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本出炉记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为了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完成任务的习惯,应老师做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比如,让幼儿从家中带种子到自然角来种植,回家准备第二天活动用的资料,将自己做的作品带回家给父母欣赏,等等。可孩子们总是丢三落四,目标达成度非常低。为了让任务意识根植于幼儿心中,应老师反复强化,甚至还用上了后果体验法、冷处理法等。尽管如此,照样有孩子忘记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应老师还发现,一旦教师说有任务要布置,有几个孩子就会皱着眉头说:“又要布置任务啊!”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看来,这些做法已经慢慢地背离初衷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应老师迷茫了:难道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真的那么难吗?
  记事卡的诞生
  在“感恩周”活动中,应老师请孩子们回家收集妈妈的有关信息。第二天来园时,全班32个孩子中有17个带来了有关资料。自然这17个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不少没带来资料的孩子在羡慕之余流露出了无奈。批评这些孩子吗?根据以往的经验,批评并没有多大效果。于是应老师改变策略,引导孩子们就这件事情展开了交流、讨论。“怎样记住任务?”孩子们七嘴八舌,每次都能记住任务的洋洋说:“我每次都在手心里画圈,画一个圈表示一件事,画两个圈表示两件事情。这样晚上就不会忘记了!”原来洋洋这么有心。用同样方法记住任务的还有璐璐和辉辉,他们也是用做记号的方法来提醒自己的。应老师一阵欣喜。经过讨论,洋洋的方法得到了全体孩子的认同,当天就有一大部分孩子用这个方法记住了任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提出在手心里画记号的方法不太卫生,并商量出了一个替代的方法。他们把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记在一张彩色卡纸上,并称之为“记事卡”。
  改良记事卡
  一段时间后,记事卡遗失、撕破的现象多了起来,孩子们对于任务的记录也因为形式过于单一而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有些孩子索性把记事卡当成了画纸。这样发展下去,记事卡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应老师决定对记事卡进行改良,还记事卡原本的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功能。
  晨谈时间,应老师隆重推出浩浩的记事卡。那是一张颇有艺术创意的卡片,卡片上印了一只大大的手,手指尖上画了圈,估计就是要记事的任务。同时,应老师还出示了自己设计的卡片,以激起孩子记录的愿望。在欣赏了各种各样的便笺纸、贺卡、图册后,孩子们跃跃欲试,设计出了各不相同的记事本。孩子们用不太容易破的彩色卡纸订成一本小册子,设计了封面,写上了名字、学号。会写字的辉辉用歪歪扭扭的字给小册子起了名字《心爱的小本本》;璐璐煞有其事地给小册子设计了目录、页码和封底;多多提出每张纸上应该有日期;欣欣认为可以把当天的气象记录放上去……每个孩子拥有了自己的记事本。他们把记事本放在自己的橱柜里,每天晚上带回家,第二天再带到幼儿园里来。应老师和孩子还约定:一个月后看看谁的记事本最新。因为有了约定,大家都非常爱护自己的记事本。
  记事本上墙
  记事本让孩子们变成了有心人,他们每天把本子带来带去。但是没有多久,又有些孩子出状况了,如本子忘带了,本子丢了,更多的是头天晚上还记得并完成了任务,但是第二天早上一急就把准备好的东西和本子忘在家里了。于是,细心的应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袋子,专门装记事本,同时在活动室的墙上开辟了一个记事本悬挂栏,谁忘了带回去就会有人发现、提醒。应老师还建议家长在家里的进门处放置一个筐,摆放孩子第二天要带到幼儿园来的物品。应老师还在悬挂栏旁设置了一张记录表,每天带来记事本的孩子可在表格上插根小棒,每周统计、评比一次,坚持天数多的就可以得到神秘小礼品。为了防止形式化,应老师还建议家长每天都记录相应情况进行反馈,并画个笑脸。
  让记事本更具个性色彩
  虽然孩子们每天把记事本带来带去,但由于应老师并不是每天都布置任务,所以记事本渐渐变成了孩子们的绘画本。应老师陷入了思考:既然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记录的习惯,接下来就应该挖掘记事本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记录的有效性,帮助孩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原有记事本的基础上,应老师设计了记录内页。每页除了保留原先就有的日期、天气等内容外,还为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孩子设计了不同的提示符号。明明记事情很有条理,应老师为她设计的是条框式的小火车记录页:一列小火车可以记录一个内容,除了序号,框框的留白部分是供孩子记录的;心心经常把关键的事情忘记,应老师为她设计的是半填空式的小火车记录页,每列小火车前面有相关提示符号,如小手(要做的事情)、小眼睛(要看的事物)、小问号(要学的本领)等;彤彤已经能够写好多字,她可以用文字与图画进行记录;诺诺喜欢画画,应老师为她设计了一个个画框,她可将要记录的内容画在画框里……不同要求的记录内页化解了孩子记录的难度,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
  有了教师设计的记录内页,孩子们的记录变得有序且有效了,他们会把当天的任务记下来,慢慢地,还会把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记在本子上。茜茜在记录一次“美味早餐”的活动后,还在边上用红色笔加上了一个笑脸,说明自己当天很开心。于是,情绪记录也融入到了记事本中,孩子们学着用简单的心情符号记录每天的心情。
  虽然孩子的记录是零碎的,但真实有趣。应老师启发孩子在每张内页上增设了“应老师知心话”“爸爸妈妈回音壁”,以便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当天的记录进行及时的回应与评价。“好朋友悄悄话”则能引发同伴间的交往与沟通,孩子们非常愿意让好朋友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留下各种信息:跷起的大拇指,有趣的小鬼脸,刚刚学会的文字,等等,拉近了同伴间的距离。
  通过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记事本越来越完善,成了孩子们自我管理、积极交流的桥梁,孩子们的坚持性、任务意识明显增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