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学生在计算机语言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如何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探讨在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 键 词] 课程引导;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30-01
大学计算机通识课体系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程序设计牵涉到数学的逻辑思维,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困难。(2)课程与专业关系有限,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学习无用。(3)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4)课程实验环节,只进行验证型实验,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取得双赢的效果。
一、充实备课环节,进行有效的课程引导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备课是首要环节,如果教师进行无差别的备课,备课不充分,备课没有针对性,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通过充实的备课,准备好有效的课前引导,使教师与学生都能积极准备,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
(一)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积极进行课前引导
课前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历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课程无用论、课程较难、课程趣味性较差、课时较少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思维的提出,结合不同专业在社会工作中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课程引导,加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督察。
(二)针对专业特性,汲取当前新知识,体现专业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所学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知识内容更新不快,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备课环节,充分汲取计算机和该专业相关新知识,在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充实备课,充分考虑教学中的问题,激情导学
针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摆脱枯燥的照本宣读的教学模式,在备课环节需要进行充实的备课,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情导学。
二、延伸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的当前社会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在发展,学习环境在改变,学习方法在变化,以后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都会不断改革和发展,但一定是有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参与。
(一)结合专业与计算机结合的前景,延伸课堂知识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计算机越来越多的渗入、演变与结合,图象技术,计算机智能,音频技术,手机计算机化。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延伸性,都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延伸教学,提前进行储备知识。
(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探讨编程技术的使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的核心是编程,围绕计算机思维,锻炼学生精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怠学而出现厌学的情况,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将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使用编程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过程有趣、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延伸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园网的快速发展、数字教学信息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终端的多样性结合课程建设,建设网络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利用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加强教学督察的多样性。
(一)改革实验环节,提高实验兴趣
在以往的实验环节,教师布置实验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依葫芦画瓢,实现验证型实验,实验效果差,学生没有积极性和独立的思维,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二)改变实验类型,体现实验的层次性
在实验环节,将实验层次改变为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创造型实验。传统的教学实验没有层次,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学简单,学生的学习被动,通过实验的层次划分,将教学内容明确为必须掌握的知识、大部分要掌握的知识、拓展性选择掌握的知识,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个性化地选择教学模块。
(三)改变实验方式,体现实验的灵活性
改变以往只在機房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单一方式,加强以软件设计竞赛、各种形式的软件计时设计比赛、课题型软件设计课外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方式,在实验方式的多样性的基础上,体现实验内容的层次性。
(四)改变实验考核方式,体现实验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实验只是平时成绩的部分体现,既妨碍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实验的重要性,将实验单独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将考核成绩细化,同时将实验的环节和层次纳入考核环节,确定各个环节所占比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宪文.基于教学多样性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4).
[2]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4).
[3]赵娟,姜有辉.基于计算思维的个性化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6).
[关 键 词] 课程引导;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30-01
大学计算机通识课体系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程序设计牵涉到数学的逻辑思维,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困难。(2)课程与专业关系有限,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学习无用。(3)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4)课程实验环节,只进行验证型实验,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取得双赢的效果。
一、充实备课环节,进行有效的课程引导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备课是首要环节,如果教师进行无差别的备课,备课不充分,备课没有针对性,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通过充实的备课,准备好有效的课前引导,使教师与学生都能积极准备,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
(一)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积极进行课前引导
课前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历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课程无用论、课程较难、课程趣味性较差、课时较少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思维的提出,结合不同专业在社会工作中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课程引导,加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督察。
(二)针对专业特性,汲取当前新知识,体现专业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所学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知识内容更新不快,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备课环节,充分汲取计算机和该专业相关新知识,在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充实备课,充分考虑教学中的问题,激情导学
针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摆脱枯燥的照本宣读的教学模式,在备课环节需要进行充实的备课,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情导学。
二、延伸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的当前社会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在发展,学习环境在改变,学习方法在变化,以后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都会不断改革和发展,但一定是有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参与。
(一)结合专业与计算机结合的前景,延伸课堂知识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计算机越来越多的渗入、演变与结合,图象技术,计算机智能,音频技术,手机计算机化。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延伸性,都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延伸教学,提前进行储备知识。
(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探讨编程技术的使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的核心是编程,围绕计算机思维,锻炼学生精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怠学而出现厌学的情况,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将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使用编程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过程有趣、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延伸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园网的快速发展、数字教学信息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终端的多样性结合课程建设,建设网络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利用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加强教学督察的多样性。
(一)改革实验环节,提高实验兴趣
在以往的实验环节,教师布置实验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依葫芦画瓢,实现验证型实验,实验效果差,学生没有积极性和独立的思维,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二)改变实验类型,体现实验的层次性
在实验环节,将实验层次改变为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创造型实验。传统的教学实验没有层次,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学简单,学生的学习被动,通过实验的层次划分,将教学内容明确为必须掌握的知识、大部分要掌握的知识、拓展性选择掌握的知识,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个性化地选择教学模块。
(三)改变实验方式,体现实验的灵活性
改变以往只在機房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单一方式,加强以软件设计竞赛、各种形式的软件计时设计比赛、课题型软件设计课外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方式,在实验方式的多样性的基础上,体现实验内容的层次性。
(四)改变实验考核方式,体现实验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实验只是平时成绩的部分体现,既妨碍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实验的重要性,将实验单独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将考核成绩细化,同时将实验的环节和层次纳入考核环节,确定各个环节所占比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宪文.基于教学多样性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4).
[2]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4).
[3]赵娟,姜有辉.基于计算思维的个性化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