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人体课程是艺术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目前,色彩人体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突出人体造型的“基础性”,强调单一的技法训练,忽视了个体情感、思维方法的培养,使造型要素孤立于个体感受之外。在只重视基本功训练的情况之下,缺少连贯的整体造型艺术的培养。如何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个体造型思维方式,将基础性造型训练转化为多元化视觉语言的培养,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关键词:色彩人体;再现与表现;角度与方法
0 引言
人体造型艺术的概念涵盖多种解释,所采取的手段、方式方法多样而又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多种角度的方法去诠释。人体造型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它所存于历史中的原初意义确立了人对自身的赞美,并将这一审美观念纳入人的自觉层面。从历史上看,人体教学在中外艺术院校教学中的任務就是表现人体艺术的个体审美观念及表达方式。人体造型艺术门类有很多,色彩人体课便是其中之一。色彩人体课作为美术院校造型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描绘方式,以自我的视觉观察,完成对人体造型的认识。色彩人体造型表现方式和手段主要借助于人体的姿态、轮廓、重量、表情、体积、内外特征、色彩结构、造型结构等,以此作为绘画基础的开始。不仅要理解外在的人体构成关系,如皮肤的质感、色彩的光感、人体的运动规律、肌体下结构状貌形成的形体关系以及在一定光照下形体的内在色彩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确定自我的造型方式、审美观念,以新的角度看待色彩人体造型艺术,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1 现状分析
色彩人体造型艺术作为基础课,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造型课程之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课训练向创作课转换的中间基础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作用。造型语言方式体现在色彩结构和造型结构两者技术语言表现方式上。目前,色彩人体的教学在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突出人体造型的基础性。以写实再现形式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强调模仿再现对象等单一的技法训练模式;以具体写实性艺术为唯一的标准,忽视学生对艺术创作主体意识的培养;缺少培育探索多元语言的可能性,窄化了造型方法,为技术而技术,只孤立强调所谓的基本功的训练,忽略学生主体情感的感受;将基础性孤立起来,顾此失彼。学生在描绘对象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状态,缺乏鲜活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缺少连贯的整体造型意识的培养,影响学生个人潜质的发挥,造成作业面貌千篇一律,观念老化。同时,单一的技术训练导致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基于教员个体一定的狭窄经验,不具有广泛性、科学性;教员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活动,无法展开自我的思考与想象。在表现方法上不敢越雷池一步,思维陷入僵化的状态,想象的能力被磨灭。学生常常在描绘过程中陷入独立思考与乏味被动描摹的双重矛盾中,丧失了自我审美的判断能力。这一单一的训练模式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想和审美的视野。由此,学生在这种机械的、缺乏活力的顺从式教育模式中,又回到了高考前的应试状态中。他们的思维活动单一,被固化,对审美能力的反应无法与当下迅速发展的艺术潮流思想相对应;导致表现手段、技法、语言还停留应试的技巧表现方式思维状态中。在对绘画技术认识方面,桎梏于以往的高考培训模式,对新的表现语言、风格流派、绘画形式、新艺术媒介无法有正确的判断,甚至在思维认知上加以拒绝。由于整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强调写实模拟客观对象,并以此为唯一的训练目标,致使各教学环节重结果,忽视过程;这使得学生在描绘过程中,瞬间流露出无拘无束、自在的表现意识被抹杀。这一静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当下,在多种艺术观念的冲击下,单一的绘画方式、技巧训练不再是教学中的唯一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则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描绘方式,以自我的视觉观察,完成对人体造型的新的认识,发挥艺术审美判断力,这是在当下文化背景下,色彩人体课教学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 改革措施
首先要打破单一的写实手法,实现再现性向表现性转变、单一的技术训练向多元化语言转化,要培养学生多视觉、多角度、多方法的造型意识。强化自我的造型语言意识,使学生在人体描绘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理性与感性在交互中形成不同的造型思维方式;依据自身感受和认识,转变其造型观念。引导学生关注西方造型艺术的同时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方法,通过两者文化交融学习,建立自我的理性分析,拓展自我的视野,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面貌及个性表现。特别强调严格的再现性造型训练并不是窄化学生的造型思维模式,倡导表现性也不是无的放矢,应当将客观再现要素与主观表现意识联系起来。从体积、质感、空间、色彩种种物质属性表现开始,到审美观念的情感表现,使再现的形而下与表现性的形而上同时发生。一切训练的目的都要基于具体的在场感受,培养学生多元的表现方式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自我感受的准确判断,并能动地找到自我表达的通道。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允许他们“出错”,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找出他们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审美倾向,鼓励他们的独创性,取长补短,体现自我的独特感受和判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方法的选择。在写生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多维度的能力培养,提倡主观意识的表达,把这种认知和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从中找到自我,找到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关系。在教学中发现这种迹象并对其进行鼓励,这适合于学生心理和视觉感受倾向。还有,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表达,力求在与教学有关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角度和方法中,打破色彩人体课以单一的技术训练为宗旨。在教学中,强调课程的整体连贯性。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在写生中熟悉自我,发挥自我优势,掌握多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规律;强化写生中的创作意识,使学生从视效、材料入手,灵活运用视觉规律,结合自身造型经验表现出自我的认知。在整体的写生训练上,培育学生的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使学生自觉地寻找自我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色彩人体课注重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更要加入实践,在课题设置上要加入对视觉语言分解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促使强化个人在整体的技术范围内体现自我的绘画技能。明确造型意识,强化语言转换,弥补传统教学中只重技术,忽略多维语言训练教学模式的缺点。在教学中将基础训练与表现性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主观表现,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由此产生的自我对艺术语言的追求。把基本训练和艺术表现、客观和主观统一起来,认识对象与表现对象中要做到在客观的基础上加以主观的肯定。在写生中,大胆鼓励学生进行主观感受的表达和情感表现,使学生自觉地寻找自我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色彩人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表现方法、艺术理念、多维观察角度、技术语言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身的直觉意识及个性表现、表达方式,以及在当代艺术文化背景下加强对学生新的造型观培育,弥补传统教学中只重技术忽略情感表达的教学模式,是色彩人体课程教学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
3 结语
色彩人体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基于自身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其创新意识,倡导多元的语言探索,从中找到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关系,适合于学生心理和视觉感受,使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牟达器.高等美术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J].美苑,2006(1).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于婉莹.关于素描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性认识[J].艺术工作,2017(2).
关键词:色彩人体;再现与表现;角度与方法
0 引言
人体造型艺术的概念涵盖多种解释,所采取的手段、方式方法多样而又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多种角度的方法去诠释。人体造型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它所存于历史中的原初意义确立了人对自身的赞美,并将这一审美观念纳入人的自觉层面。从历史上看,人体教学在中外艺术院校教学中的任務就是表现人体艺术的个体审美观念及表达方式。人体造型艺术门类有很多,色彩人体课便是其中之一。色彩人体课作为美术院校造型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描绘方式,以自我的视觉观察,完成对人体造型的认识。色彩人体造型表现方式和手段主要借助于人体的姿态、轮廓、重量、表情、体积、内外特征、色彩结构、造型结构等,以此作为绘画基础的开始。不仅要理解外在的人体构成关系,如皮肤的质感、色彩的光感、人体的运动规律、肌体下结构状貌形成的形体关系以及在一定光照下形体的内在色彩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确定自我的造型方式、审美观念,以新的角度看待色彩人体造型艺术,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1 现状分析
色彩人体造型艺术作为基础课,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造型课程之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课训练向创作课转换的中间基础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作用。造型语言方式体现在色彩结构和造型结构两者技术语言表现方式上。目前,色彩人体的教学在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突出人体造型的基础性。以写实再现形式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强调模仿再现对象等单一的技法训练模式;以具体写实性艺术为唯一的标准,忽视学生对艺术创作主体意识的培养;缺少培育探索多元语言的可能性,窄化了造型方法,为技术而技术,只孤立强调所谓的基本功的训练,忽略学生主体情感的感受;将基础性孤立起来,顾此失彼。学生在描绘对象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状态,缺乏鲜活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缺少连贯的整体造型意识的培养,影响学生个人潜质的发挥,造成作业面貌千篇一律,观念老化。同时,单一的技术训练导致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基于教员个体一定的狭窄经验,不具有广泛性、科学性;教员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活动,无法展开自我的思考与想象。在表现方法上不敢越雷池一步,思维陷入僵化的状态,想象的能力被磨灭。学生常常在描绘过程中陷入独立思考与乏味被动描摹的双重矛盾中,丧失了自我审美的判断能力。这一单一的训练模式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想和审美的视野。由此,学生在这种机械的、缺乏活力的顺从式教育模式中,又回到了高考前的应试状态中。他们的思维活动单一,被固化,对审美能力的反应无法与当下迅速发展的艺术潮流思想相对应;导致表现手段、技法、语言还停留应试的技巧表现方式思维状态中。在对绘画技术认识方面,桎梏于以往的高考培训模式,对新的表现语言、风格流派、绘画形式、新艺术媒介无法有正确的判断,甚至在思维认知上加以拒绝。由于整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强调写实模拟客观对象,并以此为唯一的训练目标,致使各教学环节重结果,忽视过程;这使得学生在描绘过程中,瞬间流露出无拘无束、自在的表现意识被抹杀。这一静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当下,在多种艺术观念的冲击下,单一的绘画方式、技巧训练不再是教学中的唯一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则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描绘方式,以自我的视觉观察,完成对人体造型的新的认识,发挥艺术审美判断力,这是在当下文化背景下,色彩人体课教学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 改革措施
首先要打破单一的写实手法,实现再现性向表现性转变、单一的技术训练向多元化语言转化,要培养学生多视觉、多角度、多方法的造型意识。强化自我的造型语言意识,使学生在人体描绘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理性与感性在交互中形成不同的造型思维方式;依据自身感受和认识,转变其造型观念。引导学生关注西方造型艺术的同时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方法,通过两者文化交融学习,建立自我的理性分析,拓展自我的视野,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面貌及个性表现。特别强调严格的再现性造型训练并不是窄化学生的造型思维模式,倡导表现性也不是无的放矢,应当将客观再现要素与主观表现意识联系起来。从体积、质感、空间、色彩种种物质属性表现开始,到审美观念的情感表现,使再现的形而下与表现性的形而上同时发生。一切训练的目的都要基于具体的在场感受,培养学生多元的表现方式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自我感受的准确判断,并能动地找到自我表达的通道。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允许他们“出错”,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找出他们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审美倾向,鼓励他们的独创性,取长补短,体现自我的独特感受和判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方法的选择。在写生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多维度的能力培养,提倡主观意识的表达,把这种认知和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从中找到自我,找到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关系。在教学中发现这种迹象并对其进行鼓励,这适合于学生心理和视觉感受倾向。还有,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表达,力求在与教学有关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角度和方法中,打破色彩人体课以单一的技术训练为宗旨。在教学中,强调课程的整体连贯性。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在写生中熟悉自我,发挥自我优势,掌握多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规律;强化写生中的创作意识,使学生从视效、材料入手,灵活运用视觉规律,结合自身造型经验表现出自我的认知。在整体的写生训练上,培育学生的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使学生自觉地寻找自我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色彩人体课注重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更要加入实践,在课题设置上要加入对视觉语言分解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促使强化个人在整体的技术范围内体现自我的绘画技能。明确造型意识,强化语言转换,弥补传统教学中只重技术,忽略多维语言训练教学模式的缺点。在教学中将基础训练与表现性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主观表现,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由此产生的自我对艺术语言的追求。把基本训练和艺术表现、客观和主观统一起来,认识对象与表现对象中要做到在客观的基础上加以主观的肯定。在写生中,大胆鼓励学生进行主观感受的表达和情感表现,使学生自觉地寻找自我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色彩人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表现方法、艺术理念、多维观察角度、技术语言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身的直觉意识及个性表现、表达方式,以及在当代艺术文化背景下加强对学生新的造型观培育,弥补传统教学中只重技术忽略情感表达的教学模式,是色彩人体课程教学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
3 结语
色彩人体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基于自身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其创新意识,倡导多元的语言探索,从中找到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关系,适合于学生心理和视觉感受,使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牟达器.高等美术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J].美苑,2006(1).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于婉莹.关于素描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性认识[J].艺术工作,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