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和一本书以及一个学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他,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的一个孩子,想象着他就是自己班里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想法?
时光回到十年前,第一次见到他,在面试一年级新生的教室里,看见他用独特的平衡方式想我走来时,我脑海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他不能来我们学校上学,他需要去特殊教育学校。对他而言,学校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危险隐患;对我而言,如果他在我的班里,将是无数的麻烦。但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他果真分在了我的班里。
开学前,他妈妈约我见面,谈谈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约在肯德基见面,當我透过窗户,看到他和妈妈手拉手蹒跚地穿过马路向我走来时,我的心情头涌起一阵酸楚。见面后,我们谈话的主题围绕着入学后孩子能不能独立适应校园生活、课间游戏、上厕所、集体活动怎么办,遇到意外受伤怎么办,我把我所有的顾虑都一一抛给了孩子的妈妈。他妈妈肯定地对我说,孩子自己可以,不用教师操太多心。为了向我证实孩子的实力,她让孩子在餐厅里走一圈。孩子站起身来,用他独特的方式迈开步子走了起来,他只有一条腿可以打弯,另一条腿因为膝关节的僵硬使得脚在走路时无法抬起来,始终擦在地上。当时我真的觉得他似乎马上或者说随时都有可能摔倒,我连忙喊他回来同时伸手要去扶他。他的妈妈阻止了我告诉我:“没事儿,这就是他走路的平衡方式,绝不会摔倒的!”餐厅里的人们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慑住了,看着人们投来的目光夹杂着种种,同情的,惊诧的,惋惜的还有嘲笑的,我怕人们的窃窃私语中伤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一次要伸手去扶他。他的妈妈又一次制止了我,告诉我:“如果这点挫折都经受不了,他将来怎样在社会上生活。我就是要从小就让他在这种目光下自信地生活下去。”
孩子妈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震撼了我。我欣然接受了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门最近的地方,嘱咐学生下课后让他先走,谁也不能碰他、跟他抢行。我竭尽所能地呵护他,照顾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伤害他,只要是与他发生冲突和矛盾的都是对方的错。因为在我心里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楚楚可怜的。我对他没有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错,没有完成作业没关系,是不是因为书写速度慢耽误了?老师理解你!”我的付出得倒了所有人的认可和赞扬,我也沉浸在自我的欣赏和满足中。
可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上说:“一个人身体上的残缺不算什么,比身体残缺更可怕、可怜、可悲的是心灵的残疾!由于身体的原因,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教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但是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他们更渴望人们尊重他们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没有悲悯与同情!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每一个残疾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是呀!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残疾人自学成才,自强不息,他们身残志不残,如战国时期的孙膑下肢残疾,却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酷爱音乐的阿炳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但谱写出了享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张海迪是当代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她坐在轮椅上写下许多著名作品,指引着少年儿童自强不息,拼搏奋进。我们身边的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不仅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而我为什么不去鼓励他,锻炼他呢?
从此之后,学习中我把着他的手写字,鼓励他上课发言,悉心为他讲解学习困惑;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存在的价值;课堂上经常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故事,总是表扬他的坚强,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笑对人生。他爱读书,语言表达能力极好,我鼓励他多读书,并且将自己的读书感受讲给同学们听。不久,他便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发现一些学生也变得爱读书了,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快乐地融入集体之中。我借机鼓励他:“读书你会拥有很多朋友,你不是班级的累赘,你是我们的骄傲,教师和同学们都爱你。”
这个残疾孩子,他的到来带给我极大的考验,几年如一日照顾他,着实不易,但同时也给了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六个春秋,六度寒暑。走入中学的他并没有停止自立奋进的脚步,刚步入初一的他就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我一定会和大家一样”的励志演讲,他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这就是我和他和一本书的故事。
读书,一次次使我体会过“莫名感动”;一次次在书中我进行自我审视,我也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我愿读书伴我行,我更愿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会读书、会创造幸福的读书人!
(责编 张亚欣)
时光回到十年前,第一次见到他,在面试一年级新生的教室里,看见他用独特的平衡方式想我走来时,我脑海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他不能来我们学校上学,他需要去特殊教育学校。对他而言,学校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危险隐患;对我而言,如果他在我的班里,将是无数的麻烦。但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他果真分在了我的班里。
开学前,他妈妈约我见面,谈谈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约在肯德基见面,當我透过窗户,看到他和妈妈手拉手蹒跚地穿过马路向我走来时,我的心情头涌起一阵酸楚。见面后,我们谈话的主题围绕着入学后孩子能不能独立适应校园生活、课间游戏、上厕所、集体活动怎么办,遇到意外受伤怎么办,我把我所有的顾虑都一一抛给了孩子的妈妈。他妈妈肯定地对我说,孩子自己可以,不用教师操太多心。为了向我证实孩子的实力,她让孩子在餐厅里走一圈。孩子站起身来,用他独特的方式迈开步子走了起来,他只有一条腿可以打弯,另一条腿因为膝关节的僵硬使得脚在走路时无法抬起来,始终擦在地上。当时我真的觉得他似乎马上或者说随时都有可能摔倒,我连忙喊他回来同时伸手要去扶他。他的妈妈阻止了我告诉我:“没事儿,这就是他走路的平衡方式,绝不会摔倒的!”餐厅里的人们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慑住了,看着人们投来的目光夹杂着种种,同情的,惊诧的,惋惜的还有嘲笑的,我怕人们的窃窃私语中伤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一次要伸手去扶他。他的妈妈又一次制止了我,告诉我:“如果这点挫折都经受不了,他将来怎样在社会上生活。我就是要从小就让他在这种目光下自信地生活下去。”
孩子妈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震撼了我。我欣然接受了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门最近的地方,嘱咐学生下课后让他先走,谁也不能碰他、跟他抢行。我竭尽所能地呵护他,照顾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伤害他,只要是与他发生冲突和矛盾的都是对方的错。因为在我心里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楚楚可怜的。我对他没有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错,没有完成作业没关系,是不是因为书写速度慢耽误了?老师理解你!”我的付出得倒了所有人的认可和赞扬,我也沉浸在自我的欣赏和满足中。
可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上说:“一个人身体上的残缺不算什么,比身体残缺更可怕、可怜、可悲的是心灵的残疾!由于身体的原因,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教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但是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他们更渴望人们尊重他们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没有悲悯与同情!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每一个残疾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是呀!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残疾人自学成才,自强不息,他们身残志不残,如战国时期的孙膑下肢残疾,却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酷爱音乐的阿炳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但谱写出了享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张海迪是当代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她坐在轮椅上写下许多著名作品,指引着少年儿童自强不息,拼搏奋进。我们身边的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不仅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而我为什么不去鼓励他,锻炼他呢?
从此之后,学习中我把着他的手写字,鼓励他上课发言,悉心为他讲解学习困惑;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存在的价值;课堂上经常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故事,总是表扬他的坚强,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笑对人生。他爱读书,语言表达能力极好,我鼓励他多读书,并且将自己的读书感受讲给同学们听。不久,他便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发现一些学生也变得爱读书了,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快乐地融入集体之中。我借机鼓励他:“读书你会拥有很多朋友,你不是班级的累赘,你是我们的骄傲,教师和同学们都爱你。”
这个残疾孩子,他的到来带给我极大的考验,几年如一日照顾他,着实不易,但同时也给了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六个春秋,六度寒暑。走入中学的他并没有停止自立奋进的脚步,刚步入初一的他就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我一定会和大家一样”的励志演讲,他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这就是我和他和一本书的故事。
读书,一次次使我体会过“莫名感动”;一次次在书中我进行自我审视,我也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我愿读书伴我行,我更愿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会读书、会创造幸福的读书人!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