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贫富差距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我国贫富差距也在日益拉大。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各阶层、各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均等,分析其现状、产生原因并为其提出解决方案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现状 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贫富差距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社会是必须的。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的社会公平。绝对的平均已被实践证明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适当的贫富差别对刺激社会阶层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但社会差距的过分扩大又会反过来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扼杀社会活力。
在众多衡量贫富差距的标准与指数中,基尼系数由于其简单直观成为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标杆。近几年来,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此外,东西部居民、城乡居民,不同行业间、家庭之间,收入差距均十分明显。
2009-2015年基尼系数连续下降,但仍处于警戒线以上,至2016年有所回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较之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462上升了0.003。虽说尼系数自2009年来连续7年下降,但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曾一度上升至0.491,此后开始逐年回落,分别为: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2014年0.469。我國1980年的基尼系数为0.34,表明当时我国个人之间收入差距较小,此后30年的发展,这一数值不断攀升,近十年一直高于国际警戒线。2010-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81下降到0.462,但以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来衡量,我国收入差距已经非常明显,贫富差距严重。
二.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配制度未能完全贯彻
我国一直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分配制度带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过多强调“效率优先”,而忽视了“兼顾公平”,这个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并使社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作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杠杆,完善的税收制度可以使贫富差距得到有效调解。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2011 年个税起征点调至 3500 元,但这对改善现状依旧是杯水车薪。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生活维系的一道安全网,对保障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保障程度不高、覆盖面不足(如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失业救济)、地区间差异过大。保障程度低虽与我国巨大人口基数有关,但我国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特别是财政社会保障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北欧一些福利国家更是达到45%以上。我国目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致在10%~12%。
(四)灰色收入的广泛存在
“灰色收入”一般是指介入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间的一种隐性收入,比如一些感谢费、劳务费、礼金等。目前各种形式的“灰色收入”在我国社会中广泛存在,这直接导致了在一些领域办事难,办事贵。高收入阶层由于经济能力的强大间接带来了在各领域行使的高效率,低收入阶层则恰恰相反。致使穷人难以改变现状,高收入阶层的地位则进一步巩固。
(五)教育公平
除此之外,教育公平问题更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进入知名高校,而这带来的后果是贫困家庭与富裕家庭的子女在就业上的不平等,从而带来收入上的不平等与生活上的不平等,进而沿袭到下一代的不平等。久而久之,社会阶层日渐固化,穷人难以攀越社会阶梯,贫富差距日渐严重。
三.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些解决对策
(一)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除了制度方面的建设,更基本的在于经济的发展。总体的做大,才有共同富裕的基础。在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高收入阶层利用自身特权更易积累财富,经济总量的提升此时对于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增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大做强“蛋糕”,穷人才能用更多的富裕机会。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好的经济状况更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故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健全法律体系,减少“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率,由于其“唯利是图”的特点,更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的加剧。唯有加强立法,对这些从前没有具体规定的方面加强监管,才能减少打“擦边球”现象的产生,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公平。
(三)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再分配的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包含了很多方面,在初次分配方面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是促进税收公平的两个有效措施。同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收入公平的底线。政府的再分配应更加注意民生保障,教育资助与医疗大病保险是推动低收入人群阶层爬升的重要保证。
(四)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巨大。高收入群体往往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促使精英阶层的一代代延续;低收入群体上学难,教育质量差,在教育这个最重要的社会爬升ladder面前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势在必行,促进城乡、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让各收入阶层的孩子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王诗尧. 统计局: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 较2015年有所上升[EB/OL]. 中国新闻网,2017年01月20.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现状 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贫富差距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社会是必须的。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的社会公平。绝对的平均已被实践证明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适当的贫富差别对刺激社会阶层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但社会差距的过分扩大又会反过来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扼杀社会活力。
在众多衡量贫富差距的标准与指数中,基尼系数由于其简单直观成为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标杆。近几年来,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此外,东西部居民、城乡居民,不同行业间、家庭之间,收入差距均十分明显。
2009-2015年基尼系数连续下降,但仍处于警戒线以上,至2016年有所回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较之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462上升了0.003。虽说尼系数自2009年来连续7年下降,但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曾一度上升至0.491,此后开始逐年回落,分别为: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2014年0.469。我國1980年的基尼系数为0.34,表明当时我国个人之间收入差距较小,此后30年的发展,这一数值不断攀升,近十年一直高于国际警戒线。2010-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81下降到0.462,但以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来衡量,我国收入差距已经非常明显,贫富差距严重。
二.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配制度未能完全贯彻
我国一直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分配制度带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过多强调“效率优先”,而忽视了“兼顾公平”,这个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并使社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作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杠杆,完善的税收制度可以使贫富差距得到有效调解。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2011 年个税起征点调至 3500 元,但这对改善现状依旧是杯水车薪。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生活维系的一道安全网,对保障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保障程度不高、覆盖面不足(如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失业救济)、地区间差异过大。保障程度低虽与我国巨大人口基数有关,但我国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特别是财政社会保障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北欧一些福利国家更是达到45%以上。我国目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致在10%~12%。
(四)灰色收入的广泛存在
“灰色收入”一般是指介入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间的一种隐性收入,比如一些感谢费、劳务费、礼金等。目前各种形式的“灰色收入”在我国社会中广泛存在,这直接导致了在一些领域办事难,办事贵。高收入阶层由于经济能力的强大间接带来了在各领域行使的高效率,低收入阶层则恰恰相反。致使穷人难以改变现状,高收入阶层的地位则进一步巩固。
(五)教育公平
除此之外,教育公平问题更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进入知名高校,而这带来的后果是贫困家庭与富裕家庭的子女在就业上的不平等,从而带来收入上的不平等与生活上的不平等,进而沿袭到下一代的不平等。久而久之,社会阶层日渐固化,穷人难以攀越社会阶梯,贫富差距日渐严重。
三.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些解决对策
(一)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除了制度方面的建设,更基本的在于经济的发展。总体的做大,才有共同富裕的基础。在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高收入阶层利用自身特权更易积累财富,经济总量的提升此时对于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增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大做强“蛋糕”,穷人才能用更多的富裕机会。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好的经济状况更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故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健全法律体系,减少“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率,由于其“唯利是图”的特点,更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的加剧。唯有加强立法,对这些从前没有具体规定的方面加强监管,才能减少打“擦边球”现象的产生,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公平。
(三)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再分配的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包含了很多方面,在初次分配方面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是促进税收公平的两个有效措施。同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收入公平的底线。政府的再分配应更加注意民生保障,教育资助与医疗大病保险是推动低收入人群阶层爬升的重要保证。
(四)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巨大。高收入群体往往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促使精英阶层的一代代延续;低收入群体上学难,教育质量差,在教育这个最重要的社会爬升ladder面前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势在必行,促进城乡、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让各收入阶层的孩子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王诗尧. 统计局: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 较2015年有所上升[EB/OL]. 中国新闻网,2017年0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