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的起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体育教育应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培训、考试制度、授课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考试方法和体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一定会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发展
  现代生活过程中,人类的室外运动大大减少,室内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过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们越来越不健康?我认为这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人们为什么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兴趣,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人们没有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这是国家体育教育的失败。要想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国家、家庭、学校对体育的认识
  《尚书》中对人的“福”与“祸”提出了几条标准:人有“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有“六极”,即“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长寿与健康已经成了商、周时期人们评判幸福的重要标准。
  汉末名医华佗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前人还知道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健康的目的,把健康看得最为重要;而高度发展的现代人只知道追求物质享受,往往忽略了体育锻炼。根据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培养健壮的体格,促进智力的良好发展。
  良好的体质是智力开发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增加脑的重量和大脑厚度,增加脑神经细胞树突,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获得营养和氧气,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经常运动有助于掌握各科技能、技巧。
  2.体育锻炼具有教养教育功能。
  体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德育作用,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和遵纪守法、默契协作等优良品质和作风。
  3.体育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体育教育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交往能使人获得相互感知、相互通融,发展与协调人际关系,而體育活动为人提供了交往的机会。
  二、树立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所要树立的教学观是既将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又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因为教育目的、内容以及教育的方法等都是为了作用于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如果没有学生这个教育对象,那么教育目的等都将失去意义,教育成果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体育教学要重过程,新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服务,以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需求,把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优良品质。
  三、改革体育教育一系列问题
  1.体育教育是政府行为。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针对不同人群加大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建设,对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场地器材标准,比如要有适合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使用的乒乓球台等。
  2.加大体育教师师资培训。
  随着体育规则的改动、新技术的使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刻不容缓。
  3.改革考试制度和学校体育教育内容。
  体育课是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课程,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巨大差异。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应让学生从体育项目中自主选择进行考试。学校体育内容应吸取更多的群众体育项目,比如将台球、羽毛球、保龄球、交谊舞等纳入学校体育。
  4.改革体育教师任课制度和体育教师待遇。
  传统的体育教师给固定班级上课,这样不利于教师优势项目的发挥。体育教师应加强合作上课,打破固定班级上课制度,学校根据条件安排教师穿插上课,采用教师分项目上课制度。对于一个45人以上的班级一个教师上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多个教师分项目上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5.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年终考核、晋职评优往往受到冷落,职称终身及职称差距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师的考核晋职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核。
  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将会不断加强,必将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十一课时是“植物的茎”,在这一课时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了茎中导管的位置及布局。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学生采集的各种枝条中哪一种植物的枝条最适合清晰直观地观察?有没有适于观察的最短浸泡时间?观察过程中的方法是否可以稍有突破?为此我进行了研究,以更方便于后期的教学。下面是我的研究情况与整理:  一、寻找一种最适合清晰直观观察的枝条  研究所用对象
期刊
摘 要:课堂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支点、以培养学生交际为目的、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实际为链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高效的。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五坚持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
期刊
后进生的问题每门学科都有,但英语学科尤为严重。在后进生的群体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数理化等学科成绩良好,英语学科的落后显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不会无原则地排斥英语,在学生英语成绩落后的同时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  一、形成的原因  1.从客观环境因素来讲  有学校的因素。例如学生负担过重,教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当的教学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例如家庭对孩子英
期刊
摘 要:从事英语教学已有多年的时间了,为了对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我特别总结了自己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以便今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实践 体会 反思  从事英语教学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在教学中我曾取得过比较理想的教学成绩,但也有不够理想的时候。教学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也
期刊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四会”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钱歌川说过,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阶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初中阶段,我们要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在传授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技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技能 培养 提高  一、引言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导入新课、让教学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数学课。  关键词:兴趣 导入新课 贴近生活 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难度,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学起来将得心應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角色,并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人文性 创造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在传
期刊
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早在1956年颁布的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我们过去更多的是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变换教学方法、调剂教学内容来实现这一目的。当然,这种做法有其利用的价值,但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季节与人心理变化关系的分析,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如何注意运动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便于人们懂得关注季节定能提高小学体育少讲多练成效的真正意义,懂得小学体育少讲多练过程中必须关注季节性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少讲多练 季节 性情 兴趣 安全  一、季节与学生的性情  1.春季气候与人体生理。春季由于气候温和,人们的户外
期刊
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我利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人文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愿与参加教改的同仁在此切磋,以便把课程改革实验稳定地推进到底;同时也积累了点滴经验,愿与大家共勉。  合作与协作,是二十一世纪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音乐学习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以小组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