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情绪的文字,积极心理学在音乐教育领域体现在关注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与积极情绪。如果能够恰当运用积极心理学,就会从学生、教师、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多个层面有效增强音乐课堂的实效,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幸福。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积极心理学 运用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研究人类心理的缺陷和伤害,而且是一种研究人类优良的品质的科学,并致力于开发人类的潜能,关注人类心理的积极层面,例如研究在工作、教育、爱、成长、娱乐中积极心理因素的科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实践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惠灵顿中学在教育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成为哈佛学生们推选的最受欢迎的课程,有23%的听课者表示: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主讲教授沙哈尔博士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与此相似,惠灵顿中学通过开设“幸福课”和举行幸福讨论会来“教授幸福”、“认识幸福”,并让中学生“拥有幸福”。正如校长安尔尼·塞尔登所说:“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这比教育部发布的任何通告都重要。”
在过去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音乐教育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音乐教师逐年增加,音乐设备较为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音乐教学被部分学校列为通识课,课程教学得到保障。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目前的音乐教育还存在某些不足。首先,音乐课很大程度上没有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学校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兴趣课或者美育课的一部分,忽视了其自身的学科价值,导致不少音乐教师缺乏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其次,缺乏对学生音乐创造性地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足。音乐课尤其要不墨守成规,鼓励尝试。只有教师减少是非对错的思维,用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学生才会勇于表现自己,在探索和尝试中获得成就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四个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改善音乐课堂教学。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如学生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活动,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会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内向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答案并不很理想,教师就可以首先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再逐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给出标准答案。在课堂上培养积极学生的积极情绪,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的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幸福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起码不是过度消极)的态度面对课堂,这将会对音乐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热情。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基森海伊教授提出一种在精神高度投入活动时所伴随的心理状态,称之为酣畅感或者心流。之所以称之为心流,是因为处在这个状态下的人会察觉不到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活动上。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工作效率很高,且不会出现精力耗竭的现象。很多体验到这种酣畅感的人事后报告他们感到精力非常充沛,全心投入工作中,并在结束后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和愉悦的情绪。基森海伊教授特别提出的是在艺术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酣畅感。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全身体投入课堂中,就能够在课堂上体会到酣畅感,无疑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教学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音乐课上的师生互动应该是积极的。这种师生互动是指音乐教师以音乐为载体,与学生进行的智慧与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这一点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要有和谐的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能体会到来自学校和教师支持的力量,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减少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增加快乐与勇气等积极心态。
最后,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教师增强教学热情,从这些渠道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教学体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更容易进入高效学习状态,这种积极的课堂环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更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研究潮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能够加强师生的学习投入,营造积极友善的课堂氛围,就会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蒋欣然.哈佛幸福课[M].上海:龙门书局,201l.P2.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M].2011.
[3]李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尚明翠.大学生幸福教育:内涵、因素及路径[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积极心理学 运用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研究人类心理的缺陷和伤害,而且是一种研究人类优良的品质的科学,并致力于开发人类的潜能,关注人类心理的积极层面,例如研究在工作、教育、爱、成长、娱乐中积极心理因素的科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实践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惠灵顿中学在教育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成为哈佛学生们推选的最受欢迎的课程,有23%的听课者表示: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主讲教授沙哈尔博士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与此相似,惠灵顿中学通过开设“幸福课”和举行幸福讨论会来“教授幸福”、“认识幸福”,并让中学生“拥有幸福”。正如校长安尔尼·塞尔登所说:“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这比教育部发布的任何通告都重要。”
在过去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音乐教育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音乐教师逐年增加,音乐设备较为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音乐教学被部分学校列为通识课,课程教学得到保障。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目前的音乐教育还存在某些不足。首先,音乐课很大程度上没有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学校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兴趣课或者美育课的一部分,忽视了其自身的学科价值,导致不少音乐教师缺乏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其次,缺乏对学生音乐创造性地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足。音乐课尤其要不墨守成规,鼓励尝试。只有教师减少是非对错的思维,用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学生才会勇于表现自己,在探索和尝试中获得成就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四个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改善音乐课堂教学。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如学生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活动,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会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内向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答案并不很理想,教师就可以首先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再逐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给出标准答案。在课堂上培养积极学生的积极情绪,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的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幸福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起码不是过度消极)的态度面对课堂,这将会对音乐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热情。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基森海伊教授提出一种在精神高度投入活动时所伴随的心理状态,称之为酣畅感或者心流。之所以称之为心流,是因为处在这个状态下的人会察觉不到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活动上。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工作效率很高,且不会出现精力耗竭的现象。很多体验到这种酣畅感的人事后报告他们感到精力非常充沛,全心投入工作中,并在结束后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和愉悦的情绪。基森海伊教授特别提出的是在艺术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酣畅感。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全身体投入课堂中,就能够在课堂上体会到酣畅感,无疑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教学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音乐课上的师生互动应该是积极的。这种师生互动是指音乐教师以音乐为载体,与学生进行的智慧与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这一点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要有和谐的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能体会到来自学校和教师支持的力量,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减少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增加快乐与勇气等积极心态。
最后,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教师增强教学热情,从这些渠道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教学体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更容易进入高效学习状态,这种积极的课堂环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更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研究潮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能够加强师生的学习投入,营造积极友善的课堂氛围,就会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蒋欣然.哈佛幸福课[M].上海:龙门书局,201l.P2.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M].2011.
[3]李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尚明翠.大学生幸福教育:内涵、因素及路径[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