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举措促进期货市场更好服务“三农”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一直以来,证监会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逐步成长为品种覆盖广泛、市场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货市场。目前,我国已上市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覆盖了粮、棉、油、糖、林木、禽蛋等主要大宗农产品领域,在谷物、油脂油料等领域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品种序列。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功能日益显现,在稳定农业生产、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提升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证监会持续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促进发挥经济功能和作用,保障农产品期货市场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求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密切跟踪跨市场资金流动情况,有效防范和化解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风险。其次,指导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一线监管,做好日常交易、结算、交割等重点环节的风险防范工作。其三,指导三个交易所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保证金、限仓和日内短线交易手续费等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农产品期货市场过度投机。其四,指导三个交易所研究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和规则细则,优化交割仓库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期货集团交割库制度,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支持期货经营机构深化服务“三农”工作。引导期货公司提高服务涉农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鼓励期货公司开展涉农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培训,支持期货公司为涉农企业提供合作套保、仓单质押、仓单回购等专业化服务,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经营模式创新,为涉农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开展系统化、多层次的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服务,加强市场培育和宣传引导。指导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大力开展涉农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服务,总结推广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
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仍存在差距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还很不到位,与实体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期货市场总量还比较小。从持仓合约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边持仓规模仅为美国的9%。美国玉米期货单边持仓量占美国玉米现货产量的比例,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仅有6%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规模总量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农产品品种体系还比较单一。虽然我国已上市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但现货市场规模大、市场需求也大的生猪、活牛、化肥、棉纱、马铃薯、奶粉等农产品尚未开展期货交易。全球市场上已上市60多种农产品期权,而我国农产品期权还未起步。
农产品期货产品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较小。由于我国农产品期货主要是标准化大宗产品,与大量不同品质的个性化产品存在不协调问题,难以满足涉农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也不能有效解决各地农产品定价问题。
产业企业参与不足。目前,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业企业总体数量仍不多,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和许多小微涉农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尚未进入期货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领域先后探索了“订单农业”、“粮食银行”、“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等风险管理业务模式。今年以来,证监会联合农业部、保监会在前期探索试验的基础上,指导期货交易所、保险机构、期货经营机构以及涉农企业,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改革完善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补贴制度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大商所以玉米和大豆为试点品种,支持开展12个试点项目,要求每个玉米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5万吨,每个大豆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万吨,都是去年的5倍。郑商所也首次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区。同时,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试点项目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效创造了条件。
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水平
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不断开创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创新完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推动研发上市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领域。推进农产品期权上市准备工作,力争尽早上市豆粕、白糖期权,为涉农主体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和突破口,逐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国际定价话语权。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积极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渠道、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及规则制度,不断满足涉农企业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需求。证监会研究制定了《期货品种功能评估工作方案》,通过对6个核心指标、10个参考指标的量化评估,可以全面比较衡量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功能发挥情况和市场运行质量。证监会将以此为抓手,督促期货交易所做精做细农产品期货品种,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第一,推动期货交易所改革农产品期货套保审批制度,加强套保额度管理,简化套保审批程序,提升透明度,为实体企业套期保值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第二,优化农产品期货限仓制度。按照平衡市场需求和风险控制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产品特性,全面评估农产品的限仓标准,优化限仓规则。第三,优化保证金制度。完善有价证券作为期货保证金的相关规定,提升市场效率,降低市场成本。第四,优化农产品期货交割管理,完善交割流程,优化交割仓库布局,推进农产品期货集团化交割库制度。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稳定运行。期货市场定出合理价格,能够方便套保交易,就是对农产品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在对玉米等行业进行收储制度的重大改革,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要切实加强一线监管,做好农产品期货市场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防止市场过度投机炒作,严格防范市场价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期货经营机构进一步做优做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期货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其通过境内外发行上市、“新三版”挂牌等方式扩大筹资规模,不断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深化期货公司服务“三农”工作,立足企业需要,提高经纪、清算、咨询、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服务能力。鼓励期货公司对农村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等涉农主体开展系统化的期货知识培训,并提供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服务。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一直以来,证监会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逐步成长为品种覆盖广泛、市场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货市场。目前,我国已上市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覆盖了粮、棉、油、糖、林木、禽蛋等主要大宗农产品领域,在谷物、油脂油料等领域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品种序列。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功能日益显现,在稳定农业生产、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提升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证监会持续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促进发挥经济功能和作用,保障农产品期货市场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求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密切跟踪跨市场资金流动情况,有效防范和化解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风险。其次,指导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一线监管,做好日常交易、结算、交割等重点环节的风险防范工作。其三,指导三个交易所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保证金、限仓和日内短线交易手续费等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农产品期货市场过度投机。其四,指导三个交易所研究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和规则细则,优化交割仓库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期货集团交割库制度,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支持期货经营机构深化服务“三农”工作。引导期货公司提高服务涉农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鼓励期货公司开展涉农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培训,支持期货公司为涉农企业提供合作套保、仓单质押、仓单回购等专业化服务,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经营模式创新,为涉农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开展系统化、多层次的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服务,加强市场培育和宣传引导。指导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大力开展涉农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服务,总结推广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
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仍存在差距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还很不到位,与实体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期货市场总量还比较小。从持仓合约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边持仓规模仅为美国的9%。美国玉米期货单边持仓量占美国玉米现货产量的比例,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仅有6%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规模总量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农产品品种体系还比较单一。虽然我国已上市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但现货市场规模大、市场需求也大的生猪、活牛、化肥、棉纱、马铃薯、奶粉等农产品尚未开展期货交易。全球市场上已上市60多种农产品期权,而我国农产品期权还未起步。
农产品期货产品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较小。由于我国农产品期货主要是标准化大宗产品,与大量不同品质的个性化产品存在不协调问题,难以满足涉农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也不能有效解决各地农产品定价问题。
产业企业参与不足。目前,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业企业总体数量仍不多,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和许多小微涉农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尚未进入期货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领域先后探索了“订单农业”、“粮食银行”、“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等风险管理业务模式。今年以来,证监会联合农业部、保监会在前期探索试验的基础上,指导期货交易所、保险机构、期货经营机构以及涉农企业,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改革完善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补贴制度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大商所以玉米和大豆为试点品种,支持开展12个试点项目,要求每个玉米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5万吨,每个大豆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万吨,都是去年的5倍。郑商所也首次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区。同时,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试点项目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效创造了条件。
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水平
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不断开创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创新完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推动研发上市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领域。推进农产品期权上市准备工作,力争尽早上市豆粕、白糖期权,为涉农主体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和突破口,逐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国际定价话语权。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积极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渠道、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及规则制度,不断满足涉农企业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需求。证监会研究制定了《期货品种功能评估工作方案》,通过对6个核心指标、10个参考指标的量化评估,可以全面比较衡量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功能发挥情况和市场运行质量。证监会将以此为抓手,督促期货交易所做精做细农产品期货品种,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第一,推动期货交易所改革农产品期货套保审批制度,加强套保额度管理,简化套保审批程序,提升透明度,为实体企业套期保值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第二,优化农产品期货限仓制度。按照平衡市场需求和风险控制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产品特性,全面评估农产品的限仓标准,优化限仓规则。第三,优化保证金制度。完善有价证券作为期货保证金的相关规定,提升市场效率,降低市场成本。第四,优化农产品期货交割管理,完善交割流程,优化交割仓库布局,推进农产品期货集团化交割库制度。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稳定运行。期货市场定出合理价格,能够方便套保交易,就是对农产品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在对玉米等行业进行收储制度的重大改革,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要切实加强一线监管,做好农产品期货市场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防止市场过度投机炒作,严格防范市场价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期货经营机构进一步做优做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期货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其通过境内外发行上市、“新三版”挂牌等方式扩大筹资规模,不断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深化期货公司服务“三农”工作,立足企业需要,提高经纪、清算、咨询、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服务能力。鼓励期货公司对农村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等涉农主体开展系统化的期货知识培训,并提供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服务。