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是父亲五十四岁生日,他叫我写一篇作文,题为“老爸五十四”。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写一篇“论五十四”,谈谈自己对五十四这个年齡的理解也好,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也罢,文章总之是要写的。
五十四岁,在古代,是绝对的老年;在现代,是绝对的中年;在未来,会否是绝对的青年,但我无从得知。只是觉得,既然活在当代,便不可以认老,最多只能认“中”。人到中年,无论在心态、身体、还是思维方面,都明显地发生了变化:有的人开始力不从心,有的人开始未雨绸缪,有的人还在埋头苦干……这些人活得好累。可是,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累”,但如何将“累”的程度降至最低,才是值得花上一辈子时间去思索的问题。
心态,还是心态的问题。且不论别人,就说我父亲,起码站在我的角度去看他,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执著”。执著,有好有不好,先说说不好的方面。父亲对生活中的细节太执著了,譬如我的头发,他执著地认为我把头发全往后梳,扎一个小马尾就很漂亮,他执著地批评我现在的短发型。问题便出在这里,他一直忽略了我们学校不能留长头发的规矩,即使留长发,也必须是艺术团的,可我偏偏不是艺术团的,难道要我违反校规一直留个小辫子才心满意足?又譬如,对时间的执著。每当到了他认为要干某件事的时候,只要你慢了半拍,他便会大声催促大声嚷嚷。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也这么催促他,他早就发火了!有些事不用太执著的,慢一点又怎样呢?不扎小辫子又怎样呢?身上绝不会少块肉,也跟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那么“吞声忍气”一会儿又何妨?父亲一直执著地用他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执著地用他的目光去看待社会,也执著地用他的行动去“鞭策”着他人。然而,这个世界活着的人还有很多,没有法律规定别人要在他的“执著”下生活,也没有事实证实其“执著”是绝对的真理,那么就只有不断地融合,不断地理解,才能与别人和谐共处,才不至于一意孤行、与世界脱节。如果海不能纳百川,就不可能做到“有容乃大”。
但是父亲的“执著”,也有好的方面。他的执著,特别对知识、对事业的执著,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坚持就是胜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父亲一直有这股“执著劲儿”,那胜利就不会遥远。
五十四岁的父辈们,你们的心要保持年轻,就要常活动,生命在于运动。五十四岁,并非一个很老的年龄,但也是人生旅途的三岔口:是选择未老先衰,还是选择原地踏步?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选择畏首畏尾?便要看你们的“执著”到底有多少了。
记得曹盂德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绝对激励人的。据说曹孟德写下这句名言时已年过六旬,但依然豪情万丈。
那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那些五六十岁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呢?
我认为,五十四岁是个好年龄,再怎么着,也还是积累了五十四年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事、对人、对社会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心得体会,把握住,好好发挥,人生便不会在五十四这个门槛就画上句号;取而代之的,是那一串串神秘而美好的省略号……
五十四岁,在古代,是绝对的老年;在现代,是绝对的中年;在未来,会否是绝对的青年,但我无从得知。只是觉得,既然活在当代,便不可以认老,最多只能认“中”。人到中年,无论在心态、身体、还是思维方面,都明显地发生了变化:有的人开始力不从心,有的人开始未雨绸缪,有的人还在埋头苦干……这些人活得好累。可是,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累”,但如何将“累”的程度降至最低,才是值得花上一辈子时间去思索的问题。
心态,还是心态的问题。且不论别人,就说我父亲,起码站在我的角度去看他,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执著”。执著,有好有不好,先说说不好的方面。父亲对生活中的细节太执著了,譬如我的头发,他执著地认为我把头发全往后梳,扎一个小马尾就很漂亮,他执著地批评我现在的短发型。问题便出在这里,他一直忽略了我们学校不能留长头发的规矩,即使留长发,也必须是艺术团的,可我偏偏不是艺术团的,难道要我违反校规一直留个小辫子才心满意足?又譬如,对时间的执著。每当到了他认为要干某件事的时候,只要你慢了半拍,他便会大声催促大声嚷嚷。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也这么催促他,他早就发火了!有些事不用太执著的,慢一点又怎样呢?不扎小辫子又怎样呢?身上绝不会少块肉,也跟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那么“吞声忍气”一会儿又何妨?父亲一直执著地用他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执著地用他的目光去看待社会,也执著地用他的行动去“鞭策”着他人。然而,这个世界活着的人还有很多,没有法律规定别人要在他的“执著”下生活,也没有事实证实其“执著”是绝对的真理,那么就只有不断地融合,不断地理解,才能与别人和谐共处,才不至于一意孤行、与世界脱节。如果海不能纳百川,就不可能做到“有容乃大”。
但是父亲的“执著”,也有好的方面。他的执著,特别对知识、对事业的执著,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坚持就是胜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父亲一直有这股“执著劲儿”,那胜利就不会遥远。
五十四岁的父辈们,你们的心要保持年轻,就要常活动,生命在于运动。五十四岁,并非一个很老的年龄,但也是人生旅途的三岔口:是选择未老先衰,还是选择原地踏步?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选择畏首畏尾?便要看你们的“执著”到底有多少了。
记得曹盂德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绝对激励人的。据说曹孟德写下这句名言时已年过六旬,但依然豪情万丈。
那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那些五六十岁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呢?
我认为,五十四岁是个好年龄,再怎么着,也还是积累了五十四年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事、对人、对社会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心得体会,把握住,好好发挥,人生便不会在五十四这个门槛就画上句号;取而代之的,是那一串串神秘而美好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