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是门大学问》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门大学问》
  钟健能 著
  定价:32.00元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年7月
  近日,我读钟健能先生的新作《读书是门大学问》,真是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不禁拍案称好。读后,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要问这本书的作用有多大,我想,它已上升到受益终生的高度。”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公务繁琐,人事卑俗,人心浮躁,人们为了生计,整天行色匆匆,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然而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读书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读书是门大学问》已经超越了出版个人作品的狭隘意义,自觉地从关注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出发,大讲读书之重要,丛谈读书之方法,倾诉自己读书之心得,对于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大多数人不会读书。”这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前人在读书时积累了许多读书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但是,这些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都管用。《读书是门大学问》告诉你一个如何才能“读懂”书的方法,至于能否“做到”,这需要看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他的实践精神。《读书是门大学问》是一本为读书人或者渴望成为读书人而写的书,“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都生活在红尘里,都有功利心,读书而获得某种本领和技能,谋求好的职业,这是最基本的目的,无可厚非。但是读书只注重功利性,容易使人沉溺在浅层次的生活情境上,使自己的阅读生活狭隘且拘泥于工具理性,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所以要防止纯功利性的读书。比如,人不能老是去读自己完全读不懂的书,但也不能老是去读一读就懂的书。应该读那些自己觉得偏难、但还是没有难过头的书,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就好像学武术,压腿很疼,想逃避疼痛,那就学不好武术。比如,读书要呈现出自己的个性,切忌雷同。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景。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即使看了,我们身体也拒绝内化,同样得不到效果。钟先生的经验是,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哪怕它是名著,哪怕别人说得再好,刚开始也不必强迫自己读。随着阅读的积累,自己的品位和层次也会慢慢提升。钟先生赞同读书要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的观点,但不赞同一部书读完之后再读另外一部,他认为同时读几本书,可以应对看腻了某本书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书籍交叉阅读,有时候犹如主餐和菜肴搭配着一起吃,也许更美味,吃起来胃口更好。他的经验是,同时读三四本书效果是最好的。通读全书,这种见解独特精辟的观点随处可见。
  书中吸取了中外名家有价值的读书思想精华,洋溢着理论的神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和故事。小说是你的江湖,历史是你的江山,诗词散文是你的闺房,经史子集是你的书房,因为读书,变得美好,变得智慧;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人的品位。我觉得,《读书是门大学问》是绝对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相信每次读都能给你不同感悟,品味此书读好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其他文献
从1998年红遍网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今天突破4亿的网络文学,历经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期。  网络文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每种网文的类别,其实都是有历史基础和原型的,作者根据当下读者的喜好,在表达方式以及情节设置上进行调整。比如,网络文学中比较畅销的几个类型:玄幻小说的根源——《西游记》;言情小说——《红楼梦》;都市热血小说——《水浒传》;军事小说——《三国演义》;灵异志怪小
期刊
我觉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出版口述史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个人经历比较简单:做教师20年,做出版社编辑10年,此后,在新闻出版署与中国期刊协会工作,与期刊出版行业打交道20年。要说这50年里,自己接触最多,也最爱的,应算期刊了。因此,我将本次口述的核心设定为“个人对期刊的记忆与思考”,追述自己读期刊以及后来与期刊同人交往的一些经历,并尽可能从今天的角度对一些期刊的历史作用、对一些期刊同人的创业
期刊
《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Ⅰ)》是清代明信片选集,所选几乎全是清朝后期欧洲各国印制的明信片(含极少量民国的),它们在一百多年前由中国寄往世界各地,被旅居欧洲的华裔科学家、文化史料与艺术品收藏家方霖、北宁夫妇以毕生积蓄,数十年工夫搜寻获得。本书展示的仅仅是三千张明信片中的十分之一,均为罕见珍品。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大多是当年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或入侵的殖民者在中国实地拍摄的。在“光画”(即摄影)发明不
期刊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等单位协办的一项公益性活动。活动自2009年4月启动,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十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下,经过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
期刊
今年第十五届上海书展,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携15万种精品图书参展。书展一周台风两次来袭,雨水连连。然而这些挡不住上海市民的脚步和购书热情,几十万市民参展,成交码洋过千万。本刊记者在书展期间采访了上海市书展办公室主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他谦逊地说,组委会及出版社的同志都是“端盘子的”,是为读者做服务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书展越办越好。  建筑之美、书籍之美、文化活动交相呼应  《新阅
期刊
若说人生是自我与外界不断切磋磨合的一个过程,那么文学则是有缘人千里迢迢奔往一处,于苍穹月下共饮一壶浊酒的相逢境界。《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星火时代》是著名评论家夏烈基于当下文学发展动向,结合个人实践经历而写就的独特的心得体悟。2007年至2018年,恰是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于作者而言有着珍贵意义的、与网络作家们相逢于江湖的十年。书中沿着清晰的时间脉络,通过作者别具一格的视角,讲述
期刊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国贼”者,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也。三“国贼”的名姓见诸历史教本,遗臭久远,世已熟知。  如今五四已及百年,历史的尘埃渐落,我们以今视昔,应该能更心平气和地评估那段历史旋涡中的人事:所谓三“国贼”,不过作为外交官员,代表政府对日周旋,若谓有责,责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过是段祺瑞政府的替罪羊,而段政府又不过是一个国家在积弱时代的替罪羊而已。  在五四之
期刊
受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委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盘点,并广泛征求业内人士及专家意见,遴选出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20部优质IP作品以及20个关键词。  一 、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件大事  1. 1998年3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上连载,引读者广泛关注,触发大众文化新浪潮。  2. 1999年8月,“榕树下”注册成功,催生首批原创文学网站
期刊
摘要: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9届香港书展吸引104万人次入场,逾30万市民参与书展内各类文化活动。书展的人潮汹涌与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形成强烈反差,香港地租高,再加上互联网购书的冲击,很多书店因为租金一迁再迁直至倒闭。在闹市商业区生存下来的书店,都在做“业态”调整。书店和书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大众形成“阅读共同体”,在于激发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最终产生某种观点或者共识。  关键词:香港书展 实体书
期刊
书写自己的阅读史,梳理自己的阅读历程,惊觉自己已走了三十六年的人生路。书是我的人生轨迹,而我的人生也犹如自己所读过的书一般,那些读过的书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印记在我的人生中,或清晰,或模糊。  我的父母都是矿山工人,是那个时代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父亲是我的阅读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虽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毕业生,但他深深地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父亲专注于引导我阅读,在那個普遍以吃饱为标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