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瘟疫的爆发与流行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相冲突的产物.纵观世界史上历次大瘟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不能和谐相处有关,与人们为满足私欲,征服自然、破坏环境、滥杀滥食相关.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之间不但相生相成,而且相伤相害.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导致天人背离,则必遭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疑对根本化解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之间冲突而达究竟和谐,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启示.“天人合一”不但对世界瘟疫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思想和实践价值,而且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路径.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10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瘟疫的爆发与流行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相冲突的产物.纵观世界史上历次大瘟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不能和谐相处有关,与人们为满足私欲,征服自然、破坏环境、滥杀滥食相关.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之间不但相生相成,而且相伤相害.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导致天人背离,则必遭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疑对根本化解人与动物、环境、自然之间冲突而达究竟和谐,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启示.“天人合一”不但对世界瘟疫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思想和实践价值,而且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路径.
其他文献
《宋书·颜延之传》载颜延之三十岁时尚未出仕,其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府主为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然而由《宋书·谢瞻传》等可以推知,刘柳任吴国内史时,颜延之约二十岁.为避免时间冲突,有研究者认为《宋书·颜延之传》所载刘柳任吴国内史时间有误,进而将颜延之的起家时间提前十年左右.这种解释与现有史料存在三处明显矛盾,难以成立.由刘柳仕履来看,刘柳曾两次任吴国内史,第一次在元兴二年(403)至义熙元年(405),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第二次在义熙十年(414)至十一年(415),为后将军、吴国内史.如此则史籍所载颜
所有权权限是当代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理论争论的焦点.在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框架内,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分配正义理论都承认所有权的正当性,二人的分歧在于对所有权限度问题的认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优先保障基本自由的前提下,其差别原则要求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必须对最不利者最为有利,天赋较高者以增进最不利者的利益为条件获得更大利益,以保障每个人从社会合作中都可获益.诺齐克的持有正义基于自我所有权原则,认为个人对其正当占有拥有绝对所有权,而没有考虑这种绝对占有是否侵害了他人利用社会资源获益的同等权利.由于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分
张光直先生不仅注重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而且在晚年对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理论予以了全面深化,建立了较为完善而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张先生在晚年主动使他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相关学术概念更中国化,这也是他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理论之发展与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甲骨刻辞中有关于“大方”“小方”的记载,本文试对“大方”“小方”的情况和地望进行探讨.根据甲骨刻辞中相关地名和线索,结合其他文献材料综合分析,推测“大方”的地望可能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小方”的地望可能在大荔县北,合阳县、韩城一带.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于我院行宫颈筛查的女性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行TCT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任意一项阳性者行病理学检查,并将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期及以上视为阳性,正常及宫颈炎视为阴性.比较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108例宫颈筛查女性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阳性
以往学者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垦草仞邑”的释义存在分歧.“仞”本字当为“牣”,义为“满”,为使动用法,“仞邑”即“使都邑充实”(使都邑粮食充足).在其他传世文献中“仞”或作“入”“剙”“大”,出土文献中或作“人”“仁”等.“入”是“仞”的同义词,“入邑”亦指使都邑粮食充足;“剙”为“仞”的混讹字,“大”为“入”的混讹字,“人”可视为“入”的混讹字也可视为“牣”的假借字,“仁”当为“牣”之借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尹诰》中的“日邑”本当作“田邑”,与“仞邑”无关.
限制性定语与描写性定语都可作用于语义的和语用的两个层面.限制性定语具有区别作用,语义上可作用于事物分类,由限制性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语用上可表达事物的分类类指、归类类指或个指;描写性定语具有描写作用,语义上都作用于事物的属性特征认定,由描写性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语用上可表达事物的归类类指或个指.分类与归类分别以同类异质或异类同质事物的存在为前提.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性或描写性与定语构成成分、粘合与组合形式及中心语的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定语的区别性与描写性有强弱程度之别,二者的对立由认知心理扫描方式的不同致使
“隆礼义而杀诗书”及“明道征圣宗经”是荀子进行《诗经》阐释的主要思想基础.从引诗形式来看,荀子最擅长先议后引、议引结合,其次是议中夹引、边引边议.荀子的《诗经》学术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诗经》的经典化进程,其通经致用的《诗经》学理念对于汉代《诗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可以说汉代四家诗远祖皆为子夏,近则出于荀子.
清华简《尹至》公布至今,仍有部分词、句存在释读问题.简文(盧)“惪(泰)艟亡箕”,与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所述夏桀患病为同一事,应读为“疟德?胴亡典”,是说夏桀因心疾发作而神智昏乱,因体疾而导致肿痛怵惧,身心无所依凭的状态.夏(煙),又作“(煙)夏”,与《吕氏春秋·慎大》“旷夏”同义.“旷夏”应读为“广夏”,“(煙)”训为“广”,“夏(煙)”或“(煙)夏”,意为“广大的夏邑”.简文“大縈”,读为“大营”,“营”训为“谋”“治”,“大縈”寓意伊尹有谋略、有作为,是一位“大谋”“大治”之士.
妈祖信俗始于北宋,并最终形成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波及海外的妈祖文化圈.福建莆田湄洲岛林氏本为当地巫女,去世后乡人为她设立了“神女祠”,其生平和显圣事迹经后人持续润色,被奉为海神.从宋至清,妈祖受封的爵号经历了从“夫人”“天妃”或“圣妃”直至“天后”的演变,供奉妈祖的庙宇称谓也从“庙”“祠”“观”,升格到“宫”.随着历代朝廷对妈祖的不断加封,有关其身世、圣迹故事变得越发复杂,妈祖形象的塑造也呈现出渐趋华丽的特点.流传至今的妈祖信俗资料,不但有历代官方和民间的各类文献记载,还有各种材质的造像、壁画、版画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