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电影因其亲民的制作方式和播放方式,在流行性、娱乐性与交互性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优势。被人熟知的“微电影”从网络开始被人认识熟知,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传播 电影 应用 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J90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366-01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用手机看视频的人数达到了1.3亿人,而一天中花费在电视机上的时间比2008年要减少近60%。所以说,网络已成功代替电视机成为人们饭后娱乐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商业竞争的主战场。在过去,企业的宣传途径是做电视广告、登杂志、登报纸,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宣传效果;但现在,微电影制作的兴起,让很多的小企业能够快速窜起,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所以,只要你的创意够好,你的宣传点与影片故事融合的够好,在网络上就会形成成千上万的点击量和转载量,其所汇聚的排山倒海式的影响力,就会把你的企业推向宣传表功的制高点,让你所渴求的“一夜成名”不再是梦想。借助故事情节,让观者形成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微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精简版的长电影,所以在微电影制作过程中一定会融入人物、故事等叙事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正是吸引观者注意力的关键所在。
1 微电影制作对于企业宣传的重要意义
更全面、充分的塑造企业形象。企业的重点信息和优势可以在微电影制作中转换成人物的语言或编排成有趣的故事情节,从而将企业优势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绎,一方面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的展示了企业形象。一片多用,多途径宣传。微电影可以作为电视广告来发布,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剪辑成不同的时长,在各大媒体上发布,比如产品推介会、促销会和展览等等,可发挥非常重要的推广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微电影制作以客户的宣传目的为核心,在风格、情节、人物设置、场景选择等方面都需要紧密围绕产品或品牌展开,对于重点突出的企业信息,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对话等形式进行形象化展现。另外,微电影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能够深刻、全面地凸显其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这也正是其他宣传形式所不具备的。
2 对当今时代下微电影意义的思考
2.1 “微时代”的微电影思维
有人认为,影像机和手机拍摄功能的广泛普及使微电影创作实现了大众化、平民化、青年化,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大众化绝对不是随意化,更不是粗制滥造。微电影要讲究编剧故事的完整性、拍摄画面的专业性、后期制作的艺术性等等,而绝不是单纯的恶搞、拼接、游玩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建立新型媒体集团。现在微电影创作的思维,不仅仅是制作手段的思维,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变迁。
第一,微电影的思维要从影院思维、观眾思维、粉丝思维转化为“朋友圈”思维。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成为微视频最好、最强大、最聚人气的落脚点。比如目前的芒果TV网络平台,可以使电视端、手机端、PC端完全打通,我们的微电影发展为什么不使用这样的平台呢?当由电影院思维,电视观众思维,综艺粉丝思维转变为网络微信的“朋友圈”思维的时候,微电影才能够越做越短,节奏才能够越来越快,故事才能够越来越强大,创意才能够越来越新颖。才能够在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的时代站稳脚跟。
第二,微电影创作的思维,不仅仅是制作手段以及方式方法的思维,更是播出平台和接纳平台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谁会接纳微电影微视频。30分钟的?20分钟的?10分钟的?300秒已经很长了。有微视频的专业传播人员告诉笔者,微信的传播最好是一分钟以下的,好看的2分钟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要超过3分钟。所以在微电影(微视频)的创作中,应该变换一种思考方式,将我们的学习和运用与微电影的接纳平台联系起来,走出一条制作与营销的发展之路。
第三,微电影的思维,是画面语言故事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微电影重在观赏,观赏艺术实际就是“眼睛里”的艺术,因此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把视觉放在首位,用画面解读故事,用画面叙事现实,用画面说明一切。试想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如果出现过多的对白和解说词,这个节目还怎么看下去呢?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微小,微小视频要吸引眼球,就必须在视觉上有“新奇特”的个性,而新奇特的视觉冲击力用解说词或者对白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尤其要学会拍摄“哑剧”,善于用画面语言叙事,千万不要让“听觉”艺术进入的太多、太过于强大。
2.2 微电影的审美追求
艺术审美是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察、感知、想象乃至理解,其内涵就是领会事物的美。微电影的艺术审美也是这样,微电影爱好者们在拍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摄影构图的审美能力,以使这种影像艺术能够更直观地传递给人民大众更多的审美。
2015年获得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微电影摄影奖的《极限800米》,展示的的是一批90后的武警战士训练以及野外生存的过程,由于作者是一个多年专业拍摄大力度影片的摄影师,所以这部5分钟的微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个立体的人物形象,那紧绷的肌肉,那坚毅的脸庞,那“横平竖直”的器械,无不给人以“线条美”的享受。获得亚洲最佳摄影奖的微电影《爱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但是作者真正把西湖拍摄成了“人间天堂”――湖面美,晚霞美,鸳鸯美,晨练美,光线美……这部短片的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笔者认为,如果作者没有一定的摄影和光线应用技术是拍不出这样优秀的微电影的。
摄影艺术的思维方式是有审美需求的。图象通过艺术的拍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最后产生审美。如果拍摄的《极限800米》,人无精神,场面凌乱,器械乱扔,乌云密布……是得不到艺术欣赏的。我们说,光影思维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不能太“随意”,就不能像拍摄一部“家长里短”的普通纪录片那样,“全景”“长镜头”“跟定拍”“无特写”“不打灯”“不用架子”等等。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微电影爱好者认识到,影像拍摄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微电影不等于“随意拍”,所以他们在开机的时候越来越多地注意了光线、构图和灯光三角架的使用。
现在有个别微电影作者认为,微电影是民间的,作品只要有情节、有故事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其实是个误区,微电影的“低成本”“低技术”和它的“大众化”,并非是创作上的“底层化”“低俗化”和“随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要求“生活中的审美和审美的日常化”,因此,即便是最普通的微电影创作者,也应该站在大众审美的立场上进行审美思维和审美判断,将美的、美好的、审美的带给人间。
2.3 微电影的多元化传播
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经有60多个省市电视频道开辟了微电影播放栏目。于是,微电影是否能够在电视台播放,成了微电影创作是否成功的“核心点”。有的大学甚至把在电视台播出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相提并论。
微电影的属性是多元的――纯电影艺术的,植入产品广告的,宣传某地的,自我欣赏的,还有纪录真实的。就其传播手段而言也是多渠道的――网络、手机、电视、微信……如果以是否在电视台播出论微电影的成绩或者质量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植入广告的微电影而言,它创作的目标就是瞄准的网络,特别是5至10分钟的剧情微电影,广告在剧情中植入成功,又能在网络上广为收视转发就达到了目的。这样的微电影当然电视台不会播出。但是我们不能说,在网络播出的微电影质量,就低于在电视台播出的微电影。
参考文献
[1] 中石油企业文化传播与践行研究(摘要)[J].刘江宁,周文祥,王坚强,刘中晏,李慧波,刘会庚,汪媛.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2] 学院承担的“中石油企业文化传播与践行研究”课题通过验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传播 电影 应用 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J90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366-01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用手机看视频的人数达到了1.3亿人,而一天中花费在电视机上的时间比2008年要减少近60%。所以说,网络已成功代替电视机成为人们饭后娱乐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商业竞争的主战场。在过去,企业的宣传途径是做电视广告、登杂志、登报纸,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宣传效果;但现在,微电影制作的兴起,让很多的小企业能够快速窜起,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所以,只要你的创意够好,你的宣传点与影片故事融合的够好,在网络上就会形成成千上万的点击量和转载量,其所汇聚的排山倒海式的影响力,就会把你的企业推向宣传表功的制高点,让你所渴求的“一夜成名”不再是梦想。借助故事情节,让观者形成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微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精简版的长电影,所以在微电影制作过程中一定会融入人物、故事等叙事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正是吸引观者注意力的关键所在。
1 微电影制作对于企业宣传的重要意义
更全面、充分的塑造企业形象。企业的重点信息和优势可以在微电影制作中转换成人物的语言或编排成有趣的故事情节,从而将企业优势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绎,一方面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的展示了企业形象。一片多用,多途径宣传。微电影可以作为电视广告来发布,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剪辑成不同的时长,在各大媒体上发布,比如产品推介会、促销会和展览等等,可发挥非常重要的推广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微电影制作以客户的宣传目的为核心,在风格、情节、人物设置、场景选择等方面都需要紧密围绕产品或品牌展开,对于重点突出的企业信息,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对话等形式进行形象化展现。另外,微电影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能够深刻、全面地凸显其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这也正是其他宣传形式所不具备的。
2 对当今时代下微电影意义的思考
2.1 “微时代”的微电影思维
有人认为,影像机和手机拍摄功能的广泛普及使微电影创作实现了大众化、平民化、青年化,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大众化绝对不是随意化,更不是粗制滥造。微电影要讲究编剧故事的完整性、拍摄画面的专业性、后期制作的艺术性等等,而绝不是单纯的恶搞、拼接、游玩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建立新型媒体集团。现在微电影创作的思维,不仅仅是制作手段的思维,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变迁。
第一,微电影的思维要从影院思维、观眾思维、粉丝思维转化为“朋友圈”思维。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成为微视频最好、最强大、最聚人气的落脚点。比如目前的芒果TV网络平台,可以使电视端、手机端、PC端完全打通,我们的微电影发展为什么不使用这样的平台呢?当由电影院思维,电视观众思维,综艺粉丝思维转变为网络微信的“朋友圈”思维的时候,微电影才能够越做越短,节奏才能够越来越快,故事才能够越来越强大,创意才能够越来越新颖。才能够在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的时代站稳脚跟。
第二,微电影创作的思维,不仅仅是制作手段以及方式方法的思维,更是播出平台和接纳平台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谁会接纳微电影微视频。30分钟的?20分钟的?10分钟的?300秒已经很长了。有微视频的专业传播人员告诉笔者,微信的传播最好是一分钟以下的,好看的2分钟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要超过3分钟。所以在微电影(微视频)的创作中,应该变换一种思考方式,将我们的学习和运用与微电影的接纳平台联系起来,走出一条制作与营销的发展之路。
第三,微电影的思维,是画面语言故事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微电影重在观赏,观赏艺术实际就是“眼睛里”的艺术,因此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把视觉放在首位,用画面解读故事,用画面叙事现实,用画面说明一切。试想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如果出现过多的对白和解说词,这个节目还怎么看下去呢?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微小,微小视频要吸引眼球,就必须在视觉上有“新奇特”的个性,而新奇特的视觉冲击力用解说词或者对白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尤其要学会拍摄“哑剧”,善于用画面语言叙事,千万不要让“听觉”艺术进入的太多、太过于强大。
2.2 微电影的审美追求
艺术审美是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察、感知、想象乃至理解,其内涵就是领会事物的美。微电影的艺术审美也是这样,微电影爱好者们在拍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摄影构图的审美能力,以使这种影像艺术能够更直观地传递给人民大众更多的审美。
2015年获得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微电影摄影奖的《极限800米》,展示的的是一批90后的武警战士训练以及野外生存的过程,由于作者是一个多年专业拍摄大力度影片的摄影师,所以这部5分钟的微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个立体的人物形象,那紧绷的肌肉,那坚毅的脸庞,那“横平竖直”的器械,无不给人以“线条美”的享受。获得亚洲最佳摄影奖的微电影《爱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但是作者真正把西湖拍摄成了“人间天堂”――湖面美,晚霞美,鸳鸯美,晨练美,光线美……这部短片的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笔者认为,如果作者没有一定的摄影和光线应用技术是拍不出这样优秀的微电影的。
摄影艺术的思维方式是有审美需求的。图象通过艺术的拍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最后产生审美。如果拍摄的《极限800米》,人无精神,场面凌乱,器械乱扔,乌云密布……是得不到艺术欣赏的。我们说,光影思维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不能太“随意”,就不能像拍摄一部“家长里短”的普通纪录片那样,“全景”“长镜头”“跟定拍”“无特写”“不打灯”“不用架子”等等。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微电影爱好者认识到,影像拍摄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微电影不等于“随意拍”,所以他们在开机的时候越来越多地注意了光线、构图和灯光三角架的使用。
现在有个别微电影作者认为,微电影是民间的,作品只要有情节、有故事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其实是个误区,微电影的“低成本”“低技术”和它的“大众化”,并非是创作上的“底层化”“低俗化”和“随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要求“生活中的审美和审美的日常化”,因此,即便是最普通的微电影创作者,也应该站在大众审美的立场上进行审美思维和审美判断,将美的、美好的、审美的带给人间。
2.3 微电影的多元化传播
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经有60多个省市电视频道开辟了微电影播放栏目。于是,微电影是否能够在电视台播放,成了微电影创作是否成功的“核心点”。有的大学甚至把在电视台播出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相提并论。
微电影的属性是多元的――纯电影艺术的,植入产品广告的,宣传某地的,自我欣赏的,还有纪录真实的。就其传播手段而言也是多渠道的――网络、手机、电视、微信……如果以是否在电视台播出论微电影的成绩或者质量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植入广告的微电影而言,它创作的目标就是瞄准的网络,特别是5至10分钟的剧情微电影,广告在剧情中植入成功,又能在网络上广为收视转发就达到了目的。这样的微电影当然电视台不会播出。但是我们不能说,在网络播出的微电影质量,就低于在电视台播出的微电影。
参考文献
[1] 中石油企业文化传播与践行研究(摘要)[J].刘江宁,周文祥,王坚强,刘中晏,李慧波,刘会庚,汪媛.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2] 学院承担的“中石油企业文化传播与践行研究”课题通过验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