从祠规、族规、家训这三大类阐明教育思想,主要有立身之道、家礼之则、齐家之术以及处世之道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有意义。比如在万氏族规中阐明了教家之道和教子之方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代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万氏家训提到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提出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相邻等教育思想,将这些传统家训教育思想融入当代的教育中,对提高我国的家风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子之方方面,万氏家训提到要能读书、明事理,提出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等教育思想,符合我国现在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修养。在治家方面,万氏家训言:“父之所贵者,慈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子之所贵者,孝也” [1],这对于当代家庭教育思想仍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当今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对实现教育目的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一定要选择好的教育方法。万氏家训中所提出的“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方法,认为话语的教导往往没有身教更具有直接性和易理解性,这样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教育仍是有说服力的。当前我们的教师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常常是以语言来开导学生,但往往这样的教育培育出来的人都会逐渐被社会淘汰,因此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灵活性,认为老师说再多的言语都不如亲身体验,亲身去理解。再比如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但在以前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多少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交于学校教育,而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越来越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方式。因此万氏家训中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贵州铜仁万氏族谱[Z].内部资料,2010.
  [2]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8.
  [3]王卫平,王莉.明清时期苏州家训研究[J].江汉论坛,     2015,(8).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与深度融合的条件包括:文化契合的广泛存在,时代需要新型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在上述两种文化结合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并运用了“借词生义”、“借古喻今”、“借古颂今”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路径和方法。我们从文化结合与融合的实践中获得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敢于挖掘,善于提炼,巧于结合,融合创新的理念。坚持“马魂”“中根”,马中外三大文化
期刊
【摘要】中山市南朗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对南朗镇的实证调研分析,尝试将中山市红色名人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相结合,探索党员培养新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辟党员教育“第二课堂”,丰富党团主题教育形式;关注遗址所在村落发展现状,运用新观念、新思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中山加快融入粤港澳湾区建设中;制定红色走访路线,串联起分散的党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党员培训基地,实现双赢格局;鼓励学生深
期刊
【摘要】从劳动异化到商品异化再到符号消费的异化,这个过程其内在逻辑是劳动的异化决定了商品的异化,劳动异化是生产环节中的发生的异化;消费异化是消费环节中发生的异化现象,商品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对象,发生畀化,同时商品异化为资本,构成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探讨的骨架。在被生产与消费全面操控的后工业时代,整个社会体系在马克思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经济框架上发生了全面异化,社会成为非人的存在,这是资本主义至今也没有
期刊
【摘要】韶关讲武堂,又称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韶州讲武学校,是1918-1921年间,驻粤滇军为补充新鲜“血液”而创办的一所地方性军校。尽管韶关讲武堂的办学时间短、办学期数少,但因历史的机遇和地缘的优势,韶关讲武堂“走”出了一大批知名将帅。本文在《韶州讲武堂同学录》《驻粤滇军死事录》等原始史料基础上,结合一些该校教官、学员的传记和回忆录,对韶关讲武堂的创办背景、历史沿革、办校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应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这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遵循。然而在现实中各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科研院所,因其重科研、重绩效、重产出的单位性质,更应主动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以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力量源泉,推动“红色引领科技创新”实践进程。本文以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探索党建、业务“同频共振”工作为例,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与总结,蕴含着丰厚的德育价值。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德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载体,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合理转化,结合时代发展加以创新,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利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德育;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
期刊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由于双校园模式的时空限制,传统的学生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因此,要深刻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创新党员日常教育、发展培养、制度管理模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规范、严肃、有序进行。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双校园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
期刊
【摘 要】位于甘肃东部的泾川“完颜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完颜部落”。本文通过对泾川完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劣势,遇到的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后,给出“完颜村”依托民俗文化发展产业集群,加大园区建设,逐渐将“体验式”旅游替代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完颜;文化产业;SWOT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研究的一个面向。首先,立足理论层面论述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性,认为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促进社区党建以及密切党群关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从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组织管理的三个角度指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个人思考。   【关键词】进社区意义;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期刊
【摘要】基于路桑斯心理资本理论基础,运用其心理资本问卷(PCQ-24)对广东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展开调研。结果显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从不同维度看,在自我效能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希望感方面表现欠佳;从性别上看,男性心理资本高于女性;从职称方面分析,职称对教师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影响;在年龄方面,教师总体心理资本水平受年龄影响不大。  【关键词】心理资本;民办高校;思政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