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7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253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比上年增加8家,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再次迎来增加。在稍早时候,中国工商联也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中,制造业入围数量达288家。本文拟通过两个重要榜单中制造业企业的分析探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复苏阶段,全年经济增长高于3%,出现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显示:受国际经济复苏的影响,近一年来制造业发展出现明显好转。总体看,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资产、纳税额、员工数等6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政府处理僵尸企业、去产能等政策改善了市场供需平衡,为制造业大企业发展态势好转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的影响,也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规模矿大成双刃剑
发展质量有所提升
1.营业收入迈上新台阶,入围门槛保持较大幅度提高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达到31.84万亿元,增长12.71%,增速加快6.17个百分点。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86.37亿元,较上年提高17.27亿元。2018年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55.68万元,较上年增加38.28万元。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继续增长,达156.84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达74.65亿元。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入围企业数量都有明显增加。
与前些年两位数的增速相比,500强的资产规模呈中低速增长态势,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增速有所提升。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34.12万亿元,增长8.91%,增速加快1.16个百分点,延续了2009年以来总量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从31.21%一路下跌。
2.实现净利润较快增长,亏损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9.23%,较上年度增长0.6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2008年以后缓步下降,到2016年触底后缓慢回升。
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整体明显恢复。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8176.93亿元,大幅增长19.1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有22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减少20家,亏损企业持续减少。22家企业合计亏损730.77亿元,较上年增加188.88亿元。
此外,营收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也略有上升。
3.负债率总体略降,“去扛杆”取得一定成效
500强资产总负债率为63.2%,较上年下降0.32个百分点。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69%,较上年下降2.83个百分点。两项指标2011年以来都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去扛杆”取得一定成效。
但原工信部副部长、宝钢集团董事长、现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徐乐江认为,仍然要警惕高杠杆、高负债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一季度,A股各板块民营企业资产总计约15.36万亿元,负债总计约8.32万亿元,总體资产负债率约为54.16%。
4.行业表现多维度特征,低利润率现象普遍
无论总营收还是总利润,重化工制造都地位显著。榜单前十除华为外,其余均为重化工制造。但从总量上,黑色冶金占76席,为营收行业冠军,占全部的14.42%;其次是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占13.56%。利润方面,汽车及零配件占14.14%,黑色冶金占14.7%。但企业平均营收和平均利润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前五大行业换成了通信等先进制造业,而这五大行业与研发投入的前五强是重叠的。
同时行业平均利润超过10%的行业只有酒类和医疗机械,呈现出低利润率的普遍现象。
5.规模扩张偏好影响企业做精做优做强
虽然说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中国大企业倾向于快速做大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张,可能会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以下不利影响:一是导致企业陷入战略迷失。对企业来说,其终极战略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因为扩张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分散企业有限资源,导致企业无法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弱化企业在相关方面的竞争实力。三是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可能迫使企业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增加财务成本,推升企业财务风险。四是出于快速扩张而进行的大量并购重组,可能会带来后期的整合风险,给企业的持续稳健增长埋下重大隐患。
研发能力持续提高
国际差距仍然明显
1.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上升
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开始上涨,到2011年达到阶段性峰值30.3%,后增速持续回落。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484家企业在2017年研发投入6545.91亿元,较上年增长19.30%。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11.92%,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企业为6.94%,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企业为5.21%,航空航天业企业为5.15%。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8%,较上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5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也只有2.1%左右。而《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中国的113家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4%,远低于357家美国大企业的6,55%,也明显低于德国企业(4.32%)与日本企业(3.99%)的水平。 2.拥有专利数量显著增长,专利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自2008年来整体保持上升。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777027项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302992项,占比分别增长35.52%和68.47%。发明专利占比为34.6%,而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企业发明专利的占比则高达90%以上。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参与标准制定数创下历史新高。从行业看,电信、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分别参与了806项、102项、92项国际标准制定,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
3.明星企业明星产品表现优异
一些企业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中船重工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航天科工打造新型航天防务体系,中国商飞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成功运行,中核与中广核的华龙一号正式封顶,华为中兴的5G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这些公司的杰出代表,它的专利数量均超过了7万件,达7.43万件,居首位。发明专利方面,华为以6.69万件也高居首位。华为研发人员8万人,占员工总人数约45%。研发费用897亿,占营收14.9%,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其营业收入净增820.47亿元,突破六千亿元,荣登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同时位居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首位。
4.欧美国家对华技术打压对大企业发展形成阻碍
随着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欧美国家的技术优越感逐步丧失,对继续维持技术领先的担忧持续增长,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焦虑。少数欧美学者与政府幕僚开始鼓动本国政府加强对本国企业、科研机构与个人向中国转移技术的管制,以严格遏制中国企业从境外获得升级所需要的先进高精尖技术。“中兴事件”的发生,虽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所采取的技术遏制态度正变得更为严厉,不惜直接打压。
5.全力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虽然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为代表的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但总体来看,制造业自主创新力弱、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大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行业基础性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企业手中,中国企业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性差,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技术基础并不牢固,难以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由于核心技术短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一加工一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仍然缺乏竞争力。
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关键还是要靠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好技术积累大企业。中国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在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
创新发展方式
推动智能制造
1.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快公司》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Top 50榜单中,大疆等4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腾讯力压亚马逊名列第四。《福布斯》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腾讯、海康威视以及中国重工等7家中国公司上榜。
2.开展智能化生产,推动智能制造
徐工、三一等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实施远程监测、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服务,其中三一为全球十万台设备提供服务,新增利润20亿元、降低成本60%。调研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274家开展智能化生产,推动智能制造,比上年增加33家,占60.49%; 246家通过网络化协同创新,实现低成本制造,占54.30%; 181家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占39.96%; 168家实施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占37.09%; 166家开发智能化产品,占36.64%。
3.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日益深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智能制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开展智能制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还处于2.0补课、3.0追赶、4.0展望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智能化进程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实施智能化改造需要循序渐进,立足企业发展实际,鼓励企业开展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改造。二是鼓励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云、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術改写了我国经济的运行格局,更改变着服务业的发展格局。伴随着“互联网+”、“科技+”、“金融+”、“物流仓储+”、“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被众多初创企业膜拜,也成为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的利器,这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实行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独角兽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大量涌现,这类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和强资本的推动下企业快速崛起,迅速做大,但也面临严峻的速生型企业管理难题。这类企业具有不同于以往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他们在资本加持下的快速扩张,人、财、物等要素伴随着组织机体的长大快速聚拢在一起,并以高昂的运营成本维护着企业估值的增加,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而本应该在这个阶段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打磨的管理能力有可能并不完备。
国际化遭巨大挑战
构建自主全球价值链
1.跨国经营持续推进,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化布局进一步优化。2017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1亿美元,同比下降29.4%。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占比为15.9%。2017年,共实施完成海外并购项目341起,涉及18个行业大类,海外并购投资总额1448亿美元,同比下降32%。但在汽车与运输行业的海外并购达到451亿美元,同比骤增504%,创历史新高。 此外,企业海外营收增长21.53%,涨幅明显:其占总营收16.89%。但有海外营收的企业对其全年业绩的稳定性贡献显著。
英国品牌价值公司BrandFinancev发布的2018品牌500强显示:美国215席,中国66席其中制造业20家。
2.兼并重组强度明显回落
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有79家制造业企业发起并购,其他行业占80家。79家制造業企业并购重组数量占全部的35.4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128家企业进行407次并购,不足上一年度878次的一半。企业并购重组积极性下降明显。
3.国际自由贸易转向对出口增长的抑制
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升了全球贸易战的风险,也加大了各国对国际自由贸易政策转向的担忧。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国际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向,显然将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与贸易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大企业必须高度警惕与防范国际自由贸易政策转向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制定好相对应处置预案。
4.从六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挑战,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挑战,中国企业可以在如下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深入研究美国政府发起对华301调查的理由与决定,以及出台惩罚性关税的依据,积极与美国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化解美国公众与政策制定者对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怀疑与质疑。二是充分利用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商业合作关系,广泛宣传中美贸易冲突对双方企业与消费者的不利影响。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同时采取措施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空间布局,合理减少我国企业终端产品的对美出口,缩小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四是积极应对美国政府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争取调查部门对我国企业市场化地位的认可,包括积极推进企业财务透明化,减少对政府税收减免与补贴的依赖,推进市场化用工,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环境治理等。五是分析预判中美经贸关系长期走势,积极主动进行投资布局调整,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可调整,主动控制并弱化双边政治关系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六是深入研究美国投资贸易法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涉华限制性规定,寻找有助于回避或绕过有关限制性规定的潜在机会,继续促进我国企业对美投资发展。
特别警示
民营企业融资难税负重的长期问题依旧无解
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数据显示,虽然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都达到了历史的高点,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精英团队”的民企500强,同样被成本高(含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融资难、税负重等问题长期困扰。这三大因素,分别占61.40%、54.80%和50.80%,国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和市场需求不足则分列第4位、第5位,分别占35.60%和33.80%。
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以自己的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有1万员工,十年前平均工资是每人一年3万元,而去年已经涨到了每人一年8万元,一年公司要支付8个亿的工资。这8万元的购买力和十年前的3万元是差不多的,工资这种上涨是由货币超发导致的。当期税收制度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去年海马汽车营业收入100亿元,亏损10个亿,但仍然交了8个亿的税费,因为中国的税制是间接税为主,很多税费由企业代缴,零敲碎打的减税政策难以真正惠及企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复苏阶段,全年经济增长高于3%,出现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显示:受国际经济复苏的影响,近一年来制造业发展出现明显好转。总体看,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资产、纳税额、员工数等6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政府处理僵尸企业、去产能等政策改善了市场供需平衡,为制造业大企业发展态势好转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的影响,也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规模矿大成双刃剑
发展质量有所提升
1.营业收入迈上新台阶,入围门槛保持较大幅度提高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达到31.84万亿元,增长12.71%,增速加快6.17个百分点。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86.37亿元,较上年提高17.27亿元。2018年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55.68万元,较上年增加38.28万元。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继续增长,达156.84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达74.65亿元。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入围企业数量都有明显增加。
与前些年两位数的增速相比,500强的资产规模呈中低速增长态势,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增速有所提升。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34.12万亿元,增长8.91%,增速加快1.16个百分点,延续了2009年以来总量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从31.21%一路下跌。
2.实现净利润较快增长,亏损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9.23%,较上年度增长0.6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2008年以后缓步下降,到2016年触底后缓慢回升。
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整体明显恢复。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8176.93亿元,大幅增长19.1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有22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减少20家,亏损企业持续减少。22家企业合计亏损730.77亿元,较上年增加188.88亿元。
此外,营收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也略有上升。
3.负债率总体略降,“去扛杆”取得一定成效
500强资产总负债率为63.2%,较上年下降0.32个百分点。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69%,较上年下降2.83个百分点。两项指标2011年以来都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去扛杆”取得一定成效。
但原工信部副部长、宝钢集团董事长、现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徐乐江认为,仍然要警惕高杠杆、高负债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一季度,A股各板块民营企业资产总计约15.36万亿元,负债总计约8.32万亿元,总體资产负债率约为54.16%。
4.行业表现多维度特征,低利润率现象普遍
无论总营收还是总利润,重化工制造都地位显著。榜单前十除华为外,其余均为重化工制造。但从总量上,黑色冶金占76席,为营收行业冠军,占全部的14.42%;其次是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占13.56%。利润方面,汽车及零配件占14.14%,黑色冶金占14.7%。但企业平均营收和平均利润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前五大行业换成了通信等先进制造业,而这五大行业与研发投入的前五强是重叠的。
同时行业平均利润超过10%的行业只有酒类和医疗机械,呈现出低利润率的普遍现象。
5.规模扩张偏好影响企业做精做优做强
虽然说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中国大企业倾向于快速做大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张,可能会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以下不利影响:一是导致企业陷入战略迷失。对企业来说,其终极战略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因为扩张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分散企业有限资源,导致企业无法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弱化企业在相关方面的竞争实力。三是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可能迫使企业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增加财务成本,推升企业财务风险。四是出于快速扩张而进行的大量并购重组,可能会带来后期的整合风险,给企业的持续稳健增长埋下重大隐患。
研发能力持续提高
国际差距仍然明显
1.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上升
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开始上涨,到2011年达到阶段性峰值30.3%,后增速持续回落。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484家企业在2017年研发投入6545.91亿元,较上年增长19.30%。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11.92%,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企业为6.94%,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企业为5.21%,航空航天业企业为5.15%。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8%,较上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5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也只有2.1%左右。而《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中国的113家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4%,远低于357家美国大企业的6,55%,也明显低于德国企业(4.32%)与日本企业(3.99%)的水平。 2.拥有专利数量显著增长,专利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自2008年来整体保持上升。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777027项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302992项,占比分别增长35.52%和68.47%。发明专利占比为34.6%,而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企业发明专利的占比则高达90%以上。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参与标准制定数创下历史新高。从行业看,电信、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分别参与了806项、102项、92项国际标准制定,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
3.明星企业明星产品表现优异
一些企业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中船重工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航天科工打造新型航天防务体系,中国商飞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成功运行,中核与中广核的华龙一号正式封顶,华为中兴的5G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这些公司的杰出代表,它的专利数量均超过了7万件,达7.43万件,居首位。发明专利方面,华为以6.69万件也高居首位。华为研发人员8万人,占员工总人数约45%。研发费用897亿,占营收14.9%,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其营业收入净增820.47亿元,突破六千亿元,荣登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同时位居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首位。
4.欧美国家对华技术打压对大企业发展形成阻碍
随着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欧美国家的技术优越感逐步丧失,对继续维持技术领先的担忧持续增长,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焦虑。少数欧美学者与政府幕僚开始鼓动本国政府加强对本国企业、科研机构与个人向中国转移技术的管制,以严格遏制中国企业从境外获得升级所需要的先进高精尖技术。“中兴事件”的发生,虽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所采取的技术遏制态度正变得更为严厉,不惜直接打压。
5.全力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虽然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为代表的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但总体来看,制造业自主创新力弱、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大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行业基础性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企业手中,中国企业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性差,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技术基础并不牢固,难以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由于核心技术短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一加工一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仍然缺乏竞争力。
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关键还是要靠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好技术积累大企业。中国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在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
创新发展方式
推动智能制造
1.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快公司》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Top 50榜单中,大疆等4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腾讯力压亚马逊名列第四。《福布斯》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腾讯、海康威视以及中国重工等7家中国公司上榜。
2.开展智能化生产,推动智能制造
徐工、三一等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实施远程监测、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服务,其中三一为全球十万台设备提供服务,新增利润20亿元、降低成本60%。调研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274家开展智能化生产,推动智能制造,比上年增加33家,占60.49%; 246家通过网络化协同创新,实现低成本制造,占54.30%; 181家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占39.96%; 168家实施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占37.09%; 166家开发智能化产品,占36.64%。
3.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日益深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智能制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开展智能制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还处于2.0补课、3.0追赶、4.0展望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智能化进程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实施智能化改造需要循序渐进,立足企业发展实际,鼓励企业开展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改造。二是鼓励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云、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術改写了我国经济的运行格局,更改变着服务业的发展格局。伴随着“互联网+”、“科技+”、“金融+”、“物流仓储+”、“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被众多初创企业膜拜,也成为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的利器,这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实行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独角兽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大量涌现,这类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和强资本的推动下企业快速崛起,迅速做大,但也面临严峻的速生型企业管理难题。这类企业具有不同于以往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他们在资本加持下的快速扩张,人、财、物等要素伴随着组织机体的长大快速聚拢在一起,并以高昂的运营成本维护着企业估值的增加,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而本应该在这个阶段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打磨的管理能力有可能并不完备。
国际化遭巨大挑战
构建自主全球价值链
1.跨国经营持续推进,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化布局进一步优化。2017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1亿美元,同比下降29.4%。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占比为15.9%。2017年,共实施完成海外并购项目341起,涉及18个行业大类,海外并购投资总额1448亿美元,同比下降32%。但在汽车与运输行业的海外并购达到451亿美元,同比骤增504%,创历史新高。 此外,企业海外营收增长21.53%,涨幅明显:其占总营收16.89%。但有海外营收的企业对其全年业绩的稳定性贡献显著。
英国品牌价值公司BrandFinancev发布的2018品牌500强显示:美国215席,中国66席其中制造业20家。
2.兼并重组强度明显回落
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有79家制造业企业发起并购,其他行业占80家。79家制造業企业并购重组数量占全部的35.4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128家企业进行407次并购,不足上一年度878次的一半。企业并购重组积极性下降明显。
3.国际自由贸易转向对出口增长的抑制
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升了全球贸易战的风险,也加大了各国对国际自由贸易政策转向的担忧。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国际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向,显然将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与贸易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大企业必须高度警惕与防范国际自由贸易政策转向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制定好相对应处置预案。
4.从六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挑战,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挑战,中国企业可以在如下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深入研究美国政府发起对华301调查的理由与决定,以及出台惩罚性关税的依据,积极与美国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化解美国公众与政策制定者对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怀疑与质疑。二是充分利用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商业合作关系,广泛宣传中美贸易冲突对双方企业与消费者的不利影响。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同时采取措施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空间布局,合理减少我国企业终端产品的对美出口,缩小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四是积极应对美国政府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争取调查部门对我国企业市场化地位的认可,包括积极推进企业财务透明化,减少对政府税收减免与补贴的依赖,推进市场化用工,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环境治理等。五是分析预判中美经贸关系长期走势,积极主动进行投资布局调整,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可调整,主动控制并弱化双边政治关系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六是深入研究美国投资贸易法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涉华限制性规定,寻找有助于回避或绕过有关限制性规定的潜在机会,继续促进我国企业对美投资发展。
特别警示
民营企业融资难税负重的长期问题依旧无解
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数据显示,虽然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都达到了历史的高点,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精英团队”的民企500强,同样被成本高(含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融资难、税负重等问题长期困扰。这三大因素,分别占61.40%、54.80%和50.80%,国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和市场需求不足则分列第4位、第5位,分别占35.60%和33.80%。
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以自己的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有1万员工,十年前平均工资是每人一年3万元,而去年已经涨到了每人一年8万元,一年公司要支付8个亿的工资。这8万元的购买力和十年前的3万元是差不多的,工资这种上涨是由货币超发导致的。当期税收制度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去年海马汽车营业收入100亿元,亏损10个亿,但仍然交了8个亿的税费,因为中国的税制是间接税为主,很多税费由企业代缴,零敲碎打的减税政策难以真正惠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