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控车床实习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帮助学生理顺教学知识点,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文章就数控车床实习中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16-02
数控车床实习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起初,学生看到别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自己都跃跃欲试,但用不了多久,就索然无味了。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顺利完成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每个数控车床实习教师必须要面临和研究的课题。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学生的实习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素质显著提升。以下就数控车床实习课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实习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车床实习中的适用性
数控车床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就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任务驱动中“学”的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教师的角度看,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控车床实习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零件加工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礼仪、素养、知识掌握等方面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增强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数控车床实习课程更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任务驱动实习教学时,以“总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开,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简称数控车床实习教学“三部曲”,如图1所示。
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的储备阶段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数控车床实习课时,对整个教材内容和系统知识是不了解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传授数控车床加工的基本知识,然后把各知识点组成一个可操作的阶段任务。在实施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及时给予分析、说明和归纳。学生从中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情况,查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巩固,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而完成知识储备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学生完成总任务所需操作技能的储备阶段此阶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数控车床实习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做好操作示范工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和掌握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个典型工件加工的任务。在任务设计上,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典型工件程序的编制及加工,协助学生更熟练地操作机床,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技能,为完成总任务做准备。在完成典型工件加工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及时总结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该阶段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学生完成总任务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设计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零件工艺分析、刀具选择、程序编制及加工。该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遇到问题探讨解决方式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过程,采用民主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每个人在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中对工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和创新。该阶段教学过程如图4所示。
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控车床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在每一个教学活动阶段,都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能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但此方法还有待完善,需要不断努力并认真总结,相信以后一定可以取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麦曦.职中专业课教学设计[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3.
[3]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5]张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6]刘涛.数控铣床实习应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新一代,2010,(6).
作者简介:
刘涛(1979—),男,山东成武人,硕士,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廖胜中(1982—),男,广东新丰人,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16-02
数控车床实习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起初,学生看到别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自己都跃跃欲试,但用不了多久,就索然无味了。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顺利完成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每个数控车床实习教师必须要面临和研究的课题。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学生的实习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素质显著提升。以下就数控车床实习课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实习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车床实习中的适用性
数控车床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就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任务驱动中“学”的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教师的角度看,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控车床实习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零件加工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礼仪、素养、知识掌握等方面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增强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数控车床实习课程更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任务驱动实习教学时,以“总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开,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简称数控车床实习教学“三部曲”,如图1所示。
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的储备阶段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数控车床实习课时,对整个教材内容和系统知识是不了解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传授数控车床加工的基本知识,然后把各知识点组成一个可操作的阶段任务。在实施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及时给予分析、说明和归纳。学生从中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情况,查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巩固,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而完成知识储备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学生完成总任务所需操作技能的储备阶段此阶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数控车床实习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做好操作示范工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和掌握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个典型工件加工的任务。在任务设计上,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典型工件程序的编制及加工,协助学生更熟练地操作机床,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技能,为完成总任务做准备。在完成典型工件加工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及时总结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该阶段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学生完成总任务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设计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零件工艺分析、刀具选择、程序编制及加工。该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遇到问题探讨解决方式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过程,采用民主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每个人在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中对工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和创新。该阶段教学过程如图4所示。
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控车床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在每一个教学活动阶段,都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能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但此方法还有待完善,需要不断努力并认真总结,相信以后一定可以取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麦曦.职中专业课教学设计[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3.
[3]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5]张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6]刘涛.数控铣床实习应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新一代,2010,(6).
作者简介:
刘涛(1979—),男,山东成武人,硕士,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廖胜中(1982—),男,广东新丰人,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