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该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关键词:工作过程;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研究
作者简介:王立波(1968-),女,黑龙江拜泉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84-02
一、“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较快的年均增长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旅游纠纷,这时就需要旅游业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懂得专业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国家旅游政策和旅游法律法规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也迅速发展成长,为我国的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的教学功能是通过旅游业法规政策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旅游纠纷的能力、依法经营旅行社的能力,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做到“依法订立旅游合同、合法提供旅游服务、守法经营旅行社、用法恰当解决旅游纠纷”,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旅游管理领域建设需要的高端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政策法规既是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单位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界限,也是导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旅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尺度。只有认真领会和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则,才能正确、合法、高效地从事相应的旅游管理和旅游经营行为。
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选择不完善
以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一般以教材的章节内容为主,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忽视了与专业岗位结合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比较注重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训练,常常会忽视法规与政策知识的训练,使得“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实习不能很好的结合。课程校外实训时,受校外实训基地实际工作安排的影响,往往实训内容与实训基地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合,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得实训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内实训时,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尤其是软资源的限制,使得实训内容与资源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降低了实训效果。
3.教学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保证。建设好“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并持续发挥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中既要有主讲教师又要有辅导教师,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比例应适当,而从目前来看经济贸易系教师团队建设有待提高。在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中,从职称上看,有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讲师两人,兼职教师(执业律师)一人,教学新人少,没有辅导教师;从学历层次来看,最高学历为本科,最高学位为硕士,还没有法律专业的博士;从社会实践来看,还缺少社会上法律行业的专家任专任教师。因此,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还需提高和完善。
三、“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途径
1.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旅游政策法规”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有:导游员、计调员、外联员、景点讲解员、景区服务与管理人员、景区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针对这些岗位设置课程内容。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删除和岗位关联度不太密切的公司法,针对目前酒店法律纠纷的现实问题,增设原来没有的酒店管理法规内容,并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解决“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与专业岗位需要脱节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拓展,并为课程的综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2.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以旅游管理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了旅行社设立与运行、旅游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恰当处理旅游纠纷和酒店管理法规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共计16个子任务。全程在法律模拟实训教室上课,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与实训脱节的问题。
3.通过课程建设,整合师资梯队,形成合理的师资团队
整合师资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带动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对教师分岗位的定期进行顶岗锻炼,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逐渐达到100%。设计科学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要有实际效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教研课程研究并有阶段性成果,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方位培养教师,使教学团队的梯队、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同时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等方式解决教学团队建设问题。
明晰师资团队建设的整体框架,加大建设力度,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为团队建设寻求资金、资源等基础保障,争取早日达到建设优秀团队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运行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建设需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确立课程教学目标;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第三步,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的指导下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第四步,进行整体教学资源的建设;第五步,开展教学实施,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完善和调整。
1.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国家旅游政策和运用政策的能力。针对旅游管理的专业特点,结合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解决旅游管理业务中发生的实际政策法律问题,为旅游管理过程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通过“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热爱专业、干一行爱一行的基本素质,为旅游管理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 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需遵循三种理念:第一,行动导向;第二,依岗设课;第三,教、学、训有机融合。课程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和专业团队共同设计、开发、建设和实施教学。校企合作、行校合作进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题组与伊春市旅游局、牡丹江市春秋旅行社、牡丹江市旅游协会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根据旅游管理工作岗位设计教学内容。
(1)行动导向,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以旅游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了旅行社设立与运行、旅游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依法进行酒店管理、恰当处理旅游纠纷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共计16个子任务。全程在法律模拟实训教室上课,边学法理知识、边进行案例分析及模拟练习,同时与本地法院开展联合教学活动:实训时带领学生到法院观看庭审过程,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回校后就庭审的案子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请法官到校内进行法律实务讲座。
(2)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岗位需要,依岗设课。科学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坚持“职业岗位需要,注重学生特点,服务旅游管理,源于最新法规”的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旅游实践为课堂,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学生实习和工作岗位,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正、边提高。
(3)教、学、训有机融合,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师是设计者,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取举案讲法、角色扮演、案例模拟和现场观摩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案中学”和“学中训”,实现“教、学、训”的有机统一。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工作岗位和旅游业务工作流程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以需要为准,以够用为度,应用案例教学、岗位实操等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旅游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经理、导游来学校做讲座,进行实践指导,利用假期派出学生到旅游景区进行顶岗实践,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过程相融合,增强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3.课程运行与实施
(1)课程标准的制定。由教学团队、执业律师和旅游、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符合专业要求、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标准编制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条件、课程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其中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三个方面。
(2)特色教材、教学方案、案例库、实训指导的建设。组织专业课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开发满足课程需要的特色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编写特色案例库,结合旅游管理实际编制实训指导,便于学生的课上应用和课下自学,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3)职业素质考评。采用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按照旅游类企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要求设计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现场表现和综合素质四个考核项目,按照学生的要求设计了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二个考核项目。前者占总评的50%,后者占50%,汇总得出总成绩。利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考核方法,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地考核学生运用相关法规与国家政策解决实际旅游纠纷问题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工作过程;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研究
作者简介:王立波(1968-),女,黑龙江拜泉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84-02
一、“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较快的年均增长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旅游纠纷,这时就需要旅游业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懂得专业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国家旅游政策和旅游法律法规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也迅速发展成长,为我国的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的教学功能是通过旅游业法规政策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旅游纠纷的能力、依法经营旅行社的能力,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做到“依法订立旅游合同、合法提供旅游服务、守法经营旅行社、用法恰当解决旅游纠纷”,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旅游管理领域建设需要的高端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政策法规既是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单位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界限,也是导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旅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尺度。只有认真领会和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则,才能正确、合法、高效地从事相应的旅游管理和旅游经营行为。
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选择不完善
以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一般以教材的章节内容为主,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忽视了与专业岗位结合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比较注重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训练,常常会忽视法规与政策知识的训练,使得“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实习不能很好的结合。课程校外实训时,受校外实训基地实际工作安排的影响,往往实训内容与实训基地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合,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得实训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内实训时,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尤其是软资源的限制,使得实训内容与资源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降低了实训效果。
3.教学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保证。建设好“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并持续发挥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中既要有主讲教师又要有辅导教师,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比例应适当,而从目前来看经济贸易系教师团队建设有待提高。在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中,从职称上看,有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讲师两人,兼职教师(执业律师)一人,教学新人少,没有辅导教师;从学历层次来看,最高学历为本科,最高学位为硕士,还没有法律专业的博士;从社会实践来看,还缺少社会上法律行业的专家任专任教师。因此,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还需提高和完善。
三、“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途径
1.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旅游政策法规”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有:导游员、计调员、外联员、景点讲解员、景区服务与管理人员、景区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针对这些岗位设置课程内容。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删除和岗位关联度不太密切的公司法,针对目前酒店法律纠纷的现实问题,增设原来没有的酒店管理法规内容,并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解决“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与专业岗位需要脱节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拓展,并为课程的综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2.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以旅游管理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了旅行社设立与运行、旅游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恰当处理旅游纠纷和酒店管理法规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共计16个子任务。全程在法律模拟实训教室上课,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与实训脱节的问题。
3.通过课程建设,整合师资梯队,形成合理的师资团队
整合师资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带动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对教师分岗位的定期进行顶岗锻炼,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逐渐达到100%。设计科学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要有实际效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教研课程研究并有阶段性成果,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方位培养教师,使教学团队的梯队、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同时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等方式解决教学团队建设问题。
明晰师资团队建设的整体框架,加大建设力度,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为团队建设寻求资金、资源等基础保障,争取早日达到建设优秀团队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运行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建设需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确立课程教学目标;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第三步,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的指导下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第四步,进行整体教学资源的建设;第五步,开展教学实施,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完善和调整。
1.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建设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国家旅游政策和运用政策的能力。针对旅游管理的专业特点,结合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解决旅游管理业务中发生的实际政策法律问题,为旅游管理过程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通过“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热爱专业、干一行爱一行的基本素质,为旅游管理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 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需遵循三种理念:第一,行动导向;第二,依岗设课;第三,教、学、训有机融合。课程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和专业团队共同设计、开发、建设和实施教学。校企合作、行校合作进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题组与伊春市旅游局、牡丹江市春秋旅行社、牡丹江市旅游协会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根据旅游管理工作岗位设计教学内容。
(1)行动导向,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以旅游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了旅行社设立与运行、旅游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依法进行酒店管理、恰当处理旅游纠纷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共计16个子任务。全程在法律模拟实训教室上课,边学法理知识、边进行案例分析及模拟练习,同时与本地法院开展联合教学活动:实训时带领学生到法院观看庭审过程,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回校后就庭审的案子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请法官到校内进行法律实务讲座。
(2)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岗位需要,依岗设课。科学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坚持“职业岗位需要,注重学生特点,服务旅游管理,源于最新法规”的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旅游实践为课堂,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学生实习和工作岗位,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正、边提高。
(3)教、学、训有机融合,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师是设计者,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取举案讲法、角色扮演、案例模拟和现场观摩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案中学”和“学中训”,实现“教、学、训”的有机统一。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工作岗位和旅游业务工作流程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以需要为准,以够用为度,应用案例教学、岗位实操等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旅游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经理、导游来学校做讲座,进行实践指导,利用假期派出学生到旅游景区进行顶岗实践,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过程相融合,增强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3.课程运行与实施
(1)课程标准的制定。由教学团队、执业律师和旅游、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符合专业要求、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标准编制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条件、课程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其中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三个方面。
(2)特色教材、教学方案、案例库、实训指导的建设。组织专业课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开发满足课程需要的特色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编写特色案例库,结合旅游管理实际编制实训指导,便于学生的课上应用和课下自学,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3)职业素质考评。采用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按照旅游类企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要求设计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现场表现和综合素质四个考核项目,按照学生的要求设计了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二个考核项目。前者占总评的50%,后者占50%,汇总得出总成绩。利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考核方法,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地考核学生运用相关法规与国家政策解决实际旅游纠纷问题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